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书香门第 绣枕读后感精选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0-11 19:28:16
分享:

  《绣枕》是一本由凌叔华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30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绣枕》精选点评:

  ●好讽刺

  ●凌对女性心理把握得非常精准。 最喜欢《花之寺》这篇。 看到夏志清写凌和陈这一对文坛著名夫妇时,忍不住去百度了一下他们的八卦,果然不出我所料

  ●“闺秀派”倒是蛮符合凌叔华的写作风格,细腻婉转。虽然个人觉得某些篇章作为小说来讲有些寡淡,但作为民国时期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她的作品无论从文学层面还是从时代层面上来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还不错,虽然不怎么喜欢她,但确实不错

  ●在看

  ●民国老上海的女性味道。嗯花了两年时间,读完这本书。这本应该是民国版的“我的一个朋友有这样一个故事”。初读很是欣喜,读多了有些腻,需要消食。

  ●北京为上个世纪前期,关于出国留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

  ●读起来觉得那个时代的思潮比如今还强劲,还有同性之爱。有些篇章读来真是唏嘘。

  ●旧社会里最不被珍惜的就是女性的真心了吧。

  ●没有长篇大论,没有高屋建瓴,只有散发着腐朽气息的高门大户,殊途同归的旧式女子。状物写人平白亲和,好像不偏不倚,却篇篇到结尾都往你心上一记闷击,打得你无法张口。这断非一般人家的女儿能有的本事。

  《绣枕》读后感(一):身世的射影

  “绣枕”这篇写的的确很好,有些心酸的讽刺。“新的时候好看极哪。一个绣的是荷花和翠鸟,那一个绣的是一只凤凰站在石山上。她只回忆起她做那鸟冠子曾拆了又绣,足足三次……

  读这本书不难看到作者的生活背景,每个作家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是自己生活经历的另一个版本。凌淑华的文笔有些雄气,文墨中女儿的优美渗透着男儿的力量。

  《绣枕》读后感(二):旧式女子图鉴

  凌叔华笔下的部分主人公跟张爱玲部分作品的主人公地位一致。在五四后人人都歌颂新女性的时刻,凌叔华和张爱玲都描写过被人遗忘的旧家庭里的旧女性。

  凌叔华小说里的旧女性形象是完整连贯的,《绣枕》里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旧闺秀,在绣楼上日复一日做针线,间隙红着脸想终身。要是旧闺秀能接触到外面的新规矩和新青年,就成了《吃茶》里的芳影小姐,把男士的绅士行为误认为是襄王有梦,《吃茶》是一次文化碰撞,芳影接受的封建文化告诉她,要是有男人对你殷勤照拂,那他一定是对你有意。但是在男主角代表的西方文化里,男女之间的邀请、照顾......都稀松平常。芳影小姐初次接触西方绅士,会错了意。如果她能再多几次这样的经验,就成了《茶会以后》里的两姐妹。

  在这时,两姐妹已经知道了男女间不必遵循礼教大防,可以在社交场上自在地交谈。但植根于她们心中的传统文化依然在发挥作用,即使是姐妹之间,谈到茶会上的男士还是羞怯怯的,还是含蓄地“怔怔地看着墙上淡灰的花影,一会儿又闭上了眼”。

  若是这样的小姐结了婚,进入到了太太阶层,就是《“我哪件事对不起他?”》里的胡少奶奶,从举止到思想都是个百分百的传统贤妻。胡少爷爱上一个留洋的新女性,看这个旧媳妇哪哪儿不顺眼,而她想的还是“我哪件事对不起他”,结局也是传统贞洁烈女式,自杀以保全名声。若是不死呢,还有《中秋晚》里的年轻太太,《太太》里的中年太太,《有福气的人》里的老太太在等着。

  凌叔华展示了作为旧女性,生命有几许可能,每种可能都被安排得清清楚楚。如《浮出历史地表》里讲:(凌叔华)从内在经验视角去揭示那些连庸俗都够不上的女人的庸俗,描写那些可笑甚至可鄙的女人的悲哀,从而在一种性别角色反思的高度上表明,女性狭窄的天空究竟狭窄到什么程度。

