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参 《白海参》读后感精选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0-11 17:21:10
分享:

  《白海参》是一本由邓刚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图书,本书定价:1.95元,页数:30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海参》精选点评:

  ●陷入不切实际的浪漫

  ●拉伯雷和加缪。

  ●via 半夏。出乎意料地厉害,前十几页还有点学生腔,到后来越写越入港,人物都活跳跳的,语言也很适宜。除了最后结尾显得无所适从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毛病。很吃惊完全没有听说过这本书。

  ●一口气读完 这么好看的书竟然没有什么知名度 不科学 特别的

  ●这个文风用词就很对胃口,差点以为是有才一百倍的我自己写的嘻嘻。尽管结尾是有点儿崩了全文下来还是很淋漓尽致的。

  ●白海参像一个抓不着的梦,当梦抓到手,人却疯了,像极了社会主义(不是的)。所谓海碰子的故事,下海捉海参,对于我这个内陆人民来说可真新鲜。作者描写绮丽海底的文字让我爱不释手,人物方面:超级直男,真实到扎心,却不反感,可能是因为作者写的非常坦诚,反而显得有些可爱。整个故事贯穿社会动荡,而作者写出来的视角不像其它写文革批斗的书那么的上帝视角,也不光只是惨,而是更让人自省的视角。

  ●世界上的事总这样------都一样,又都不一样------叫你实在是受不了./如果它们百十只, 从全身各部位一齐下口, 你就来不及疼, 似乎管疼的那根神经照顾不过来. 只好去***, 干脆就不反应了./睡得像鹅卵石../越小心,就越危险../这实在太美好了——你会因昏黑的夜晚而倍觉白天的明亮, 你又会因白天的明亮而向往夜晚的静幽. 你会因过分燥热而盼着明净的白雪, 你又会因寒冷的冬天而希求四季如春. 这样不停地变幻旋转, 使我们大家活得不腻烦./......

  ●语言风格真叫人喜欢得不得了。短句,酣畅。情绪情景化,精准数字显得情绪恳切。就是底有点仓促。这书我要看 24358 遍!这种语言风格能创造出 10000 篇 10w+来!

  ●M

  ●人有时做没有希望的事,更觉得动心。

  《白海参》读后感(一):资本主义的“日常生活”和革命的劳动风景

  毛: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 当然有的。但是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我们主张无产阶级的人性,人民大众的人性。

  《白海参》读后感(二):一本风格怪异的书

  以描写七、八十年代海碰子生活为线索,以文革时期为背景,展现了当时社会面貌。作者以没有怎么受过教育的海碰子的角度,以一种善良的,直白的,朴实的人性面对了诸如感情、事业(白海参)、友谊等。

  笔触独到,语言黑色幽默,结局令人惆怅。

  《白海参》读后感(三):读过的最好的关于海的书。

  他们不像船长,有坚固的机械和船壳,他们凭自己的血肉之躯,腾波踏浪,在海底劳动获取海物,他们没有氧气(大头鬼:重潜,那是不会游泳的人都能干的活儿),全靠一口气下到黑蓝的深水里。

  对于市民,对于向往海的人,对于躁动的青春和爱情,这本书我觉得写得非常好。

  结局一直有点疑惑,其实是很好的黑色幽默。

  为了这本书,自己也去了黑石礁,一个人下水,呵呵。

  《白海参》读后感(四):茫忙

从一开篇就被抓住了心~广阔天地里的自由畅快,海底的斑斓壮阔,奇妙的想象力,日复一日可永不相同的日出日落让人心驰神往。

好的作者写小说,他不再是自己,完完全全变成了笔下的人物,文风洒脱又狂野,既接地气又给人打开一个新世界,像听一个饱经风浪又乐此不疲的年轻海碰子讲故事,那么神采飞扬,吹嘘着自己的见闻和收获,嬉笑间又隐隐透露着一丝人生多艰却又不可说无法说的况味,看那张脸就写满了故事,却又充满了朝气。他们狂放不羁,兼有铁汉柔情。平日里插科打诨,该认真时不断迸发的能量充满了英气。海碰子间的生死之交的仗义、厚重情谊让人动容,在他们只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喜欢和爱那么小心翼翼,平淡而壮丽……

书的背景是文革时代,但作者写起来不是那种让人不敢看不忍看的,举重若轻,嬉笑间泛着淡淡的悲哀,一个时代的人认知出了错,我们看着匪夷所思的事情于他们却合情合理,或身处其中无可奈何只得顺从时代的洪流。

看罢,不免又慨叹,人生啊,就是追逐一个又一个幻梦吧,总是遥不可及,好不容易快要追到却又咫尺天涯,千辛万苦追到了兴奋转瞬即逝,甚至是梦的破碎。回首空空荡荡又实实在在,且就茫茫忙忙吧,在过程里……

