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荒唐史 这次不一样?800年金融荒唐史读后感1000字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0-12 00:46:57
分享:

  《这次不一样?800年金融荒唐史》是一本由卡门·M·莱因哈特 / 肯尼斯·罗格夫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3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次不一样?800年金融荒唐史》精选点评:

  ●金融危机发生:1、资产价格下跌,平均而言,实际房价下跌35%,持续时间超过6年,日本房价下跌了17年(1991—2008年),股价指数下跌56%,持续时间超过3.5年。2、资产价格下跌后,银行危机出现,失业率在银行危机周期的下行阶段平均上升了7%,持续时间超过4年。

  ●同类书籍中算是很好的了,如果我们能带着目前中国的问题,去读这本书,会有一些所得。政府总想花钱,税收不够就想借,发外债或者发内债,当债主信心不足时,政府没法借新还旧,就得违约,这时有3种方法,不还外债、不还内债、货币减值(很大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但不一定)。前两种方法,如果银行是大金主,往往银行倒闭,没人给中小企业放款,然后中小企业倒闭,经济大衰退,政府税收大减,还得掏钱救助银行,很亏。所以政府喜欢让普通自然人来当金主冤大头,而不是银行。

  ●实证分析居然好好玩哦。。。

  ●技术在变,人的身高在变,时尚也在变,但政府和投资者自我欺骗的能力并没有变

  ●可以

  ●国外引进的这些财经类书最引人注目的是作者的洞察,论证之细致。就这本书而言,里面所引用的学术性文章都是很到位,很有启发性的。不过如此短小一本书,写下几百年长时间纬度的历史难免有些浮光掠影之感。就观点而言,确有启发性。

  ●翻译是硬伤啊

  ●听过和没听一样

  ●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押着同样的韵脚。——马克吐温

  ●没看过。同类书籍中算是很好的了,如果我们能带着目前中国的问题,去读这本书,会有一些所得。政府总想花钱,税收不够就想借,发外债或者发内债,当债主信心不足时,政府没法借新还旧,就得违约,这时有3种方法,不还外债、不还内债、货币减值(很大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但不一定)。前两种方法,如果银行是大金主,往往银行倒闭,没人给中小企业放款,然后中小企业倒闭,经济大衰退,政府税收大减,还得掏钱救助银行,很亏。所以政府喜欢让普通自然人来当金主冤大头,而不是银行。

  《这次不一样?800年金融荒唐史》读后感(一):其实应当算是200年金融史

  通过殷实的数据分析主要是1800-2008年间发生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情况所带来的影响。同时,提出了BDCI指数来衡量各个国家金融危机发生概率的评测。本书通过6章的内容来论证了国内债务在危机发生时所占地位的不可忽略性,提醒经济工作者能在进行宏观经济层面的分析时能够关注这一部分对分析的影响。本书的确需要耐心阅读,因为内容却是相对比较枯燥,需掌握一定的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基础只是,才能更好理解书中的一些数据分析。

  《这次不一样?800年金融荒唐史》读后感(二):转评

  摸鱼小组评论:这是一本枯燥的书,因为它的时间跨度有800年,还用了大量的样本佐证,但这本书想讲的道理其实就一个:当危机已经被很多人预感到要发生的时候,其实它就是要发生了,只是速度快慢而已。图表很多,假说很多,验证逻辑很多,并不如小组之前推荐的书读来带感。而且没有接受过经济学专业训练的小伙伴可能会更吃力一点,但小组还是推荐给大家。

  以上评价作为我未来选择书籍的参考

  《这次不一样?800年金融荒唐史》读后感(三):国债风险教育

  基本而言,是一本类似学术著作的畅销书,书里没有什么可以直接用在股票或者债券市场上的方法,提到的几种预测手段,基本都是以年度数据来画线的,缺乏可操作性。因而,只能当作风险教育材料了。

  1 基本所有国家对外债都违约过,除了毛里求斯。

  2 外债违约取决于偿还意愿,相当常见。比如希腊,自建国以来,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处于违约/接近违约/受违约影响的状态。

