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院长去世 1716名医务人员被感染,武昌医院院长去世:中国医生,太不容易了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0-13 14:48:05
分享:

  文/阿球

  今儿一早,在微博看到一条噩耗:

  经全力抢救无效,武汉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于上午10:30去世,享年51岁。

  这条新闻,令人痛惜!

  痛的是,自从疫情蔓延以来,截至2月11日,我国已有1716名医务人员因医治病人而被感染,其中有6人不幸死亡。

  如今,刘智明院长的去世也意味着,为民抗战的医生队伍又少了一人。

  而每逝去一条生命,世间便又多了一个破碎的家庭;每少一位战士,我们就多一分危险。

  惜的是,刘智明院长是一名出色的神经外科专家、医学博士。

  所以,他的去世,是国家的损失,更是人民的损失。

  有人曾调侃,

  这个时代最是无情,因为它想要改变谁,都不带商量的。

  一场疫情,就让全民成了厨师,老师成了主播,机关干部成了门卫;

  而医护人员,成了战士。

  虽是调侃之词,家庭君却从中读出了心酸——

  在和平年代,我们肉眼看不到真实的硝烟和战火。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次疫情的可怕之处,一点也不亚于战场上的真枪实弹。

  因为这次,中国医生们的出征,不仅仅是为了和死神抢病人。

  他们更是把自己的生命作为筹码与死神下注,只为换得大众的平安。

  

  

  01

  悲壮出征

  2月9日,注定是被载入史册的一天。

  这一天,41架飞机,载着6000名医护精英,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飞向武汉,齐齐落在武汉天河机场。

  这6000名精英,是来自协和、湘雅、齐鲁、华西四大医院的医生。

  他们分别从北京、湖南、山东、西川赶来——四师会于武汉,只为早日打赢这场战争。

  这次会师,有一个细节,令我无比难忘。

  临行前,北京协和医院的副院长带着赴鄂的医生们,一起在医院门口拍了一张照片:

  照片上,是164名签了“生死状”的医生。

  医生们虽戴着口罩,但眉目间,全是隐藏不住的满满志气。

  另一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也在车站拍了一张合照,

  130名医护人员包裹得严严实实,对着相机羞涩一笑。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这次出征并不是一次普通的出征。

  因为,他们随时有回不来的危险。

  病毒不长眼,不会因为你是医生,就放弃对你的侵袭。因为在死神眼里,所有人都一视同仁。

  医生并不是什么超能力战士,他们只能凭借肉体凡胎,与强大的病毒对抗。

  所以,湘雅“百年湘雅,从未负国!”的口号才显得那么悲壮;协和“以一身白衣,舍一己安危,守一方平安”的口号才显得那么动人。

  因为他们是真的要上战场去拼命啊!

  但是,我们大家都不要忘了,

  医生不是神,他们也会害怕。

  在一篇文章下面,家庭君曾看过这样一条来自医生的留言:

  我是武汉一线医生,偶尔以为自己是无畏的。可是内心深处依然害怕发烧,害怕咳嗽,害怕乏力。害怕肺炎真的传染到我了。

  活着,比什么都好。

  做媒体这行,看惯了生生死死的场面。可这段话,几乎使我泪目。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

  但在国家有难之际,总有人像协和湘雅的医生一样,像南京市第一医院的医生一样,在领导发出号召后马上表示愿意奔赴前线,克服来自心中的恐惧,只求无愧于心。

  一位医务人员曾眼中含泪:“不怕是不可能的,只是我们在这个岗位上,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使命感。”

  “国难当头,责无旁贷”,他们的出征,是真正的“向死而生”。

  正是因为中国有这样“向死而生”的战士,才换来了我们此刻的安宁。

  02

  我们是人民的白衣天使,

  却顾不了自己的家人和孩子

  白衣天使的出战,让我们心头一暖。

  可天使坚毅的背后,是一群哭着喊着要妈妈的孩子,是一个个理解妻子却又不舍得对方去冒险的丈夫,是一个个担心孩子出事的父母。

  她叫谢莉,是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华西医院第一批援助武汉医疗队队员。

  这次,她主动报名了支援武汉的任务。出发之前,她很担心8年来一天都没离开过自己的女儿会嚎啕大哭。

  在去武汉前,谢莉跟女儿说:“妈妈保护了大家,我们小家才能幸福安定。”女儿只能抽抽搭搭地含泪点头,哭着目送妈妈离去。

  但小小的女儿只有8岁大啊,她能不想妈妈吗?

  但妈妈很忙,因为她要在战场上争分夺秒的抢救病人;妈妈很忙,所以她一时半会没有办法接听女儿打来的微信电话。

  小小的女儿,只能画了一幅又一幅的画,在画中寄托对妈妈的思念。

  她在爸爸的帮助下写道:

  “妈妈,我想你,有成都到武汉那么远。妈妈,加油,早点回家。”

  他是一个9岁的小男孩。

  父母从攀枝花奔赴一线,只能留他一个人在家。

  记者问:“当得知爸爸妈妈要去一线的时候,你什么感受?”

