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视觉日记 我的视觉日记读后感100字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0-13 04:30:44
分享:

  《我的视觉日记》是一本由王小慧著作,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269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0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视觉日记》精选点评:

  ●这才是独立女性呃

  ●图书馆借的书,名气很大,实质一般。带着猎奇的心理,开始想要了解这个很多人(比如黎戈)提到过的女性。可是,书里大多是炫耀,炫耀自己身边的名人或是作品,甚至别人对她的感情也被作为炫耀的资本。咬牙看完,偶尔找到一两句有同感的话明天去图书馆还书。

  ●喜欢她

  ●做女人不容易,出国不容易,做摄影师也不容易

  ●买了很久,今年新年假期才有机会读完,最精彩的是她人生故事本身,尤其是那两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感动。只要相信自己,就会有美好的未来。可怕的不是梦想实现不了,而是没有梦想。

  ●一些是命,一些是运,一些是天赋,一些是坚持。虽然她的文风我不很喜欢,但不得不承认是让人尊敬的人。为自己而活并且活得精彩的人。

  ●不像三毛那样情绪化。有感动,有感触。

  ●觉得王小慧真的是特别美的一个人,从年轻到渐老。最喜欢的照片是 人的脸那一系列。俞霖若是活着的话,该是梁思成般的人物把。最深的祝福。

  ●被我导师拿来和里芬史塔尔来比较了 觉得可比性还是有点不都量

  ●那会儿看了会报纸连载,再站在书店情不自禁的看了半本,然后带回家。

  《我的视觉日记》读后感(一):不知该怎么形容

  不得不承认,在起初我怀着很崇高的心情去看这本书,看过大半部分时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作者往往在不经意间有些抬高自己,往往感觉他的成功是那么的简单,难道真的如此吗?或许我还对她不太了解,或许我没有读懂其中的真谛.....

  《我的视觉日记》读后感(二):带着淡淡忧伤的前奏

  自习室里原本是想拿着她的笔记,看看字里行间能不能转换点图像给我设计的灵感,只是打算翻几页,结果一口气读了三个章节。在她和老大哥去博士导师的海边度假屋,没有读出爱人的难过时,我突然嘴角酸了一下。

  安斯佳的爱情,让我感触深刻,也许只有死亡能祭奠美好的爱情,荆棘鸟,还是小王子,还是罗密欧,这些追求完美的结局,往往极具悲剧色彩。被这样一个人如此地爱过,我想不是拿出来炫耀的,而是带着那股淡淡的忧伤,继续着一个如此美的女人的生活。我有些语无伦次,也许是有些激动,已经很多年没有提笔写东西的我突然又燃起了写作的欲望,我想带着这份忧伤与坚定,继续探索着这个美丽的女人。

  《我的视觉日记》读后感(三):随心所欲地show出她的独一无二

  摘了一些作者对于关于艺术创作的体会和理解,这里略过直接写写自己读完书的几个感受吧!

  书的内容最有价值的部分就在于她关于艺术创作的那些体会,零零碎碎地融在文中各处,这些都搭载在作者拥有的丰富的生活经历之上。除了一些关于创作的体会,她对于自己作品的解读也是非常不错的,包括篇幅较多的《破碎的月亮》的解读,而让读者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关于一张在爱尔巴岛上拍的照片的解读,这张照片没有像其它作品取名,也没有特别地特别,但我觉得从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得出她是一个“两个原则统一的人”(贝歇尔致王小慧的信中写道:“我在你的摄影作品中发现了这两条原则的统一:对主题选择的自由和拍摄时的严谨和准确性”)。还有一点自己印象深刻的是王小慧关于死亡的理解,生死往复,生生不息,如莲蓬一样。这是她的宝贵体会,康斯佳的自杀,俞霖的意外让她在痛苦后获得这些理解,有一种厚重又超脱的感觉。

  只是有憾的地方在于,作者组织文章比较随心所欲,没有严谨的逻辑性,同时也有近一半的内容详细地描写自己拥有的成就,社交,社会宣传活动,体现自己粉丝对自己的崇拜,这一部分的篇幅过多。这也让读者我在寻找那些闪闪发亮的艺术体会精华的同时不断去掠过一些过多的文字,略感疲惫。当然这也体现出王小慧是一个很真实随性的人,值得肯定她所拥有的成就,那也得承认她的骄傲,并且在自己的“视觉日记”中自恋一把的自由。

  作为一本让读者来读的书来说,我认为这本书不算是容易阅读的,正如如上所说的文章组织上的随意,在这一点上,如果让读者跟着作者随性所欲地漫游,也是一种引领读者的模式,只是显然作者带动力不似那么强,所以反而让读者感到有些杂乱。当然,这也像她自己评价自己“不善经营”般,正是这样的性格和心性让她拥有自由不受束缚的创作素质。所以,我归结为这是她的“自由”背后一面,凹凸有致,也是她的独一无二了。