  3 主权违约后,回收比例要比公司债务的回收比例高很多。

  4 1940年以后,外债违约与国内通胀是否存在的相关系数是0.75,非常高。

  5 同样是1940年以后,国内债务违约(重组,账户冻结,通货膨胀等)的可能性变得高于外债违约。特别是内债比例高时,国家有诱发通胀的冲动。

  6 银行危机后3年,公共债务平均增长了86%。

  7 国内外总债务与GDP之比超过1后,债务违约很有可能发生,特别是以通胀的形式。用美元化来对抗通胀。

  8 小心极端通胀,年通胀率有时会高于100%

  9 长期持有低流动性,高风险的低价资产,以获取风险溢价。

  对个人而言,结论就是国债和存款蕴含风险,而且大多数时候,这种风险被市场低估了。其他的,显然不是个人这个层次需要考虑的。

  《这次不一样?800年金融荒唐史》读后感(四):金融危机的学术解释

  这是一本写经济危机的书,当然,更像是一本学术著作的大众版本。里面用很多数据和事实,描述了金融危机的各种形态和成因。读起来,它不像《大而不倒》那样,充满跌宕起伏的故事性。但是作为一个粗略学过经济的人,读起来还是没有难度的。

  书中写到很多金融危机的现象和原因。首先就是债务。作者用债务阈值来描述。把不同国家,用评级和负债水平,分成四类。然后分别作出研究。总体来说,越是有过负债污点的国家,越是容易再度陷入困境。这和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很像——一个被记录为不诚信的人,在信息透明的情况下,想要被大家认可,会更加困难一些。这里不免有种宿命的感觉:生在一个债务污点国家,生活总是看起来不甚美妙。

  除了债务污点,还有负债率。负债率越高,越可能发生信心危机,进而导致金融危机。作者提到了很有意思的一个观点(我也十分认同):当代经济,更多的是信心经济。信心对于金融的稳定,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信心就像一个放大器,可能把经济的一点点风吹草动,放大成一场经济危机。

  外债对于一国的影响,是更加明显的。往往外债的违约,接踵而至的就是一国的通货膨胀(甚至是严重通货膨胀)。我想这是因为外债是多边的,很难由某一国单独决定,所以更符合客观的规律——还不起就破产。而一国的内债,可以通过政治手段来解决。

  《这次不一样?800年金融荒唐史》读后感(五):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此书实在难读,如果没有过硬的统计学基础和强大的抗枯燥的耐力,是极难攻下来的。非要读的话,推荐只读Paper。

  卡门和肯尼斯两位教授以强大的气势豪列各种图表数据,以极其枯燥又无丝毫水分的语言,将1800年到2008年二百多年里发生过的、以各种面目现身的、包括250次主权债务违约以及68次国内公共债务违约,及数不清次的银行业危机分类列出;其实就是想说一件事: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如果给所有危机找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过度债务积累”。不管是国家、政府、银行、还是居民个人债务,任何一方都有可能成为下一次危机的源头。过度借贷这种引鸩止渴的行为往往在年景好时被集体忽视,然而一旦过了类似索罗斯reflexivity反身性中的“均衡点”,系统性风险就会瞬间成倍;这个时候就不是在退潮时只看看谁没穿内裤那么简单了。

  比如说,外债其实就是政府在向国内实体经济吹泡泡,造成夸大推动经济增长的幻像;而居民债务就是大家一起在向房地产和股市等资产价格吹泡泡,使其远超过长期持续水平,同时顺便使银行看起来“more stable and profitable than they really are”,变成天底下最好赚的一个行业。

  不管是多么牛的著作,字里行间中还是不可能体验到真实的情绪和恐慌;而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对此类警世恒言深有感触。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泰国的老银行家们在试图了解中国目前的风险状况时,都会不停的追问一个问题:中国现在各种债务同GDP的比例是多少?不管是地方政府、银行、企业、还是居民;任何一方非正常的债务负担,有可能引发担心;尤其是有大量短期债务存在时更加危险。

  总之,有债务,就有可能过多;过多,就有可能吹泡泡;有泡泡,就可能有破掉的一天。就像吹气球到一定程度时,随时会爆的不安全感便相应而生。信心减弱会使人变得更脆弱,引起人们短时间情绪大幅波动,情绪波动会传染,最终造成局面不可控。

  如何平衡债务带来的“危”与“机”永远是考量人性的一个历史性难题。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