  凌叔华作品里另一类女性形象可以戳这里——《读凌叔华——当新女性结婚以后》

  《绣枕》读后感(三):那些由绣枕寄出的魂牵梦绕

  ——品《绣枕》中绣枕之意

  在那张平整鲜亮的黑青云霞缎上,我听见翠鸟啼哭,听见凤凰悲鸣,听见荷花染着灼眼的嫩粉色在大小姐心中摇了千次万次.整篇小说未提及一个悲字,读之却不由得让人心生酸楚,叹惋唏嘘.

  那绣枕是大小姐白天顶着燥热,晚上害着眼疾,一针一线的勾勒出来的痴痴的美梦,那三四十样线里一招一式都载满了小心思,这心思关乎一纸平淡的婚姻,关乎每日企盼的自由,关乎绣房之外的一切.

  《绣枕》一文篇幅短小精炼,名曰绣枕,内容也难逃这二字.作者凌淑华无时无刻不在刻画着绣绣枕,看绣枕这两个情节,整篇文章看似平淡如一汪深潭,却又无时无刻不起伏着激流涌至的矛盾与哀痛.

  作者从未交代过文中大小姐的身份——对这位深居闺阁,静若寒蝉的大小姐语言动作描绘不多,但正面,侧面的心理描写却是比比皆是.从张妈对她的奉迎讨好上可以看出她是出身封建大家庭的千金贵族小姐,身边不乏下人服侍,生活在养尊处优的境地.而身处此般优越之境的她,心思却无关风月,无关才德,却独独执念于绣出那双最令人观之灵动,心生惬意的绣枕.

  如此这般一日一夜,一针一线,被无人照拂的小妞看了生怕脏,烈日下握久了又怕涔出汗迹,她如此珍重,心心念念,不难见得这双绣枕存在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它存在的审美与功用性,它像是一对潜心镌刻已久了的玉章,她让凤凰铸出她的傲气,蜂鸟显出她的伶俐,荷花刻出她的清高,不论刻在何处,都印证着“那头面长得俊的小姐,一定聪明灵巧”的流言;又像为大小姐那傲然又素洁的灵魂通向深闺之外的烛火,它引着那句“红鸾星照命主”的蜚语灼灼燃烧,向着烈日,一直燃进“二十多年还未找着合式亲事”的“白总长二少爷”的心尖儿顶上.

  有关绣枕是否寄出,说亲的人儿是否纷至沓来我们只需去猜测.随之而去的只有时间的静水深流,转眼间光阴便是晃晃两年去,小妞已变得和张妈一样粗细,一样能干,不变的却是依旧独坐闺房静默绣枕的大小姐.小妞捶腿时有一搭没一搭对话,正是大小姐心中对自由对爱情的绣枕变脏,变旧,终究被裁成斑驳的泡影.

  从绣枕被绣出,到绣枕被践踏,仿佛经历了很久,又仿佛只是送给老爷绣枕的头一天被挤在地上的那一瞬间,珍重那对绣枕的,原来从始至终都只有大小姐和与大小姐命运紧紧相联系的张妈和小妞.推而远之,在乎绣枕,爱护绣枕,把绣绣枕当作毕生命运寄托的,大抵也只有那些身居闺阁深苑受封建家庭长期束缚的女性.她们有的或许等来了期许已久的“说亲”,从一个深渊走向另一个深渊,希望的目光渐渐沉沦为一口幽怨的深井,更多的则是向大小姐这样全心全意用自己力所能及最“可行”的方式去改变命运,却不被重视,甚至令人肆意践踏的悲哀——这不是大小姐一人之悲哀,不是同而不同的闺阁女性之悲哀,更是整个封建旧家庭、旧礼教熏陶下整个社会令人共瞩的悲惨命运.

