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梓南 《命运》读后感1000字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0-12 21:21:14
分享:

  《命运》是一本由陆天明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5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命运》精选点评:

  ●讲深圳改革开放的,还蛮好看的。昨天看到深圳刚开始打算批租土地时,市委书记把政策研究室的人叫过来,“给你们24小时,从马恩列斯毛的著作中给我找出批租土地的依据来“,笑死我了! 还真找出来了 :) 这本书很有时代感,很厚,但阅读流畅,不过3天就啃完了。

  ●一个伟大变革的开始,发展验证了决策的正确性,也正是一批先锋者觉醒者的勇于进取开创了深圳速度,小说中脱不开真实的事例与细节,深圳的腾飞是中国腾飞的起点。政治意义较浓郁,后半部仅看冯宁。

  ●读这本书看来需要一定的党性,虽然觉得那个年代的思维模式和言语有了些许的“教条”甚至在现在看来是“可笑”,但是庆幸了正是有了那么一群敢说真话敢作敢当的吃螃蟹的人,才有了现在的深圳,现在的中国。。。

  ●很好!

  ●很典型的主旋律小说,故事不错,还是很吸引人的

  ●终于讲陆天明的一套书看完了。对于这样一个作家也算是一个清晰的了解了。不得不承认,陆天明很会写主旋律的故事,没有故弄玄虚,没有戏说官场,没有夸大事实,没有佯装伟光正,就那样将一个主旋律故事娓娓道来。《命运》这个名字起的好,讲的是深圳由一个小渔村,在宋梓南能一帮领导干部的带领下,“杀出一条血路”,最终成为了改革开放的前沿,繁华的世界窗口。毕竟是故事,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但是我想,事实要远比故事残酷、惨烈,那一代人的正气和热血要远比故事里的人物经历得更跌宕起伏。2018年是致敬改革开放30年的年份,这个故事和书让我从中窥到了一点历史的足印……

  ●冯宁不就是王石嘛,倒卖玉米起的家

  ●秋水马蹄天放客 春冰虎尾梦回时

  ●书没有电视剧好看。

  ●如果现在的这些官员有当年的那种精神,中国肯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命运》读后感(一):激情涌动

  连续3个晚上熬到4、5点,看完了,依然不能入眠。

  个人前途、国家发展、城市变革交织合奏出时代的篇章,让我们从细节处触摸到命运的变迁。改革30年正是有了这些充满激情和理想、不折不挠、永远不安分的人们,才有如此的成就。向改革者致敬!

  《命运》读后感(二):你懂什么?你以为这儿是咸水湾的洗脚店?

  中学时期接受的历史教材总是一笔带过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然其实每个历史事件背后都应有一段浩瀚的人物故事。春天的故事里,“邓小平在中国南边画了一个圈”,深圳特别行政区就此成立,而后高楼四起,经济腾达,改革开放的气息犹如雨后春笋。很简洁的一句话,很符合中学历史教材的需要,但我们更应了解的远不止这些,改革开放的历程,其中的艰辛,一代人的付出,广阔的时代背景等,都值得我们学习。

  与作者的另一本书《省委书记》相比,《命运》涉及到的时代背景更为宏伟——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开端;邓小平、叶剑英等人物的“参与”——给予读者“面对面”亲临当时中国最高决策层的机会。这让我想起,《平凡的世界》里同样有描述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变化,但《平》着力于当时农村及城市里一些平民阶层的变化,与我们一般人所能接触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更接近些。而《命运》中所谈资金动辄上亿,成百千万更是家常便饭,灯火辉煌,如此如此,同一时代下的生活,相差甚大,只能说是当时农村与大城市的差异吧。

  通篇人物对白非常之多,可能真如某网友所说,作者对这本书的创作目的就是为了电视剧做准备的。

  《命运》读后感(三):怀揣着梦想起航,命运靠自己掌握!

  初读这本书,是在老爸逼着我从网上给他带回家开始,因为我们那个边陲的小县城,买不到这本书,老爸只能求助在外读书的我,给他从外面买回来。带着这边沉甸甸的书,踏上回家路途中,第一次看,大致翻了几页,就没再往下了,也许是那时归家心切,没了读书的心情!

  再一次读这本书时,已经时隔半年之距了,旅行回来的我,急需一本让我在平静中细细品味的书,恰在这时,我看到了它,让我深深迷上这波浪壮阔的时代命运!

