农业产业工人的“田园牧歌”生活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6-25 15:43:33
分享:

金黄的水稻,在一阵微风后,摇曳着婀娜身姿,像是在轻柔起舞,让过往的人,个个看得如痴如醉。

“又是一个不错的丰收年。”循声望去,只见一名站在田坎上的妇女,挽起衣袖,第一个走进飘香的稻田,俯身弯腰,左手抓住一把水稻,右手的镰刀划过一个优美弧线,一束沉甸甸的稻谷就被割了下来,把稻穗往身后一摆,接着又是利索的一刀……一旁的几个妇女,显然不甘示弱,你追我赶,现场展开了“比赛”。

这是9月5日,记者在重庆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的田园牧歌小镇,看到的一场秋收画面。

为了留住乡愁,该小镇在建设过程中,与西南大学农学院合作,前期打造了100亩水稻梯田进行有机生态种植,通过产业化发展,让当地农民足不出户变身“产业工人”,有效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我们未来要扩大到500亩左右,主要用来种植水稻、蔬菜和水果。”看着忙碌的现场,负责这片耕地的小镇农业部经理马森涛脸上乐开了花,“农民都有很深的乡土情结,用好了就是事半功倍。”

“抢收先锋”名叫辛秀利,是静观镇和睦村人,家离这里只有20多分钟车程,43岁的她做事干练,也十分健谈。“我们过来上班,每天有专车接送,中午还有一顿免费的午餐。”休憩间隙,她开朗地和记者聊了起来,因为自己家里还有土地,她选择了灵活的计时工,每天能挣下140元左右。

“以前,我在外打零工做服装加工,每月能挣4000多元。”说起和以往的生活区别,她简单算了一笔账,那个时候,在外要扣除房租、生活费,每月不会有多少剩余。

在这里上班后,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离家近,每月到手的钱基本上都是净收入。“我有两个孩子,大的一个上大学了,还有一个小的正在上小学5年级。”每天早上出门前,辛秀利会把孩子的早饭做好,晚上下班后,又能赶在孩子放学前,为孩子准备下丰盛的晚餐,实现了家门口上班,工作和家庭两不误。

家里有了管事的人,她的爱人就解放了,农闲时到城里搞装修,每月还能挣下5000多元。

图为正在牧牛的罗书华。 彭国威 摄

过一座小桥,离这里不远处的一个田坎上,同样来自静观镇的罗书华正在牧牛,显得十分清闲。“我是这里的上班族,收入高时每月有近6000元工资。”看牛吃得香,罗书华就像疼爱孩子一样,时不时会抚摸一下牛头,“我们和计时工不一样,每天都要按时过来上班,公司分了‘责任田’。”

“看到没,那些都是我刚种的蔬菜。”指着小溪边的几块地,罗书华得意地说,“都是今年秋种下的萝卜、花菜和儿菜。”

看着新苗吐绿,罗书华多了一份期待。“我们这里的种植很讲究,不仅不打农药,而且全部都用有机肥,种出来的都是生态蔬菜。”在现场,他还分享起起自己的种植经验来。

“你们的工资可不低啊。”

“我还要负责养鸡、养鹅和养兔这些哦。”听到路人的羡慕声,罗书华忙着解释,生怕被别个“抢了饭碗”。

通过前期的示范建设,该小镇有了新的规划。“我们正在打造农旅研学教育基地等新项目,今后,这些‘产业工人’的舞台会更大、更广。”马森涛说。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