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年代 革命年代的读后感大全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0-11 23:32:25
分享:

  《革命年代》是一本由高华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革命年代》读后感(一):高华大陆唯一的一本出版物

  红太阳名气非常大,可惜不能在国内出版。作者高华国内出版的书好像只有这本《革命年代》,是作者的文集,跟红太阳有一些重合。《革命年代》有一半的内容是我感兴趣的,作者从公开的资料中发掘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革命年代》读后感(二):革命年代

  这是高华教授写的一部书,这部书主要教书了一些先进青年为了理想而抛弃功名利禄去做研究,不管条件再怎么艰苦,他们都坚持了下来。再这个年代,他们没有心如死水,也没有放弃理想,而是一如既往的追求着。同时也批判了那些所谓陈词滥调的知识分子。

  《革命年代》读后感(三):乌托邦和天下大同

  读后,”乌托邦“这个词一直冲击环绕着我的脑海。

  共产主义之所以如此强烈地吸引了当年的青年们,会不会就是因为这个追求共产主义社会和我们千百年来儒家所谓仁人志士追求的、天下大同、太平盛世的梦想高度一致呢?

  维护无产阶级利益,鄙视资产阶级和重农抑商的正统观念不是具有惊人的重合么?

  它比儒家更进一步的是提出了更加系统的理论,同时还提供了现实的经验。(苏联)

  《革命年代》读后感(四):开启民智是历史学家的责任

  开启民智是历史学家的责任,远如司马迁,近如高华。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其实伪历史才是。真实的历史,是已经发生的实实在在的事情,是没法改变的。你可以掩饰一时,缺不能永远掩饰。而我们作为中国人,学习真实的中国历史,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更何况,真是的历史是如此的引人入胜。

  高华先生当然不如司马迁名气大,但是他们的精神是一脉相通的。他们都有说实话的勇气,这在一个专制社会里是相当难得的。正是有了他们的勇气,我们才能得知历史的本来面目。

  《革命年代》读后感(五):革命年代滚滚洪流

  那个,因为一老师向我好朋友提起了高先生不能出版的一本书,听后怪感兴趣,一如当年读中国农民工调查一书一般,先买了这本能买到的正版。

  ANNING from 1910's to 1960s',五四到文革前,相关的文字以前基本上从中学历史书看到,单维度,一个论调。国民党党内发展和斗争,太子孙科的反复。30年代左翼文化,长征,延安运动,反右,大跃进,都是饱含力量和故事的历史,值得思考。两党的攻防易手,政治的复杂和多变,左右意识反复。和今天的安身立命,你说还有关么。

  《革命年代》读后感(六):2013年5月——激情动荡革命年代的剖析

  不想对书的内容多说什么了, 都是高华老师多年的研究成果, 虽然文章都不长, 但是字里行间都能感觉到,每一篇都是倾注了大量心血, 依据详实的资料分析而得出来的结论。

  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著半字空, 是高华老师一生治学著书的精神和信仰。 可惜在57岁的时候就离开了, 对我们了解过去一百年的历史是莫大的损失, 每每想起不禁惋惜与唏嘘!

  《革命年代》读后感(七):革命:作为一个时代标志的符号

  如果要给20世纪的中国贴上一个标签,“革命”一词应该是最合适的选择,它对中国社会影响之深远恐怕无出其右者,以至于可以成为标志这个时代的一个符号。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革命意味着造反,意味着改朝换代,就像未庄的阿Q想象的那样,可以“我手执钢鞭将你打”,这个时代的革命似乎也就是这样的掀天揭地的“伟业”。

  然而,一切并非简单地表现为“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戏剧故事,当这个曾经的符号重新变得敏感之时,反省历史才显得格外重要。

  反省历史需要能够穿透种种迷障的锐利眼光,高师堪为此等史家。斯人虽已去,风范长留存。

  《革命年代》读后感(八):党内大一统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书的前三分之一国民政府的部分看的索然无味,毫无特色。

  但后三分之二越来越吸引人,比较清晰了理顺了党内思想大一统的基本脉络。

  思想大一统,优点是统一认识,集中力量,攻无不克。但缺点也是明显的,那就是牺牲了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后遗症也是非常严重的。这就是任何事情的两面性,只是在不同的时期为了不同的目的而做出取舍罢了。

  最有力量的一篇是《新人的诞生》,最令人叹息的是《沙飞:在祖国的天空中自由飞舞的一颗沙粒》,最好看的是《能不说丁玲》,最能扯的是《七律 有所思》,最反映平民历史的是《小人物大历史》,最反映新观念新史观的是《六十年后再论国民党大陆失败之原因》。

  《革命年代》读后感(九):对没有正义感的人,我总会感到愤怒

  先说一下个人感受,早8点,在微电子工艺与ic设计的课上,我翻开了这本革命年代,半小时后,我从书包拿出了手机,我一定要给他差评!下个定义吧,中学历史教科书懂得掩盖些历史,而这本书完全是颠倒黑白

  空口无凭,来几个例子吧。1.砖家的逻辑: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p236,大跃进期间,山西某厂工人在短期间提出几十万条合理化建议。这句话中的“合理化”三个字,我完全看不到作者的理性。几十万条我可以接受,其中有合理意见我也能认同,作者笔下写成几十万条合理化建议,看似无意,暗中马上就上了道德的制高点,对,下文马上就有人倒霉了。2作者的高级黑,恕我看不懂,一边为大跃进大唱赞歌,同时为成分不纯分子打上引号,让人感觉他的立场就是不得罪任何人。

  翻到序言,作者是个研究党史的,说真的,这本书足以让我迁怒于所有研究党史的所谓作家,八面玲珑的狗xx,caonm

  《革命年代》读后感(十):当你打开这一片天地,思维就会开始进化

  我深深感到,中国青年的成长史堪称一部“证伪”的长征,在这条道路上,他们领略到了话语解释权是如何塑造一个时代,他们头脑中开始了批判思维的化学反应,他们开始熟练地掌握辩证法,他们学会了在激愤抑或昂扬前回归平静的思维。他们眼前的只有无尽的真实的一池清水,一池清水,有的人让它变色,有的人可以兴起波澜,然而,它终归是平静的。

  这本书对个别历史问题进行了分析,不能当成一个系统去看,但每一节都有作者的灼见。

  书中从多个角度剖析了KMT和蒋介石失败的原因,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记载,KMT和CCP在历史上从“五四”思想的同一个起点出发,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这个不同点就是成败的关键所在——意识形态的差异。CCP全盘接受了一个有原实践者培训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KMT用了一个停留在口号阶段的不成体系的三民主义。其中的优劣一看便知。三民主义不成体系到什么地步,连组织结构都照搬苏联模式。体系之所以为体系是有其科学性的,KMT这种只取下层模式,不学意识形态的做法,让自己成为一个不中不洋,不伦不类的组织。更糟糕是,蒋介石作为领导人,由于缺少经验,始终没有将打牢意识形态根基的工作做好,他被拘束在自己学识和前期的成绩中,。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