  《我的视觉日记》读后感(四):心灵在痛苦中蜕变

  这本书,看看停停,一直不能一口气读下去

  少不更事时读,会跟着人生的跌沓而悲伤,也会为其蜕变而欣喜

  在感情中纠缠了多年以后,再拿起她的书

  感情由羡慕变成了嫉妒,而悲伤成为了一种自哀

  哀自己既没有事业又没有爱人,嫉妒她得到了世间可以给她的一切,包括极喜和极悲

  却不去想,要多么强大的生命才能承受这样的得而复失

  可是,在这样让心灵随着振动一番后

  得到的是一种高级灵性的指引——

  我原本看不透的、放不下的、丢不掉的,原来是那么不值得一提的爱情

  而我,一直舍不掉的,不肯离弃的,竟是那么贫弱的人生

  想想自己花了多少时间,在酱缸里打滚,跟自己为敌,期待被解救,憎恨那些先被解救的人

  而丝毫不想想自己应该如何积蓄力量飞出去

  依赖、依靠、被人帮助、被爱,固然是喜乐之事,也是捷径

  而捷径,是最近的解决方案,却给了通向命运终点最远的距离

  因为,在外界的力量中,自己放弃了使用自己的力量,渐渐的疏离了自我,

  变成一个只会祈求外界解救的精神乞丐

  而让自己费更大的力去走向自己设计的终点,获得的,绝不是终点的奖励,甚至不需要到达

  收获的,是心灵的力量,是自我的肯定,是高级灵性的开启,是自我的救赎,是从一个从众的凡人到独立人格的蜕变

  这一切,没有人可以主动说来帮助自己,只有自己想要接受帮助时,被偶得的一言一语一行打动,然后进行一番痛苦的沉思、挣扎后,终于蜕下了陈旧的蜕

  新的自己,也许更大,也许生出了翅膀,也许完全变幻了食性……

  到自己也不认识自己,到别人都惊讶自己的变化

  而心愈变平和、柔软,容易原谅

  世界还是原来的世界,却因为变换了视角,看得更为广阔

  还有什么小物小爱,可以取代,这样的未来呢?

  还有什么执着,不肯放下呢?

  《我的视觉日记》读后感(五):魔力芒刺

  那本《我的视觉日记——旅德十五年》在我来来回回新增又删减的购书单上,已经存在了五年。在图书大厦和书品小店里的多次游逛中,总是在心境不对或者没有巧遇的时机,与她屡屡错过,但始终没有消失在我的购书单中,却也一直没有出现在我的书架或床头。

  那天,再次读他的日记的时候,我决定要去读王小慧。正巧,今年新出的《我的视觉日记——旅德二十年》在原来那本的基础上,新增了王小慧最近五年的最新生活和创作状况,而她在引言中写到出版此版本的原因,是因为一些人告诉她说,以前的那个版本因为精装的成本,书的价位偏高,许多青年人和大学生只能去图书馆借阅。而此版本用再生纸和黑白印刷的方式简装出版,是可以满足许多年轻人的收藏爱好和购买需求的,于是这本定价只有三十块的书,又被称作青春版《我的视觉日记——旅德二十年》。

  不知道那些关于这本书漫天的书评是怀着怎样的情绪被写出来的。我在读她时,自始至终品怀着一种欲望的味道,不甚浓烈却心绪纠深。看她各色的照片,日常生活的、创作时的、聚会时的、展览时的……不自觉会去看许许多多的小细节,比如她的眼角到嘴角的不同弧度距离的变化、她的发迹线变化、她的手指形态的变化、她的鞋跟、她的颈部线条、她的胸到臂弯的起伏……勾连着她的文字,那种感觉,那么近,又那么远。

  偶然的午餐,跟一位男士聊起她。我说,通过她,我获得了那句“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成功的女人,一个成功女人的背后有无数个成功的男人”的经典案例,你不得不说,她本人就是一个杰出的作品,她的人生就是一个成功的作品。男士几乎没思索地说,有一种女人,她的存在就是一种魔力,内在不自觉向外扩散的魔力。

  不觉莞尔。

  她的确优秀。那种优秀是把自然界力量的一切冲突张扬到恰到好处,又自然到毫不做作的杂糅融合的能力。如今早已在她身后的那位为了她可以抛弃一切的同样优秀的丈夫,已经因为二十年前的车祸,早早离开了现在渐入暮年的她。其实是应该庆幸的事情。不可想象,如果那个敦厚细腻的男士,今天还在她的身旁,应该是以她身旁衬托的姿态,还是以同样身份却眼神落寞的形象出现。