  小说的结局悄然无息,大小姐没有悲愤,没有抗争,甚至没有一丝情绪上的波澜,她看着那两片脏兮兮的被剪坏了的枕头顶,心中无限放大的万种情愫早已掩住了小妞一搭接着一搭的碎碎念,只得摇摇头作罢了.她是否定了自己愚蠢的梦啊,那绣到眼昏的翠鸟淡荷,那素未谋面的白家少爷,那深闺之外的未知社会,或许都被她这样缄默无声的的摇头,全盘否定了.而关于绣枕的答案,也在这两片残破的枕头片中留给世界,在几下甚至掠不起微风的摇头过后随当日的烈日蒸发,随张妈扇子一上一下的频率晕开.

  罗曼•罗兰说的那句“看清了这个世界,然后去爱它”再恰当不过.不论时代落后或是先进,它都无时无刻不被遗憾充盈.这无关政治,无关贫富,关乎的只有我们愿为之追求毕生的信念,就如同大小姐绣绣枕那种绣得昏了眼,沁透了衣衫,不知前方明眛却愿为它沉迷,为它舍弃,为它沦丧.

  《绣枕》读后感(四):那些由绣枕寄出的魂牵梦绕

  ——品《绣枕》中绣枕之意

  在那张平整鲜亮的黑青云霞缎上,我听见翠鸟啼哭,听见凤凰悲鸣,听见荷花染着灼眼的嫩粉色在大小姐心中摇了千次万次.整篇小说未提及一个悲字,读之却不由得让人心生酸楚,叹惋唏嘘.

  那绣枕是大小姐白天顶着燥热,晚上害着眼疾,一针一线的勾勒出来的痴痴的美梦,那三四十样线里一招一式都载满了小心思,这心思关乎一纸平淡的婚姻,关乎每日企盼的自由,关乎绣房之外的一切.

  《绣枕》一文篇幅短小精炼,名曰绣枕,内容也难逃这二字.作者凌淑华无时无刻不在刻画着绣绣枕,看绣枕这两个情节,整篇文章看似平淡如一汪深潭,却又无时无刻不起伏着激流涌至的矛盾与哀痛.

  作者从未交代过文中大小姐的身世——对这位深居闺阁,静若寒蝉的大小姐语言动作描绘不多,但正面,侧面的心理描写却是比比皆是.从张妈对她的奉迎讨好上可以看出她是出身封建大家庭的千金贵族小姐,身边不乏下人服侍,生活在养尊处优的境地.而身处此般优越之境的她,心思却无关风月,无关才德,独独执念于绣出那双最令人观之灵动,心生惬意的绣枕.

  如此这般一日一夜,一针一线,被无人照拂的小妞看了生怕脏,烈日下握久了又怕涔出汗迹,她如此珍重,心心念念,不难见得这双绣枕存在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它存在的审美与功用性,它像是一对潜心镌刻已久了的玉章,凤凰铸出她的傲气,蜂鸟显出她的伶俐,荷花刻出她的清高,不论刻在何处,都印证着“那头面长得俊的小姐,一定聪明灵巧”的流言;又像为大小姐那傲然又素洁的灵魂通向深闺之外的烛火,它引着那句“红鸾星照命主”的蜚语灼灼燃烧,向着烈日,一直燃进“二十多年还未找着合式亲事”的“白总长二少爷”的心尖儿顶上.

  有关绣枕是否寄出,说亲的人儿是否纷至沓来我们只需去猜测.随之而去的只有时间的静水深流,转眼间光阴便是晃晃两年去,小妞已变得和张妈一样粗细,一样能干,不变的却是依旧独坐闺房静默绣枕的大小姐.小妞捶腿时有一搭没一搭对话,正是大小姐心中象征着自由象征着爱情的绣枕变脏,变旧,终究被裁成斑驳的泡影.

