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之殇》是一本由王开岭著作,书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9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典之殇》精选点评:
●文字很美,加上恰到好处的矫情,语文课本和考卷上最为适用。
●经历多了,看待人事物的角度深度都会变。希望在这里,能看到我从未遇到过的人事物,接触更多微妙的我不曾体会到的感情。
●看慣了前面的小雜文,最後一個長訪吃不消。"紀念原配的世界"。
●同样的东西写那么多就不好玩了
●看见萤火虫,看见星空,看见小学放学回家路上的那个无忧无虑梳着羊角辫活泼跳跃的那个自己。
●导师推荐的书目之一,看后很受感动。
●感觉每篇文章特零散。
●不喜欢王开岭的文,总觉得有种为批判而批判的意味。在我看来,不是所有逝去的东西都值得缅怀,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我就属于“被批判”的那一代人。
●这本书是对古,对典,对自然,对美的追忆,欣赏也敬仰王开岭对自然美的孜孜追求和对生活本质不懈探寻的情怀。常常质疑汉文化于我们还剩什么,还有什么能被传承和"利用",我们的信仰又是什么,王开岭的这本书恰恰从最原本的角度给出了答案。
●很适合高中作文
《古典之殇》读后感(一):人类童年的追忆
那些曾经的美好是否已恍若隔世?高速发展的社会能否寻到你失落的过往?人类的童年,原配的世界,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高速发展中独寻一抹荫凉,于忧伤中寻找岁月的陈迹。对人间大美的追求,对灵魂的反思!
《古典之殇》读后感(二):殇之美,殇之痛
从内容看,这里有真诚的怀念:那逝去的日子,终究在岁月的河里,经历着光阴的冲刷,淘沥掉生活的杂质,沉淀下心灵的美玉。这里有难解的忧思:现代社会用浮华与浮躁编织了生活的网,在迷茫与喧嚣中挣扎,我们却突然发现,我们已深陷在所谓“文明”的网里,失去了心灵的自由!
文字让我看到了作者的成长,也让我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更让我体会到了中国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带给几代中国人心灵的冲击,“文明”的断层!
《古典之殇》读后感(三):我的拙见
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说王开岭矫情,如果一个人会回首过去,会反思人类这一路都丢失了什么的人被说成是矫情,那么我请问你们这些不矫情的人也对生活做出什么思考?是否你自己写不出这样的感悟,就要指责别人写出来的,这未免有些自欺欺人吧!再者,有人说文章套路一样,拜托,这是一本书,一本有中心思想的书,整本书的文章都要为同一个主题服务,所以收录的文章在本质上是一个主题,只不过是通过不同的事物来表达这个主题。我只是希望某些读者能客观些,不要随随便便给别人贴上类似矫情这样的标签,如果你没有深入地了解过这个作家,没有读过他其他的作品,没有过自己认真的思考,就不要乱评价。虽然在网络平台上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但我真诚地希望大家能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三思而后评。谢谢了!
《古典之殇》读后感(四):自然回忆录
也许读后会有些许悲哀与惋惜,有对人类不好好珍惜家园的痛恨。
因为王开岭先生写的是我们的自然,曾经的自然,现在的自然。
他思考着,拷问着,追溯着,痛心着。
除开自然,他还还不留情的通过一个新闻人的角度评点了这个时代。比起韩寒的言辞犀利,他显然从一个中年人的角度,更客观的来讽刺与鞭挞。
我并不觉得其中的文章有些矫情,只有曾经体验过那种贴近自然的生活,才会对现今产生莫大的抵触与批评。
所以,耐心听听自然的哭诉吧。
《古典之殇》读后感(五):读《古典之殇》有感
“谁还记得从前的世界,谁还记得生活本来的样子?”
我们有多久未细细地观看过一朵花的绽放?有多久未静静地聆听过雨打屋檐的滴答声?又有多久没有体验过“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晨起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了?
现代人终日忙忙碌碌,穿梭奔波于水泥之间,历经千辛万苦欲想得到心之所想,却在不知不觉中,一回头,发现已经丢失了彼时拥有。我们将生活之本抛开,被虚荣和欲望蒙蔽双眼,与古典渐行渐远。
卢梭曾经说过;“事物之所以美好并符合秩序,乃其事物本质使然,与人的约定无关。”
古典之殇,是文明之殇,也是时代之觞!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5000年文明,此时也许正一点点地被摧毁殆尽。
然而我仍然相信,这个世界的光芒,并不是靠五彩斑斓的霓虹灯散发,这个社会的通畅便捷,并不是靠立交桥高速路实现,这个时代的崭新面貌,也并不是以牺牲古典之美为代价的。
《从前慢》中写道:“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我相信,这样的生活,终将成为每个人心灵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