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主旨 对《式微》的四种解读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0-13 08:27:31
分享:

  《诗经》之《邶风》中有一首名为《式微》的诗,其主旨是什么众说纷纭。我在读《诗》时喜欢将身边的有关的几本书比较着读,发现《式微》这首诗的解读是最多的,每种解读都是一个故事,而故事背景差之千里。于是,同样的文字在不同的解读中得到的是不同的感受,这也许是《诗经》更具生命力的原因之一。以我一个普通读者的水平,无法评判哪种解读更接近作者原意,一并列于下加以品味。

  《式微》原文: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式:发语词。微:(一说读为“昧”),幽暗,指天黑。式微:言将暮。胡:为何。“微君”的“微”相当于“非”,“要不是”。故:事,缘故。中露:就是露中,(一说“露”同“路”)。躬,身体。

  翻成白话文,大意是: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 ),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 ),何以还在泥浆中!

  ( )中应是对“君”的解释。在不同的解读中,这个“君”的所指是不一样的。

  解读一

  这是苦于劳役的劳动人民的怨声。劳作一直到天黑而不得回家,在野露里、泥水中受罪。

  这样,该诗可译成下文(文是抄来的):

  天要晚啦,天要黑啦,为啥不回家?要不是官家事儿多,咱哪会露水珠儿夜夜驮!

  天要晚啦,天要黑啦,为啥不回家?要不为主子养贵体,咱哪会浑身带水又拖泥!

  显然,“胡不归”是设问,整诗是满腔不平的自问自答式的发泄。相当于“要不是这些当官的,咱咋能这么晚了还回不了家”。

  解读二

  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后来能回国而不想回,其臣作此诗劝他归国。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君主失国,作臣子岂不受露中、泥中之辱?这是臣子在激其君。

  这样,该诗可意译成下文(文是我自己译的,可能不妥):

  我们已沦落到这地步,为啥还不回国去?要不是随着君主您流亡,咱哪会这样披寒露!

  我们已沦落到这地步,为啥还不回国去?要不是君主您身体尚可还有希望,咱哪会还再呆在这泥水中受侮辱!

  解读三

  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

  这样,该诗大意可能是:

  事已这样不可挽回了,咋不回娘家呢?可因为已嫁了国君您了,即使是在露中、泥中,我也要从一而终。

  解读四

  男女夜晚幽会,两人恋恋不舍。整首诗是男子和女子的问答式对话:

  “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该回去了)”

  “若不是为了您,我哪里会在露地里呆着(不愿离开)呢。”

  “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

  “若不是为了您,我哪里会在泥水中呆着呢。”

  我参考的书目中,《诗经新注》提到了解读二和三,采信了解读四;《诗经与楚辞》采用解读一;《御纂诗义折中》采用的解读二;《先秦诗鉴赏辞典》也是提到解读二和三,采信解读一。不管哪种解释,将其作为有人物、时间、地点的叙事诗是比较肤浅的。有一种说法,就是这首诗的主题是“劝归”,逐渐衍为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向,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文人诗家。这是更高层次的解读。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