  从绣枕被绣出,到绣枕被践踏,仿佛经历了很久,又仿佛只是送给老爷绣枕的头一天被挤在地上的那一瞬间,珍重那对绣枕的,原来从始至终都只有大小姐和与大小姐命运紧紧相联系的张妈和小妞.推而远之,在乎绣枕,爱护绣枕,把绣绣枕当作毕生命运寄托的,大抵也只有那些身居闺阁深苑受封建家庭长期束缚的女性.她们有的或许等来了期许已久的“说亲”,从一个深渊走向另一个深渊,希望的目光渐渐沉沦为一口幽怨的深井,更多的则是向大小姐这样全心全意用自己力所能及最“可行”的方式去改变命运,却不被重视,甚至令人肆意践踏的悲哀——这不是大小姐一人之悲哀,不是同而不同的闺阁女性之悲哀,更是整个封建旧家庭、旧礼教熏陶下整个社会令人共瞩的悲惨命运.

  小说的结局悄然无息,大小姐没有悲愤,没有抗争,甚至没有一丝情绪上的波澜,她看着那两片脏兮兮的被剪坏了的枕头顶,心中无限放大的万种情愫早已掩住了小妞一搭接着一搭的碎碎念,只得摇摇头作罢了.她是否定了自己愚蠢的梦啊,那绣到眼昏的翠鸟淡荷,那素未谋面的白家少爷,那深闺之外的未知社会,或许都被她这样缄默无声的的摇头全盘否定了.而关于绣枕的答案,也在这两片残破的枕头片中留给世界,在几下甚至掠不起微风的摇头过后随炎夏赤灼灼的烈日蒸发,随张妈扇子一上一下的频率晕开.

  罗曼•罗兰那句“看清了这个世界,然后去爱它”再恰当不过.不论时代落后或是先进,它都无时无刻不被遗憾充盈.这无关政治,无关贫富,关乎的只有我们愿为之追求毕生的信念,就如同大小姐绣绣枕那种绣得昏了眼,沁透了衣衫,不知前方明眛却愿为它前行,为它沉迷,为它舍弃.

  《绣枕》读后感(五):君去无音韵,徒锁绣花闺——《绣枕》

  凌淑华,出生于古老北京官宦人家书香门第,她笔下的故事多以自身家庭背景为素材,真实的再现旧式传统女子生存,自由,爱情以及婚姻的无奈和悲哀。对于凌淑华,鲁迅曾经这样评价过:“她恰和冯沅君的大胆、敢言不同 ,大抵很谨慎地 ,适而可止地描写了旧家庭中的婉顺的女性。即使间有出轨之作 ,那是为了偶受着文酒之风的吹拂 ,终于也回复了她的故道了。”《绣枕》这个故事短短两千多字,在凌淑华细腻的刻画下,一位温婉而又背负着浓重悲哀色彩的深闺小姐形象跃然于纸上。

  待字闺中的大小姐花了半年时间精心绣制了一对漂亮的枕垫,送到白总长那儿,借以求得一份美好的姻缘。孰料,当晚枕垫便被糟蹋,甚至于被当作脚垫使用,大小姐满腔真心付诸东流仍然未知,直至两年后才无意得知真相。凌淑华善于刻画心理,面对张妈的赞叹“我从前听人家讲故事,我总想那上头长得俊的小姐,也聪明灵巧,必是说书人信嘴编的,那知道就真有,这样一个水葱儿似的小姐,还会这一手活计!这鸟绣得真爱死人!”,大小姐嘴边轻轻的显露一弧笑窝,但刹那便止,她心中信着“红鸾星照命主”的说法,一句“张妈,少胡扯吧”以及脸上微微的红晕,女儿家的娇羞情态尽现。

  小说围绕着“绣枕”展开,大小姐对绣枕的付出真心实意,为了在父亲指定的时间内绣出满意的抱枕,她顶着酷热赶工,光是绣那只翠鸟便已用了三四十样线,暑热难耐,汗污了线,便拆了一次又一次,只求完美,将自己满腔心意,对爱情,婚姻的美好期盼也一并绣进里边。少女情怀总是诗,我们可以看到,满腔的女儿柔情尽诉其中,但大小姐能做的也仅仅这些,绣枕送出去后便与她再也无关,她所求的所愿的,自己不能做主,只能寄托于送出的绣枕。

