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勇 《中国梵高》观后感摘抄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0-13 10:35:08
分享:

  《中国梵高》是一部由余海波 / 余天琦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梵高》观后感(一):中国梵高观后感

  这份影评是看到30分钟,当小勇说到“跟他合作这么久,我以为他的画廊很高档,就是比较像画廊一样的,没想到他这个是卖纪念品的”眼睛里透出的失落,深情也不似刚见到客户时的欣喜。镜头闪过,嘈杂的人流,人们对着一幅幅画不停翻看,我突然懂了这个中年男人的无奈。日复一日做着平淡的工作,却也有着自己小小的梦想,又何尝不是记录着我们呢……

  《中国梵高》观后感(二):复制一滴眼泪

  看完突然想起龙应台《星夜》里的一段话:(大概是龙应台买了一张大芬村的星月夜仿制画以后写的,我觉得特别有感触,很到位。)

  她写到: “我会被深圳画家村的《星夜》感动吗? 换一个问法:如果科学家能把一滴眼泪里所有的成分都复制了,包括水和盐和气味、温度──他所复制的,请问,能不能被称做一滴“眼泪”呢?”

  不过影片里的主角意识到了这一点了,特别好,我看完特感动。

  《中国梵高》观后感(三):是梵高成就了画 还是画成就了梵高

  梵高死后十年才成名,至今他的画作每天都被成千上万的仿制,临摹。成百上千不成名的画家靠他吃饭。想必生前穷困潦倒的梵高也是难以想象。

  真品只有一个,属于梵高的心境只有一个。哪怕你的笔触临摹再像也无济于事。

  片中老赵临摹了梵高的画二十年,做出超过十万幅的商品画。被人问及是否有自己的画作,他也哑然无声。

  梵高的生前要是没有一堆戏剧性故事,世人也无从得知有个迥异风格画家。顶多就是成为墙上装饰品拜访到客口中的风格画作,而不是如今每天游客接踵而至顶级艺术馆的墙壁上。

  《中国梵高》观后感(四):挺好的

  题材很棒,对生活和艺术的感悟在烟火气中融合,但太过煽情,一些片段刻意安排后有些生硬,印象深刻的有几个点: 赵小勇他们对梵高的人生和作品的理解与热爱,作为“底层”的“中国制造”,这份热爱更有厚度;见老朋友后由高兴到发现自己临摹的画不是挂在画廊,而是以高处八倍的价钱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时的失落;在酒桌上和朋友间的讨论怎样在蒸笼般的生活里活得有价值;眼睛通红,认命又难过地说没钱所以读到初二就不能再读了;确定做原创积累后,画奶奶、画家长的村子、画待了二十年的画室,是融进生活血管里的艺术,从挣一口吃食到追求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不仅是赵小勇最好又最坏的时代,也是我们的时代,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内心安宁地往前走。

  《中国梵高》观后感(五):聪明的梵高

  据说梵高在学画画之前自己开画廊,他觉得当时消费者审美已经出现疲劳,画廊的画已经不好卖,生意越来越难做的时候,他意识到你们他妈画的都不行,于是开始了自己的绘画赚钱之旅。

  梵高在自己的画上签名时都是写 Vincent 而不上写 van Gogh 因为他觉得有些人不会读 Gogh 这个音,可以说非常懂得营销传播中简单易识别、易记忆的原则了。

  有一天梵高蹲在菜地里画画,不知哪个王八犊子以为菜地里蹲着一只大灰狼,啪一枪,不料子弹打在了梵高的腹部,开枪的人见状撒腿轿跑,梵高都没看清是谁。梵高想我堂堂一帅哥怎么就被看成了大灰狼,太丢人了,于是对警察说是自己开抢自杀未遂,请警察勿追究下去。

  梵高是一个聪明的人,如果他不死,一定就火了,这是他规划好的路。因为他死后大概十年就开始地慢慢被人们关注了,那时他也才五十来岁。

  《中国梵高》观后感(六):纪录片《中国梵高》:大芬村农民工画匠如何寻找梵高

  不为时人理解的艺术家还少吗?荷兰国家博物馆正对面不远处那座现代风格的建筑,就是赫赫有名的梵高博物馆。它在《艺术新闻》全球博物馆百强排名中位列第34,夹在榜单上一堆以国家、宫殿、君主、元首、财阀命名的场馆中,显得格外突兀,充满讽刺意味。

  如织的游人鱼贯而入,饱览梵高真迹后又蜂拥而出,周围的纪念品商店就成了这种文化旅游的直接受益者。在那里,人们可以花几欧元买到印有梵高画作的明信片,也可以花几十上百欧买到质量不同的仿作。但来自全球各地的游人们恐怕不会想到,这些仿作竟出自一批中国农民工之手。纪录片《中国梵高》讲述的就是这些深圳大芬村画匠的故事。