  她的那种优秀是在三十年前就可以以新中国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学子登入名牌大学的能力,是在本身就为数不多的第一批研究生中唯一一个被公派到德国的女研究生的能力,是在刚入德国不到三年就可以成功举办展览的中国女性的能力,是可以比她的丈夫更快更多更久交到德国艺术界朋友的能力……我想,如果不经历那场连续的生死,不会成就一个现在的她。先是一个明知她有丈夫的德国诗人、剧作者、演员为她徇情,再是她的丈夫为了帮助她的摄影梦想车祸身亡。这两个事件在她的生命中发生前后不到两年。而她的祭奠方式也却有不同。前者是在十三年后,已经独身的中年女人点起他生前最喜欢的蓝色蜡烛,在烛光下读他写给她的诗,怀念他;后者是出事第二天,刚步入新生活的少妇也经历了惨痛的车祸后,忍痛在泪水浸透的宣纸上,用一百个唇印印在上面,在大树下连同他们车祸的血衣一同被烧掉的悼念。而展现在我们视觉上的东西都是一致的——照片的图象、诗句的文字。

  有时我会疑惑,人在极度悲痛或者巨大感怀情境下的时候,还会不会有另外一个心绪去做别的事情,比如拍照,比如做一种具体的追念行为。因为常人通常的反应会是嘶声号啕,或者默默流泪。至少我可能做不到前者那样。但是转念一想,总是会有异于常人的人,也总是会有常人也能够去做,而因为某种诸如道德规范或者文化习俗的限制,压抑自己不去做,但敢于冲破或者根本不在乎那些的人去做了的事。但把自己放进去,还是觉得自己做不来。然后又会再一次对自己说,这个世界上,总要有些人,去做一些事,而你要去做另一些事,这样才是这个世界的样子。如果人人都做一样的事,或者人人都不做一些事,这个世界,该是多么的无趣。

  每每想到这,我顺从的一面就会暴露无疑。因为,这个世界的秩序就是这样的,我也从未不认同过。那就是这个处处宣扬着公平的世界,实际上是一个公平虚无的世界。因为世界之所以存在为这个世界的样貌,就是因循着它的等级。以前有人说过,人人生而平等是一个伪理论。现在,我倒认为,人人死而平等也是一个伪理论。因为有的活着的有能力的人去祭奠死去的人,而那么多亡去的平常灵魂却无人问津。就像这个成功的女人,如果她没有成功,如果她没有成功到有那么多如我一样的平常人愿意去读她的作品,谁会认识一个成功了的女人身后的丈夫?谁会去结识那样一个其实跟许多亡灵一样曾经普通的肉体?谁会去追奠一个二十年前死去的陌生人?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王小慧太成功了,成功到可以偿还她的丈夫曾经为她牺牲的一切,包括生命。还有一个女人,成功的形态与她何等相似。那个名满世界的著名服装设计师,coco chanel小姐。她终身未婚,只因她心爱的男人死于一场平常的车祸。男人去世后,chanel小姐凭借她过人的天赋,和职业容忍力,设计出世界上每个女人在任何场合都心仪的著名的“小黑裙”,一直誉满今日。小黑裙成了经典女性服饰中永不退场的主角,在当时更是如此。无论大街小巷里的贵妇、职员、少女、艺术家,都以穿上chanel设计的小黑裙为豪。Chanel在写给她好友的信里说,我已让全世界的女人为博伊居丧。博伊,就是她心爱的那个男人。

  当然,如果你想去寻找死而平等的例证,可以去读读《先上讣告,后上天堂》那本书。

  王小慧的书中,不断提到认识自己,清楚的认识自己。这点上,我和她太相似。后来知道她是双子座,又笑想星座真是一个喜欢与人开玩笑的东西。看她的节目采访视频,觉得她确是一个东方文脉深植的基因与西方文化冲撞后完美融合的产物。她面对镜头是稍显紧张而不油滑的,她说话的面部表情是微嗔却平和的。经历过生死和无数大场面的女人,能保有这样的姿态,绝属不易。于是想,能有人把她当作终身爱护的美丽不折的珍宝,确是有道理的。

  有天与一个中年女性聊起一个身边的外国人,她絮絮的说了这个人很多做事的小细节。我告诉她,我见到这个外国人的第一面,一起吃过一餐饭后,在日记中写下一句话,异质文化的过度融合,是悲剧。时至两年后的今天,应证了我当日的判断。她眯起眼睛说,滋滋,你这个小丫头,看人,还真是准。

  我想,一个人的心里,可能还是要对某些东西有所拒绝,才能一直保留些什么吧。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