  小男孩面对镜头有些哽咽:“不好的感受,因为一个人在家太孤独了。”

  说话期间,他努力抑制住喉头的哽咽,让自己尽量看起来坚强一些。

  “那你怎么调节自己呢?”

  “深呼吸。”

  小男孩努力用手背擦了擦眼睛,因为他不想让爸爸妈妈看了担心。

  她叫彭渝,大年三十那晚决定驰援武汉。

  但她怕家人担心,决定先斩后奏,骗家人说她在医院值班。

  不料等她回家的丈夫,却在别人的朋友圈里看到了妻子出征的照片。

  丈夫随即打来电话,和她大吵了一架,责怪她“为什么不告诉我一声,就走了。”

  彭渝心里难受,丈夫却在冷静下来后,告诉她,“你是我妻,使命在先,盼凯旋。”

  短短数行,道尽了款款深情,叫人几度哽咽。

  她叫朱海秀,今年23岁,是广州中山大学附属三院的一名护士。

  她怕父母担心,瞒着他们来了一线。

  但爸爸还是知道了,在和她视频电话时,哭了。

  她说,“这是我长那么大以来,第一次看见爸爸哭。”

  记者让她在镜头前给爸妈报个平安,她却转头,努力将眼泪憋回去,随后望向镜头勉强笑了笑。

  她说:“我不想哭,因为哭花了护目镜没法做事。对不起......”

  她叫敖忠芳,今年已经92岁了,在知道新冠肺炎的严重性后,主动请战回到岗位。

  家人担心她,领导想回绝她,92岁的老战士却含着眼泪,说了这么一句话:

  “作为医生来讲,医学的战士死在战场上,也是死得其所。我自己愿意来的,我承担一切。”

  每一个出征的医生背后,都是一个苦苦等待亲人平安归来的家庭。

  所以啊,这世上,哪有什么无牵无挂的白衣天使,

  只有拼了命在为我们负重前行的普通人。

  03

  夫医为仁术,重于救人

  最近,有部叫《中国医生》的纪录片火了。

  这部纪录片之所以火,是因为它揭露了医生们神圣外表下的一面——“普通”。

  大家第一次知道,被病人围堵的水泄不通,外表光鲜亮丽的主任医师下了班,

  也只是一个骑着电动摩托的普通人。

  

  这些年来,有关于医患关系紧张的新闻,家庭君看了太多太多了。

  被砍死的杨文医生,被砍伤双手的陶勇医生,让很多学医的朋友寒了心。

  但有更多的中国医生,在面对同行的不幸遭遇,面对患者的恶意中伤,仍旧坚守前线,更是在此次的疫情防控中,将他们悬壶济世的操守发扬光大。

  清朝名医夏春农说过这么一句话:夫医为仁术,重于救人。名利两途,弗暇计也。

  这句话,真的是大部分中国医生的信条。

  因为,自从他们选择了学医这条路后,他们便明白,身上担负的是救人的指责;

  他们便知道,即使在如此强大的病毒面前,他们不会让自己轻易去做逃兵,因为他们觉得不救人,对不起身上穿的这身白大褂。

  即使他们知道,脱去这一身白大褂,他们也是一位普通人。

  他们也有家庭要守护,有孩子要照顾,有父母要孝顺。

  然而,就是这样的普通人,却在此刻聚集在一起,成为了守卫我们国家最坚硬的一道防线。

  只因他们明白,

  

  “虽千万人,吾往矣!”

  ......

  题外话:

  说了那么多,其实是希望大家,

  从今往后,我们能对医生这个职业,多一份宽容和谅解。

  因为,他们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因为,他们不亏欠任何人,也不该成为任何人肆意散发怒火的出气筒。

  就像他们自嘲的那样,“不要再打医生了,如果实在需要打,请不要打死,打残废就行了,因为有一天,当你病了,他还可以坐在轮椅上帮你诊疗。”

  他们至始至终,都只想着尽自己医者的本分而已。

  有句话说得好,“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而对于医生这一职业,我们的理解与信任,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

  最后,期盼我们在前线厮杀的医生战士们,早日平安归来!

  点个在看,与诸位共勉。

  今天,家庭君还准备了一个小惊喜,扫描下方的,就可以添加家庭君的微信,家庭君会分享自己的日常,如果你有情感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跟家庭君吐槽,家庭君绝对是你最理想的“垃圾桶”。(注意,我不是机器人)

  作者:阿球,文笔温暖而有深度,单篇文章全网阅读量突破千万的自媒体人。关注家庭杂志(),专为爱家爱生活的你打造的阅读平台。

  你可能还想看

  ▼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