  没有人不为之振奋,为深圳的今天,也为那推波助澜的弄潮者们,如果没有这么一群逆流而上,开阔创新的人,也许,我们看到的,会是另一番景象!时代赋予了他们这神圣的使命,他们赋予了时代以活力!

  喜欢宋梓南敢为人先,坚毅的把握这巨轮前进的步伐,他的身后是一群怀有梦想的冒险家,一个梦之队,他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追逐着怀揣的梦想,为之奋斗,为之呐喊,也为之骄傲!周副市长,余涛,冯宁,尤妮,庞耀祖,石长辛……这些人,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感触,仿佛可以在他们身上找到困惑自己久已的答案!是的,怀揣着梦想起航,命运靠自己掌握!

  《命运》读后感(四):命运

  买这本书,纯粹是冲着作者陆天明的。最早的时候,是管同学借了《苍天在上》,才知道陆天明这个人的。回头一看书柜,《省委书记》、《大雪无痕》、《高纬度战栗》都摆在一起,无意中,我居然成了陆天明的粉丝了。

  《高纬度战栗》是一次出去游荡的时候,到了南昌火车站边上的一个小饭馆,一个小贩向我推销,说是反腐题材的禁书,出于好奇买下的,回来以后才发现上当了。

  《命运》以深圳特区建设发展为题材,反映了改革开放过程中,新思想与体制的冲突,有不少值得深思的。情节也充满着激情,有一种为了开拓新生活的理想化的激情。改革必须突破条条框框,如果全部在法律框架下进行,那么如何改革?

  上段时间,跟一个同事在交流的时候,说到某位处长的观点,改革本来就是要突破法律规定,如果法律法规都规定了,那就谈不上改革。改革如果是有利于相对人,有利于加强管理,法律法规如果没有规定的,也可以突破。当时,对这个观点是非常赞成,有点醍醐灌顶的感觉。对于法律法规尚无规定的,只要有利于相对人,有利于加强管理,完全可以进行,这是一种很好的理念。但是对于法律法规已经有明确规定的,如果去突破,那么就会出现问题。

  深圳作为特区,是应当允许它在大的原则范围内,进行改革、进行突破。但是在那个时代,在改革开放的初期,解放思想谈何容易。姓资和姓社的争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争论,在脑子中还是有些印象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很好,很精辟。

  当然书的封面上所写的“为官者必读,经商者必读,修史者必读”倒是纯属扯淡,挺好的一本书,被这句话搞得有点恶心。

  《命运》读后感(五):中国,如何做“自己”

  《命运》看完了,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陆天明用“命运”来作为书名?

  这是一部反映深圳成长史的小说,但是更像是一部关于深圳发展的“史记”,因为其中几乎所有大的事件都是真实的,涉及到的中央高层人物也是真实的,只是具体的主人公用的是虚似的名字,所以几乎是真实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再现了一个在命运抉择中躁动的深圳、躁动的中国。

  书中人物冯宁去深圳时有一席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他父亲是一名好党员、好干部,但是他父亲遗憾的是他一辈子始终没有做“自己”,冯宁去深圳是为了做“自己”。是啊,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大家都是一样的面孔,一样的思维,一样的生活,谁又做成了“自己”呢?那么中国呢?5000年的传统被推翻了,到处都是红色的海洋,新的秩序又让中国进入了一种新的桎梏,一种无法挣脱的樊篱。中国也是迷茫的,也是迷失了“自己”。中国到了寻找出路的关头了,中国不是也要做“自己”吗?正如孙小平所说:走自己的路!深圳是第一个试点,成败与否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然也,这就是《命运》!

  书中试图从中国政治高层、深圳政治高层在这一重大变革中的思想争锋、心路历程、重大作为,还有在这一巨大变革中的企业家、普通百姓的奋斗、悲喜来讲述深圳的故事。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要把握好的确不易,而且试图真实客观地反映这一段历史更属不易了。这本书值得新闻记者的价值也正在这里,让我们重温了那鲜为人知的历史,走进了敢为人先者深邃的精神世界,从而进一步思考中国的未来!在此,我真诚地向陆天明的努力表示钦佩。

  当然,对于有人批评其过于褒扬的文笔,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当今,对于才过去近30年的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涉及到许多政治领袖、政经高官,要做到真正客观的评价是勉为其难,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我相信,陆天明应该是真诚的!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