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永康 16少女日均作诗2000首翻车,比人设崩塌更可怕的是这个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0-12 01:20:59
分享:

  本文共2375个字

  阅读时间3分钟

  说到我国青少年最重要的人生阶段,社长认为高考当之无愧。

  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大多数家长们就为这一刻准备着。在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同时,还得让他们参加各类培训班,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输了一生。

  最近高考放榜,状元热又开始,于是有两个新闻趁着这股热潮悄然上了热搜。

  一个是云南六年级的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一个是14岁女孩一天作词300首,作诗2000首,写15000字小说。

  很多家长燃起了雄雄斗志,别人十几岁的孩子还没进社会就成社会栋梁了,自家孩子也不能落后。

  但没想到还没两天,这热搜新闻的主角就打脸了。

  先是云南写抗癌文章的孩子奖状被取消,他爸爸站出来解释说他当时对组委会的赛制没领悟透彻,没注意项目文章必须本人撰写,自己过度参与了孩子编写过程。

  而作诗3000首的少女父亲也站出来说,所谓创作,实际比的是打字速度,侧面承认了孩子并非网上流传的“神童”。

  但这些打脸澄清会影响中国家长们的心态吗?社长认为可能性极小。

  神童泛滥谁之过

  毕竟这种人造神童趋势,早就席卷中国家长圈。

  但令人担心的是,其中大多数“神童”并非真的天赋异禀,而是媒体炒作的产物。

  去年就读上海华师大附中的谈方琳火了,原因就是因为才15岁就研发了一项名为“斐波那契数列与贝组数估计”的数学成果,还以少年科学家的身份参与了世界顶尖科学家青年论坛。

  她火上了热搜,连媒体都说她是“最年轻的科学家”。

  一时间,全国的家长群里都是她的新闻,纷纷讨论这位别人家的孩子。

  但谈方琳真的是神童吗?

  仔细看媒体采访的报道就会发现,她的父母是华东师范大学的老师,所以因为教职工福利,她小学就进入了上海普陀区最好的小学。

  从小就一路畅行,到了高中就进入了上海四大之一的华东师范大学附中。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谈方琳比一般孩子优秀本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而让她火起来的研究成果在本校老师眼里,也只不过是一道竞赛练习题的水平。

  而她能参与青年论坛,是因为父亲想让她见见世面,作为一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高校教授,这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之所以这事被媒体大肆炒作,也不过是因为对于大多数媒体来说,获取流量是第一要素,而立人设是一条直通车。

  所以像谈方琳、写诗少女这样被炒作的神童,几乎我们年年都听说几个。

  2017年,山东的李某楠就被媒体报道说他6岁编程,13岁创办公司,14岁被麻省理工录取。

  但其实查实之后,发现这文章是当地教育系统为宣传需要,夸大撰写的。

  他不但没有被麻省理工录取,创办的公司也是营业异常状态。

  社长认为这些神童炒作事件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中国家长对这些神童新闻的追捧,让媒体们有利可图。

  但让人担忧的是,这样一来社会就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里。

  被迫成为“神童”的中国孩子

  中国家长们本来就存在教育焦虑,在神童炒作新闻这样铺天盖地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很多家长的教育开始丧失理智,而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

  铺天盖地的培训班,排成日程表式的功课,让孩子的成长环境变得畸形。

  社长记得2016年有一则新闻:“神童魏永康17岁考入中科院后遭退学”,让很多网友开始讨论他为什么会被退学。

  扒皮了魏永康的网络新闻,才知道他的母亲自他上学起,就抱着“只有专心读书,才有出息”的教育理念做他的陪读,甚至为了让他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还天天给他喂饭,几乎做到了对他的生活全包全揽。

  这样的生活几乎覆盖了魏永康的整个童年,也让他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所以他在读研期间才会因为没了母亲的照顾生活完全失控,导致退学。

  就在网友们万般惋惜之际,更奇葩的消息又爆出来了,他的母亲竟然在他被退学后,指着马路让他儿子被车撞死。

  最终母亲的高压让魏永康选择离家出走,整整39天,用500元跨越了16个省市,就是不愿意回家。

  他的母亲追悔莫及,但时间却没法从头来过了。

  还有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的神童张炘炀,他13岁的时候由于通过北工大硕士研究生的复试,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研究生,瞬时间变成万人瞩目的焦点人物。

  外界对自己儿子的疯狂夸赞,让张炘炀的父母沉醉在自己的教育成果里,觉得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十分到位的,却没意识到自己忽视了孩子的人格培养。

  结果张炘炀在考取博士后,素质教育的短板就暴露了。

  不仅对外公开说外地人占用了北京资源等明显带有地域歧视的话,还为了他的一己之私,用不读博士为由逼迫工薪阶层的父母在北京为他买房。

  这位一路光辉的神童,在2019年时已经24岁,却仍未取得博士学位,这也让他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但社长惋惜的是,其实像魏永康、张炘炀这样还能年少成名的孩子不是最惨的。

  现实中更多在父母的高压教育下的孩子,丢了童年不说还越来越反感学习,最后不但没成为神童,还毁了前程。

  “神童标签”并非万能

  不可否认,在优质的教育资源倾斜下,确实让部分有潜力的孩子得到了尽可能的发挥,中科大少年班极高的成材率便是最好的证明。

  但这样的正面例子毕竟是少数。现实情况是,媒体肆意渲染年龄焦虑。

  网络关于“神童”的炒作内容铺天盖地,十二三岁的孩子满分考上清华,00后神童身价暴涨过亿,17岁的神童CEO,福布斯30岁以下商业领袖……

  这些关于“神童教育”的新闻,让我国的大部分家长们处在一种畸形的焦虑下,执着于炮制一个个人造神童。

  他们把高强度的期望施压到孩子身上,让本该是孩子童年温床的家,变成家长的造梦产物,也变成了孩子的噩梦。

  就像纪伯伦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说的: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拥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童年。

  社长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每一个处于“神童”培养压力下的孩子都能逃出这座“牢笼”,沐浴着阳光,活出自己的精彩。

  福利时间

  社长给大家申请了福利哟~

  今天起,24小时内留言区点赞最多的朋友

  就送100积分

  kindle杂志公社积分可以兑换70多本正版杂志

  用kindle看杂志特别香~

  — THE END —

  长按识别上方,关注【RSS精选】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