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功能核心区将建设韧性城市
核心区控规发布,核心区将降低人口与建筑密度,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留空间
《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昨日正式发布。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中的“一核”,未来要将这“一核”建设成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
首都功能核心区将建设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和人居环境一流的首善之区。到2035年,核心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70万人左右,到2050年控制在155万人左右;地上建筑规模控制在1.19亿平方米左右,到2050年稳定在1.1亿平方米左右。
战略定位
●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
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中的“一核”,未来要将这“一核”建设成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
发展目标
●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和人居环境一流
规划提出了建设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和人居环境一流的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发展目标。
努力把首都功能核心区建设成为纲维有序、运行高效的国家中枢,古今辉映、礼乐交融的千年古都,舒朗庄重、蓝绿环抱的文化名城,功能融合、内外联动的宜居城区,和谐宁静、雅韵东方的人居画卷。
规模与结构
●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与建设总量
规划严格落实“双控四降”,让首都功能核心区逐步“静”下来,创造一流人居环境。通过严控增量和疏解存量相结合,向外疏解腾退和内部功能重组双向发力,严格控制建设总量与人口规模,优化用地结构与人口结构,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到2035年,首都功能核心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70万人左右,到2050年控制在155万人左右;地上建筑规模控制在1.19亿平方米左右,到2050年稳定在1.1亿平方米左右。
空间结构
●以“两轴、一城、一环”作为核心区骨架
以“两轴、一城、一环”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骨架,加强空间秩序管控与特色风貌塑造,延续古都历史格局,推动老城内外和谐发展,融汇历史人文景观和现代城市风貌,塑造平缓开阔、壮美有序、古今交融、庄重大气的城市形象。
两轴即长安街和中轴线,一城即北京老城,一环即沿二环路的文化景观环线。
政务环境
●优化中央政务功能布局 打造优良的政务环境
核心区是政治中心的核心空间载体,中央政务功能的运行直接关系到“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规划提出,中央政务功能的布局要与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建设大国首都目标相适应,形成政务活动运行高效、安全万无一失、环境优美和谐、政务配套优质完善、形象庄重典雅的中央政务环境。
优化中央政务功能布局,保障中央政务功能高效运行:以长安街为依托,优化中央政务功能布局,高水平服务保障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工作和重大国事外交活动举办。强化长安街沿线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功能,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现大国首都形象。
建设优良的中央政务环境,形成优质完善的政务配套设施:深入贯彻落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求,通过加强老城整体保护、中轴线申遗,为中央政务活动提供彰显文化自信、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空间场所,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提升中央政务功能及其环境品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城市设计,塑造舒朗庄重的中央政务空间形象。通过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城市环境,塑造优美和谐的政务环境。通过加强城市服务保障,形成优质完善的政务配套服务系统。
老城保护
●实现老城整体保护 应保尽保
北京老城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是北京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全国文化中心最重要的载体和根基。规划明确提出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手段实施老城整体保护,并着力增强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活力与魅力。
历史格局的保护是实现老城整体保护的关键:两轴统领、四重城廓、六海八水、九坛八庙、棋盘路网是老城空间格局的重要特征,是奠定老城空间地位的重要载体,规划将加强格局保护作为老城整体保护最重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