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鹏山新说《水浒》》是一本由鲍鹏山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鲍鹏山新说《水浒》》精选点评:
●对林冲的心理描写很棒
●读他的书,比看原著还有味。
●第一次从各个角度认知了武松这个有些自矜的英雄
●当年男爱鲍鹏山,女爱蒙曼。讲课跟说书一般精彩,还有自己的观点,最后还总能升华一下,佩服佩服。有那么点口音,可爱死了。
●鲍鹏山先生的文字有凛然之气。
●不是鲍老师的话,对水浒还停留在小时候看电视剧的恶劣印象中
●非常好,我想有这个评价就足够了。
●十年多过去了
●一般的精读,细读,或者新说,再说,往往失于过度解读细节、阴谋论臆测、主观爱憎太明显。这本很好,做到了尽量规避上述。 至情至性,佩服作者读书的正气、正心。
●鲍鹏山完全可以写小说
《鲍鹏山新说《水浒》》读后感(一):两个男人一本书
林冲在体制内忍啊忍,
为了所谓的编制,一退再退,
牺牲掉女人,
很自私也很怯懦,
情景和现代很象,
角色也象我们身边的男人
武松很虚荣很爱炫,也真的很装,
象我们那一两个夸张的朋友,
但是对女人,是不及格的。
所以这两个人,都不喜欢。
《鲍鹏山新说《水浒》》读后感(二):鲍鹏山新说水浒
《鲍鹏山新说水浒》(鲍鹏山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读书,先看前言,也就是序。鲍鹏山的自序:“奇文水浒,安能不谈”,我读了之后,很有些意见。譬如鲍鹏山说:“梁山水泊,就是一个平等理想的世界。”此语大谬,梁山水泊一百零八将座次分明,等级森严,哪里是平等理想呢。至于序的结尾,写梁山草寇征方腊,阮氏兄弟安慰宋江:“为国家大事,折了性命,也强似死在梁山水泊,埋没了名目。”鲍鹏山将此语提升为“更是一种精神的升华,境界已然大不相同。”真***和谐,一伙草寇投降政府去打另一伙草寇,居然是“精神的升华,境界的提升。”好在鲍鹏山对具体人物林冲、武松的解读很有些新见,读起来倒是不闷。其中对林冲的分析解读,尤见作者的功力。
《鲍鹏山新说《水浒》》读后感(三):阅读水浒 审视生活
一直很期待这套书的发行,暑假收看了百家讲坛《鲍鹏山新说水浒之鲁智深》,对于鲍鹏山式读书还是颇为赞同的。鲍先生对于这本书的解读出神入化,我们不仅在读水浒,我们更是在阅读人生。
人生就像一本书,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道不完的回忆。印象里的林冲,是英勇善战的80万禁军教头,但是在鲍鹏山的眼中,施耐庵不过是将林冲刻画成了一个暴君时代的顺民而已。想来也是,小时候看水浒,只知道英雄气概和打打杀杀,人长大之后,会务实很多,会透彻很多,鲍先生的分析不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林冲,更让我们再次认识了人生。
武松是一个极品。鲍先生总喜欢这样说武松的独特性:李逵打死了四只老虎,但是人们却只记住了打死一只老虎的武松。缘何?因为武松打虎很酷,很潇洒,很漂亮。这是一个英雄的姿态,也是武松区别于其他梁山豪杰的根本差异。人生不求完美,只求潇洒,武松一次次用行动向人们证明了这一个观点的正确性。
鲍先生认为,武松从潘金莲身上得到了一些关于女人的认识,当然,和许多梁山好汉一样,看到奸夫淫妇,武松必杀之,乃为社会伸张正义也,然而,通过潘金莲一事,武松对女性又表现出了一定的轻蔑,这也是许多梁山好汉的通病。
武松的结局如同“断臂维纳斯”一般,充满回忆,却留有遗憾。这就是水浒,让我们在品味英雄传记的时候还有机会慢慢品味人生,谈古论今。
《鲍鹏山新说《水浒》》读后感(四):宋江的两面性——读鲍鹏山先生《水浒》
“《水浒传》好就好在投降上了。”这是毛氏对《水浒》评论,其评论不仅高明,而且独到。
当时社会民不聊生,水浒的“英雄”“革命”有合理性。但水浒们的英雄的革命是想逍遥快活,手段是打家劫舍。事实上,大宋是官家土匪;水浒是民间暴君。同样是毛氏评论阿Q的话,一方面看到阿Q有革命的愿望,另一方面要看到阿Q的不觉悟。中国社会的革命不反对制度,反皇帝是想当皇帝。甚至是如果能当一个中农,老百姓不想反皇帝。李逵是粗人,但说话反映底层百姓。他说,这世道这么黑,如何不反他鸟。
善良的百姓,连反抗的能力都没有,甚至于易子而食。而流氓无产者中的豪杰,像梁山之流,则当了活土匪。而活土匪中的英雄,就是宋江的代表。
宋江是英雄。这是无疑的。凡是英雄必有手段,有权术,有阴谋,有诡计,有下流的注意,玩弄人心的手段。这些东西没有的,那是君子,君子可心欺方,君子可以罔,君子是废物点心,君子宋襄公、是伯夷叔齐。“行一不义,杀一无辜,而得天下,吾不为也”,这样的人是伟大,但最多当一个公知,让他干大事,万万不可能。
历史上的英雄,屁股上的屎比一般人都要多得多。孔子如何,掌握了权力也不得不双手沾了少正卯的鲜血。宋江的权术并不高明,但也鲜活。这一点我们与其渴求过程正义,不如渴求结果正义。
宋江的目的修齐治平的儒家情怀。想的是立功。从小了说是贪恋富贵,从大了说对得起兄弟、国家,甚至是民族。土匪有更炽热的爱国心,抗日战争时期北之有马占山、南之有杜月笙。这是因为他们想改变自己的污名。鲍鹏山先生引马斯诺的五种需求很对:宋江是有自我实现需求的。
