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的大战略》是一本由[美]勒特韦克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马帝国的大战略》精选点评:
●20141125-20141127。看完都累觉不爱了……
●读不下去了。。放弃= =
●好书,但这个译者太屎了吧,有一句话通顺的么,还这么多错字,砸商务印书馆的牌子
●好书归好书,但其中有很多臆测的内容,和部分考据结果不符。
●此公在conversation with history上的访谈可谓话糙理不糙。。。近期睡前读物
●好书。翻译实在糟糕。
●通俗易懂,配图详尽,对于罗马帝国四个方向的陆上疆界从军事战术战略意图上的分析极其到位!
●细细读下去,有很多收获,作者比较客观。针对现实威胁的改变,分析、批评和部分赞扬了罗马帝国应对的大战略。
●地图不错。很专业的书籍,对非专业人士和想通过此书了解罗马历史的人来说相当枯燥。
●首先还是吐槽翻译,感觉国内找不到能翻译这类书的有耐心的出版社,奇异的翻译不见得很多,但让人印象深刻,什么“搞防御”,让我看了哭笑不得。其次讲收获,主要是各种知识科普,罗马军团的编成方式和演变,帝国内的行军耗时,阿德里安边境线、戴克里先纵深防御工事的构造(看美剧斯巴达克斯看的到实景图,说明编剧认真)。至于作者的解释,可以当做一种知识的学习与分享,因为作者擅长同时也在书中集中于专业性的军事战略分析,一般未具备相应知识结构的读者(我就是这样)未必能完全领会,所以看完之后感觉直接阅读结论更好。第三,是和其他书籍的阅读感受,幸好之前看了《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不然我肯定对本书中暗含的罗马帝国阶段性的转变一脸茫然,个人认为某些方面作者分析的经济社会基础契合罗氏的分析视角,但作者本人再这方面深入不够
《罗马帝国的大战略》读后感(一):罗马皇帝的名字
加努斯,加里努斯,这两个名字看起来,简直让稍微追求点完美的人士吐槽啊,很容易就搞错
安东尼.庇护,哈德良,图密善,韦斯帕乡,奥利柳斯......
看过《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之后,这些人都能认出来,但我有种想骂娘的感觉
我建议国内还是尽快把罗马皇帝的名字统一一下,不然这本书这么翻译,那本书又换成其他的翻译,让读者会崩溃掉
《罗马帝国的大战略》读后感(二):海外建言:中国复兴大战略
海外建言:中国复兴大战略
http://www.langlang.cc/16533947.htm
本书从国际社会学的角度,以“复兴战略”为论述重心,论述了世界强国的兴衰之道、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大战略,以及复兴过程中在经济、社会、教育、思想文化、人口、环境、交通和城市化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战略等。
《罗马帝国的大战略》读后感(三):初读开始
罗马1至3世纪对现代美国是比较有可比性的,作者对全球性战略和罗马之间的本质性相似点找的还是比较准的,即一个政治上的秩序守护和军事上的低成本威慑。
作者强调了军队对于对外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工具和威慑作用,对内的作用相对要直接的多。从本书的角度重新审视罗马,可以感到中国最为强大时的影子。被作者所提倡的体系在中国古代史有着相似的贯彻。在体系性的治国和军队的最节约化之间,中国曾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不过,作者的观点是受到很大的地缘限制的,从某种角度上来说,1世纪少量的军事开支和民族迁徙尚未开始不无关系,而3世纪更为成熟的战略思想在民族迁徙的浪潮中被证明毫无抵抗可能。中国历来作为此战略的积极奉行者亦在于中国独特的与世隔绝的地缘结构。自然,美国相似的地缘结构注定了作者的理论将拥有很大市场。
罗马相对来说地缘上是开放的,只有1-3世纪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对于作者的讨论方式才有意义。在作者宣扬着这种廉价的战略构想时,多少在辩解一种罗马的侥幸行为。
《罗马帝国的大战略》读后感(四):言之有物
要是一本书里面大部分名词是抽象名词,这本书还不是数学书,那么可能作者是在坑你。
我上次看布克哈特的书,就脚着云里雾里。看了一回啥也没记住。这本书不是,这本书写的非常朴实,直接,直奔主题。而且到现在我还能记住其中几点。
插一句,这本书的翻译极其渣,不如google翻译。
1 帝国为什么要留着附庸国?
2 罗马人为什么行军慢,为什么每天要扎营。
3 战斗越激烈越有利于罗马人的密集步兵和工兵。所以罗马人善于阵地战和攻城。所以只有财富集中在城市的地区才是罗马人可征服的。只有城里人才怕罗马人,会投降。财富分散的地区,比如黑森林,亚洲草原,罗马人即便占领也得不偿失。这给出了罗马全盛期的版图。
4 何谓弹性防御,何谓纵深防御。
5 罗马墙和中世纪墙的不同功能。
6 罗马帝国时期的地中海海运技术水平,罗马没有内线优势。
7 哥特人从地中海入侵罗马事件
8 帕提亚的动员力不如波斯,中央集权程度也较弱
9 可怕的僭主制
《罗马帝国的大战略》读后感(五):简单点的评论这本书
其实这本书看了许多年了,最近又通读一遍。和其他很多书不同——我往往过几年再一看会觉得索然无味——这本书我再读来依然觉得相当精彩。
我觉得这本书的优点就在于用普通人都能理解的道理去分析了普通人无法理解的高深问题。比如莱茵河前线的战略态势,作者只是用几个小学生都能理解的数字就说明了罗马战略需要考虑的问题。相比之下那些很烂的所谓分析总是在说一些难以理解的大道理,本质上却是泛泛而谈。
作品的另一个优越之处在于,作者绝不是用军人的视角看待问题,不经意间,关于罗马社会,外交,文化等方面,乃至每个人对自身都很可能进行的一些思考同样被纳入到战略分析中,而且融合得非常“平滑”(原谅我的表述能力匮乏)。我一直很欣赏作者的那句话“到头来,维持帝国存在的只是帝国统治者的意志和人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关于这一点,要想深入的了解,还是请自己读原著吧。
比较小有遗憾的是作者某些东西看起来有些过度解释,比如马萨达围困,虽然作者明确表示他这么认为的原因在于其他的任何分析都缺乏说服力。不过人有时候就是会做一些没有逻辑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