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话好听,恐怕谁都不会否认。有句话好象这样说:情愿听苏州人吵架,也不爱听宁波人讲话(先打个招呼,不是损宁波人,只是引用一下)。这足以证明苏州话的魅力所在。
记得好多年前一次坐公交车,上车时,我对师傅说:月票。车子开动了,我拉着扶手,听得边上一位北方来的中年男子和他朋友轻声交流着,说苏州人讲话多雅,把“月票”都说得那么好听。说完,还小声模仿了一下,我听着笑了。
还有一次听相声段子,两位演员用两种方言进行模仿对比,大致情景是:一位妇女晚上摸黑起来解手,丈夫醒了,于是两人开始对话。
北方人对话
夫:“谁?”
妇:“俺。”
夫:“咋?”
妇:“尿。”
北方人说话干脆利索,显示出北方人性情豪爽,性格奔放的特点。
苏州人对话
夫:“哦哟,啥人呀?”
妇:“哟,额呀。”
夫:“你起来啥体呀?”
妇:“我么起来小特个便呀。”
听得我那个笑啊……当然段子本身已经过艺术加工,加上演员的一捧一哏,就更具笑料了。苏州人讲话,那个语速慢慢的,那个语气柔柔的,那个语调幽幽的,这时你才方知,苏州人连上个厕所都好象与人商量着似的,温温的、闲闲的,苏州人骨子里就是这样温吞悠闲着,甜甜糯糯,啥事都自在悠悠着,不紧不慢,相当享受。这样好听的话,在苏州评弹里听得会更雅致。
不过,最近看到报道,说由于很多新苏州人涌入这座城市,10个苏州人中会有6个是新苏州人,人们为了克服语言交流上的障碍,基本都习惯用普通话。更需要一提的是学校,因为现在新苏州小朋友的加入,学校又提倡推广普通话,所以造成很多本地孩子因缺少方言使用的交流机会,很多正宗小苏州居然都不会讲自己家乡话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能正常用苏州话与记者交流的几乎没有,有些孩子们讲起来疙疙瘩瘩,比较生硬;有的索性苏州话、普通话夹着说。专家一再提醒,这样下去,苏州话的传承就是一个社会问题。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为了推广苏州话,苏州地方电视台连着开播了好几档“苏州话节目”,如伟捷主持的“天天山海经”,施斌主持的“施斌聊斋”,还有老苏州顾之敏与小苏州吴静主持的“民生在线”等,这些主持人原先都是评弹演员,能说流利的标准苏州话。加上节目本身贴近百姓生活,就特别有苏州味道,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为了在小朋友中推广苏州话,关于此类赛事也逐渐多了起来。如广电总台每年要举办“小学生苏州话比赛”,还有“天天山海经”推出的“苏州童谣”,还有“苏州评弹进校园”等活动,都是为了推广苏州话,使用苏州话。
不过,苏州话在发展和使用过程中,有些词出现了偏差与异化,如“小”字、“很”字等,听得有几种说法(城里与城外就不一样)。那次遇到师范同学小花,聊天中,她告诉我她们学校请来了一位昆曲老师,专门辅导孩子说苏州话,她作为带班老师也一起旁听学习。她告诉我,昆曲老师正教孩子们诵读《枫桥夜泊》,她还即兴给我来个现场示范。我第一次听她说,这是官方苏州话。以此类推,我们百姓所说的都该是民间苏州话,这样想,偏差和异化也就可以理解了,因为地域、人群、文化、生活方式都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