梁山的出入是三,一是历史上的梁山,北梁山被童贯剿灭;南梁山(钟杨)被岳飞平定。他们没有像宋江这样的觉悟。二是当皇帝,成功有刘邦、朱元璋;失败的有洪秀权、李自成。宋江有自知之名,也有知识分子的胆怯,这条路对国家不好,对兄弟们也不好。战争时对兄弟们玩命,和平时就要鸟尽弓藏。而且黄巢、张献忠、洪秀权之流对百姓的杀戮远烈于北宋政府的危害。三是被体制化,这是唯一的正确的选择。
宋江的失败在于,他比“六贼”有下限。所以他失败了。但他征方腊、征辽东,内抚外平,堂堂正正,不亦英雄。只是他投错了主子,果然是奴才。岳飞也一样。而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毛氏的革命成功了,但是给百姓带来的苦难更大。
所以当看到靖康之耻,不觉得心花怒放。赵佶你坐井观天,是否想到你玩大石头多少百姓有家破家。对于像北宋这种统治者,不让他们承受百姓带来的痛苦,那就没有公理的。但兴是百姓苦、亡也是百姓苦。
由此观之,自由比独裁是强的。人是自由的,虽然民主也可能堕落,但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就不能怨天尤人。
《鲍鹏山新说《水浒》》读后感(五):好一部《水浒》,好一个鲍鹏山
俗语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可就在初中时我读的《水浒》,第一遍下来深感痛快。那时的年龄,仅是懵懵懂懂知道“社会”这两个字,也只能简简单单地与《水浒》中的“江湖”挂起了钩。
鲍鹏山的《新说水浒》上里主要的两个人物——林冲和武松,都拥有粉丝无数,但是鲍鹏山在对比了李贽与金圣叹的批注后,再结合了自己细微的观察,对水浒的英雄有了新的发现,对粉丝们心目中这二位英雄的完美形象提出了质疑。
两个英雄,一个怕,一个不问是非。
通篇读完,发觉鲍鹏山的高明,好一部《水浒》,好一个鲍鹏山。
林冲
居庙堂之高则未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未忧其君。终其一生,就一个怕字。
这个林冲怎么看也不像是印象中那个英姿飒爽的豹子头嘛。
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一生好武艺的林冲,为官时好生威武。
然而一个高衙内的登场就给林冲的光辉形象大打折扣,当发现欲侮辱林娘子的是高衙内,林冲立马收住了拳头,敢怒不敢打。
而高衙内,东京城内人人知晓的花花太岁,调戏林娘子显然不是第一回,那么之前林冲有抱过不平吗?显然没有。
处在高衙内的直接领导之下,我们的英雄显然对高衙内以往的勾当也是视若无睹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反正咱在高太尉手下,有幸跻身于利益集团之内,犯不着和自己体制内的前途过不去。
即说明在此之前,我们的林教头虽居庙堂之高却未忧其民。
在被逼无奈、走投无路之时,林教头落草,成为了林头领。
山寨中的领导从王伦,到晁盖,再到宋江,林冲也仅是满足于安身立命。火并王伦之时,他喊出了“这梁山泊便是你的!”这句最深刻最解恨的话,但也不过是让王伦给逼出来的。因此,在有了暂且安稳的条件下,他是不会对昏君喊出“这天下便是你的!”这类话的。
也就是说,我们的林教头虽处江湖之远亦未忧其君。
用鲍鹏山的话说:这个林冲,终其一生,就一个怕字。这个林冲让我联想到的,是余华《活着》里的徐福贵。这个威名远扬的豹子头,也不过是千百年来中国普通百姓的一个缩影,追求的只是安身立命,甚至只是活着,混着,如此简单。
武松
武松也并非如他自己所宣称的那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经武松手滥杀的无辜之人比他的仇人要多得多。武松总是对人不对事。因此武都头可以爽快地帮忙施恩黑吃黑、火并蒋门神,因此武都头可以对张青孙二娘所做的人肉包子生意视若无睹。若有机会让武松当了领导,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任人唯亲。
“武松毕竟是底层人,所以,特别需要别人的承认,需要别人的恭维,需要别人的看重。一旦有人看重他,他就肝脑涂地以报,而不问什么是非。”
这个武松的心态,在我们的社会,也并不陌生。
“说英雄,叹英雄,我们就来说说《水浒》中的那些顶天立地的好汉。
说说他们的性格,他们的命运,他们的心理,他们的人性。
说他们,也就是说时代,说文化,说社会,说人生。
从他们那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他们,也是我们。”
还有那时的社会,培养出的高俅式的人才。“特别看重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玩耍、诗书词赋,把这当成了素质教育,而严重忽略人格教育,忽略了基本的仁义礼智的品德教育,忽略是非判断力的培育,不正是今天很多家长的通病?”
时至今日,我们也还在不断地培养着泼皮太尉式的人才。
《水浒》借众好汉说事,鲍鹏山借《水浒》说事,是古事,也是今事。几百年过去了,科技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可是转来转去,很多东西还是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