  《白海参》读后感(五):没有美丽的人生

  海碰子的生活,就是在每天的清晨,迎着潮涨潮落,看露气朦胧,来自海洋深处的涌流带来声声问候,海风拂过,悠然地等待潮涨潮落的间隙,准备潜入沧浪横流海底,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老铁山的两端仿佛是人性的两面,把黄渤海分开,一蓝一黄,泾渭分明,仿佛人生的命运,由安逸走向困顿,像刘琴的父母,从审判别人的热情参与者变成了受害者,最后妻离子散,像是守护白海参的错鱼,会把人错成两段,也像大自然那么分明,一会风平浪静,一会大浪淘天。

  书中的不物不多,主要是海碰子们和他们周围的人。作为文章的主角,海碰子的生活是最引人着目的,他们终日与海为伴,成为大自然的朋友,享受了常人体验不到的艰辛了品尝了海洋的恩赐。要了解海碰子这一职业,先从“从业人员”的组成说起吧。书中出现的海碰子有四种,一种是老一辈的靠海为生的人,比如作为作者精神导师的于老鬼和爱吹牛的胡头,一种是贴补家用,以此为生的人,比如为了生活所迫下海的作者,免除世间纷繁芜杂的年轻人,比如逃避工厂批斗的安猪、不得志的博士,最后一种是“享福享得不耐烦”的歪嘴和冠军。那是一个充满血性的年代,带着一些狂暴的力量,人性中的刚强在每一次的批斗和入海潜水中体现出来,每个人都在为了别人勇敢地活着。他们的故事在一次次的跌宕起伏中向我们激烈地走来。

  书中人物的经历充满轮回,像打在岩石的波涛,碎成了块,又落回到了起点,于老鬼的人生就是如此,年轻时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各自经历了生活的磨难,所幸的是能够在生命的的黄昏,享受难得的宁静;还有马里和刘琴的父母,轮流做为批斗的对象,一个也没有逃过。

  对文革的描写,让我想到了李悟龄的《不堪回首》。虽然没有其中腥风血雨的描写,肃杀的气氛把人的神经通上了高压电,一想到书中将人命等同于喂牲口的沤成的大粪的情境就对饱受摧残的命运充满了同情,但是《白海参》的描写就轻松得多,但也同样写出了人生中的未知与磨难,字里行间处处充满了带哭的笑,就像原文中说到“一个个眼泪像尿一样流”那样,让人忍俊不禁。关于《不堪回首》这本书,曾经写过一个读后感,一时找不到,读罢掩卷,内心渗出丝丝凉意,在不远的过去还发生过这么多惨烈的故事,当事人还在人世,但我们早已淡忘了他们的存在。《白海参》里虽然没有直白的控诉,更多的是嘻笑一过,但效果如同意大利导演贝贝托的《美丽人生》中的集中营生活一样,让人感觉到人生何尝不是生死的游戏,海狗子在书中末节的失踪就让人预感到了不幸的发生,处在政治风口浪尖的刘琴父亲的命运也可想而知,离开这个世界也不会让人觉得突兀,反而是最好的解脱。

  书中对亲情爱情友情的描写堪称真挚感人,马里母亲一直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湾一样呵护儿子的心灵,在见过那么多的不公,仍给儿子良好的影响,使他公正地对待别人。马里父亲是个典型的一家之主的形象,在政治上不顺心时,仍对妻子色厉内荏,但汗颜得无法直面世人甚至儿子们。

  书中的父权无处不在,意识形态就是最大的父权,无人能够解脱。具体到家庭之中,父与子的对峙又时刻角力,贯穿在这中间的亲情更不能避免遭受莫大的考验、冲击和破坏,除了看到一个又一个破裂外,我们自始自终没有看到父权的回归,这可以说是时代的不幸。

  在书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隐痛的苦笑,应当是悲情的笑,言不由衷的笑,是一种天哭的恸情,还是大悲之中的嘲解。书中也给我们一丝宽慰,作为整篇书中不多的亮点,冠军的爱情让人欣喜,但之后婚礼上的冷清却又告诫我们这样的亮色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多么的稀缺和空白,还有刘琴在她父母的批斗会上拒绝进行了无情的灵魂批判,但在看众要求完全的批斗定要触及身体时,她崩溃了,书中还是保留了一丝对于亲情的呼唤,没有让读者对人性的溃败产生绝望。

  书中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就是马里的暗恋对象刘琴,我想这是一个反面人物,对批判意识的狂热,作为施害者,严酷地对对待马里的父亲,到后来悲剧逐渐转嫁到自已的头上,从她一贯对待她父母的在批斗会上言语的残酷无情,和母亲断绝关系,并拒绝母亲的问寒嘘暖上冷静地体现出来。但她也是受害者,从亲情的决裂到写下血书,她一直在空中楼阁般的豪情壮志中欺骗自我,当一切都烟消云散时,不知她会是如何做想的。书中没有提到她和马里最后的结局,我想一定不会是一个圆满的答案,这本书中,没有美丽的人生。

  就在即将离开岛城,踏上辽东的土地的时刻,读到这本87年出版的书,期待着黑石礁外的黑鱼洞里的别有洞天,探头崖上的面朝大海————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