  可悲可叹的是,大小姐送出的一对绣枕当晚一个便被客人吐脏,另一个被当成了脚垫子,枕垫上明晃晃的脚印无疑是对大小姐纯真心意的糟蹋。枕垫转瞬便落到了下人手中,辗转两年过后,到了小妞儿的手里。直至这时,仍在深闺中的大小姐才再度见到它,却已不复当初模样。看到那绣枕时,“大小姐只管对着这两块绣花片子出神,小妞儿末了说的话,一句听不清了”,命运似乎给她开了一个玩笑,她的心中曾有一个梦,梦里她娇羞傲气,穿戴着此生未有过的衣饰,许多小姑娘追她看,许多女伴羡慕着,嫉妒着她。这样的一个梦,被现实硬生生打碎。面对这些,大小姐只能默默无言,在小妞儿的追问下“大小姐也喜欢她不是?这样针线活,真爱死人呢。明儿也照样绣一对儿不好吗?”,她摇摇头了事。希望已破灭,大小姐心中已经明白,纵然再绣千个万个枕垫,大抵下场也无一二。字里行间遍布苍凉,大小姐的满腔柔情以及枕垫的可怜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显示的是对旧式女子命运的悲哀,对封建礼教的讽刺。

  这样一个绣枕花了大小姐半年的时间,在凌淑华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距离绣枕送出的两年光阴后,大小姐仍在深闺中做针线活。两年时间,小妞儿成长为一个已经可以替代张妈做工的大姑娘,而小小一枚绣花针,将大小姐锁于深闺中不得出。自古以来,刺绣似乎是一门永远不能从中国传统旧式女子身上剥离的一门活儿。女子可无才,但万万不能不会针线活儿。绣一条丝帕赠予心上人,替夫君缝衣,给孩子做衣裳,女子永远只能是附属,被动的一方,凌淑华借笔下温婉的大小姐命运的悲哀,来反映了旧时代的中国女性难以掌握自己命运的苦闷心境,描绘了大家庭里温顺女性的孤寂和忧郁的灵魂。

  在《绣枕》中,主要写了三个人物。大小姐,张妈以及张妈的女儿小妞儿。小说通过张妈的言语来侧面反映大小姐对着美好姻缘的向往以及对绣枕付出的心血。而小妞儿则与大小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小姐身份尊贵,常年处于闺阁之中,大家闺秀,温婉可人,心灵手巧,精于刺绣;小妞儿,是下人的女儿,出身即卑贱,身上穿着粗布脏兮兮的,但小妞儿却拥有自由,可以随意的进出城中,跑上跑下,命运没有给她尊贵的出身,却赋予她青春的活力。反观大小姐,如画中女子,如诗如画,却困顿在绣花闺中,受尽传统礼教的束缚。大家闺秀的悲哀,不言而喻。我们也能看到,一开始,大小姐绣制枕垫时,小妞儿专门跑入城中只为一睹枕垫“芳容”,但大小姐却因小妞儿身上的脏污而不愿让她看一眼,到头来枕垫却沦落到了小妞儿手中,何其讽刺!细节之中,尽显悲剧色彩。

  朱美禄在解读绣枕时说过,“凌淑华把一个荒诞而苦涩的主题冷静含蓄地叙述出来,显地举重若轻。”大小姐悲哀的命运无可奈何,徒留一声声悲叹。我惊叹于区区两千多字,便将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娓娓道来。凌淑华塑造了一个大小姐这样的深闺女子形象,在文中,甚至没有她的名字,只用“大小姐”来称呼,通过绣枕一物,写尽她的希望,乃至她的失望透顶却又无可奈何。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凌淑华着重笔墨描写绣枕的精致美丽,又将它毁于白总长府中,自始至终都是温婉的叙述,没有声嘶力竭的指责也没有悲伤的哭泣,将大小姐悲哀的命运平铺开来,绣枕的遭遇,即是大小姐的遭遇。《绣枕》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留给我们的只是无限的感概。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