  陈凭轩

  看 澎湃新闻上全文评论请点击此处

  《中国梵高》观后感(七):山寨、复制,永远战胜不了原创

  曾经从地铁高架上空经过大芬。对于这个地方慕名已久,虽然不懂绘画,不过不妨碍对美的向往。

  我们村里曾经有个人在大芬村给画廊绘画,应该就是片中赵小勇所从事的临摹欧洲名画工作,后来他去了北京开画廊,他是切切实实的农民,学历也不过初中,在村里是跟从一位有学问的长辈学习国画,有一定天分,画的画还不错,他师父的画尤其了得(童年时看着觉得其画的老虎图很有气势),因为大芬,他得以由一个农民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画工,再到一个老板,可惜没能成为一个画家。

  片中赵小勇经过荷兰朝圣梵高之旅,顿悟,决定从一个画工变成一个画家,那就是开始原创。

  我不知道我的老乡有没有在尝试原创,但好像中国画的市场没油画那么好。

  对了,这个片子似乎受到了《天梯:蔡国强的艺术》影响。尤其是赵小勇回乡见祖母一段。

  这个片子其实对当下的中国很有启迪:中国制造遇到了困境,必须走向中国创造,否则处在技术创意的低端,只会受人剥削压榨。原创,创造,才是王道。

  《中国梵高》观后感(八):我印象比较深的几个镜头

  男主的名字我忘记了,就先用 X 代替。

  X 在床上想要说服他老婆让他去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有一种专门为了拍这个镜头才心平气和说话的感觉,说话用词都很生硬,不像是夫妻正常商量问题的口气。

  X 在回到老家后的晚上哭着对镜头讲自己的故事的场景。

  出发前 X 的表情,能够看出来对旅途的憧憬。

  看到自己作品的纪念品店时兴奋的表情。

  X 从店里出来后在门口抽烟。表情很困惑,不理解为什么自己的画能够在这里卖这么高价钱,感觉自己吃很大亏。(这个镜头是我最喜欢的)

  晚上在酒店和朋友聊天的那一小部分。

  在梵高博物馆里看梵高原作时候的眼睛。

  在街上画画的背影。

  回国之后和朋友们在酒桌上为人师、吹牛逼的样子。

  这几个镜头给我的印象很深,让主人公的性格成倍地清晰展示出来。但是还有一些画面更像是为了增加一些电影元素适应剧情发展刻意加进去的比如蹲在马路上的那一个片段。总体来讲,是一部分非常好的纪录片电影。

  《中国梵高》观后感(九):一定要加个标题真是让人头秃

  我只是想整理一下里面的关系...

  R是梵高见到的真实的星空

  V是梵高的《星空》

  Z是赵小勇的星空

  1 梵高看到某种真实,然后创作了星空。

  2赵小勇模仿梵高的画

  3赵小勇通过模仿梵高的画,某种程度上和Van Gogh 分享了同一个看R视角,视角发生了重叠/相似 “我进入了你的状态”

  4游客或其他观者购买赵的仿品

  5观者在看仿制星空时,以其为跳板,想象的是Van Gogh的星空。

  6观者所见星空/观者所想象梵高所见星空(?)

  ? 语言(“星空”)不可描述/视觉(光线刺激)无法接收的/感官以外的真实

  《中国梵高》观后感(十):积淀

  大芬村里一名专门临摹梵高的画工,和家人经营着一间名画临摹作坊。

  别人看来的中国制造,但在个体、在画工本人看来是一种创造。所以除了商业价值外,老板要求每一幅画精益求精,颜色要对比例要对要反复的改,也是老板对原作的尊重。老板对梵高日久生情,做梦也会梦到。也因此,当得知自己的画归宿在梵高博物馆外的纪念品商店而不是想象中的画廊时,老板脸上出现了难以抑制的落寞。

  “画了二十年的梵高,比不了博物馆里的一幅画。” 机械的制造久了,也会有创作的欲望诞生,不过有时候确实需要一些外界的刺激。比如博物馆保安对于是否有自己作品的问询、比如看到了自己的作品以远高于成本的价格销售。这些都引起了当事人的反思。

  家里的小女说想学写实派因为怕自己的结局像梵高一样悲惨。其实这也是小老板从荷兰回来后自己一直在思考的事情。他想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是艺术家还是画工。

  老板骨子里其实是个有向学之心的人。他为初中一年级被迫辍学而遗憾,平日也会放映梵高的电影给坊间工人来补习、理解梵高。

  于是从荷兰回来的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画奶奶,画家乡街景,画工作作坊。机械劳动在这时候显示出了意义,他的技法像极了梵高,不同的只是景色和主题。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