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划清界限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摘抄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0-11 17:07:10
分享:

  《和孩子划清界限》是一本由小巫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和孩子划清界限》精选点评:

  ●一般吧。

  ●头一次认识到安全感的理念

  ●这本书收获很多,育儿的核心是学会去爱,爱就是付出,关注,勇气,鼓励独立,履行诺言,改变自己,自律。还有两句话也很有收获,第一句自爱就是自律。第二句,爱不是一种感觉,爱是行动。这本书值得看第二遍。

  ●我是童年有阴影的人,哈哈

  ●值得多看几遍再细细思考 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种种问题 育儿是支持一个独立的人的发展 还需要努力去改变 即使很难

  ●很久前看的了。对我的育儿方式有一些影响。值得一读。

  ●没看到新内容,都是别人说了又说的,不值得买

  ●值得

  ●都说小巫说话不留情面,我看了却觉得还好,果然大家都无法接受自己的观念被挑战啊

  ●国内育儿书中很不错的一本。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一):和孩子一同成长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总是要不但的面临着孩子成长带给我们的挑战、困惑和无助。到底该怎么做,到底怎样才能做的更好,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成长一个“完整”的人,在这本书里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二):书评

  一本有想法的书,父母的心理阴影往往会影响到下一代,需要和孩子划清界限,再引申到如何训育儿童的自律性。虽然是糅合了几本书籍观点,独创性不多,但里面的小巫自己孩子的案例和如何应对还是比较好的。另外准备延伸阅读:《为孩子立界线》《过犹不及》《我们都有心理伤痕》,再读一遍《少有人走的路》。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三):你是你,我是我

  当孩子从母体中脱离,他就在肉体上与母亲分离。而在精神上与母亲分离,则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有的人,很不幸,一辈子也没能分离。和孩子划清界限,并非只是一种教育手段,更重要的,还包含着对个体生命的独立性、唯一性的包容与尊重。当我们提及“爱”,似乎总是和激情、冲动、感性联系在一起。但那不是真爱。真爱是以理性为基础的。爱你,是要让你成为你。

  书中还有两点,我印象深刻。一是“心理伤痕”;二是“共情”。关于心理伤痕,作者强调父母要意识到自己可能有心理伤痕,并且要将伤痕留给自己,不要投射到孩子身上。关于共情,作者强调的是父母要能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心情等等。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四):小巫的大爱能从所有的孩子身上扩展到我们家长身上吗?

  跟许多妈妈读者不同,我是孩子的爸爸,着本书老婆买回来有一段时间了,一次出差坐飞机,怕无聊,就拿了一本育儿的书看,一方面消磨一下时间,另一方面也因为教育我那两岁半的孩子遇到了一些困惑,小巫的一些方法确实很管用,我回来用在孩子身上,真的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孩子,所以很感谢小巫,这也是我给了着本书最高评价的原因。

  但是,作为一个理性的读者,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总是在不由自主的想反驳一下书中的观点,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搞不明白为什么,看其它的书的时候我也不这样啊,后来才慢慢的感觉到,小巫在举例说明做的不好的家长的时候,那种语气让人不舒服,甚至可以说有些刻薄,我承认,我有的时候的想法就像那些孩子的家长那样,小巫说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像在说我一样。

  弄明白这一点以后,我尽量抛开自己的情绪,认真看她说的实际内容,这下好多了,也幸亏这样,我看进去了这么多有用的内容,对我的家庭和孩子都是一件幸事。也许我还会买小巫的其它的书来进行延伸阅读。

  如果小巫能够看到我的这个评论的话,我希望她能把对所有孩子的大爱扩展到我们家长身上,小巫反复强调孩子没有错,孩子没有缺点,殊不知,我们家长也是从孩提时代过来的,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身上的缺点也是自己的父母给的,我们也是无辜的,我们用这种教育方法并不是我们的错,是多少代人的传统造成的。

  所以如果小巫能够对我们家长(尤其是做的不太好的家长)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讽刺和鄙视,毕竟所有拿起小巫的书来看的家长还是非常有意愿把自己孩子教育好的,比起那些生下孩子,放任自流的家长,我们应该还是比他们好很多的吧,换一种表达方式,用更温和的语言让我们这些有缺点的家长更愿意接受书中的观点,让更多自尊心很强的家长接受书中的观点,改变中国孩子的家庭教育的现状,难道不是更让人开心的事情吗?

  衷心的希望小巫能够看到我的书评,也衷心的希望小巫的书能够改变更多的中国孩子和家长。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五):看似鸡汤的可执行方案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往往折射了对自己的评价,此言大善。这是一本看了以后,在很多地方都让我不由自主的沉思对比,感到诧异甚至惊悚的书。对,没有说错,感到惊悚。当我把自己的一些行为,把自己对配偶和孩子的一些态度拿出来放在这个方法论下去对比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原来错的有多么离谱,才发现自己的爱其实正在成为扼杀孩子明天的枷锁。很庆幸能看到这本书,也很庆幸还来得及改正。下面是一些要点,如果你没有时间看书,不妨把这些要点来对照一下自己,也许也能有所收获。

  育训儿童自律的四大原则:延迟满足,承担责任,忠于真相,求得平衡。

  挫折教育并不是给孩子苦头吃,也不代表父母比孩子处于更高的地位;

  要特别注意:1. 不要训斥孩子;2. 允许孩子发泄情绪;3. 无论孩子如何,家长保持平静;4. 保持平时的亲子关系良好

  我们不要把自己代入到孩子的社交生活中去,不要苛求完美的孩子,孩子的社交能力是逐步成熟的,不要因为自己的面子,去强迫孩子做事;不要把对配偶的不满,映射到对孩子的要求上。

  父母的发怒,其实是自身恐惧和竞争心态的反映,包括了1. 我们自己不愿意承担不愿意面对的缺憾,2. 家人,尤其是配偶身上让我们感到不满,厌烦但却无能为力的缺点,3. 生活中的挫折给我们留下的屈辱和遗憾;4. 面值未知未来的焦虑和担忧。

  父母这种对自身的恐惧,投射在孩子身上,往往矫枉过正,你自己是这样,为什么要要求孩子和你不一样?看自己的孩子不顺眼,也往往对自己的评价较低。

  接纳和尊重孩子的个性以及自身发展的轨道,是孩子自信心和安全感的来源,也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动力。

  我们下定决心一切为了孩子好的那一刻,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阻碍的孩子的发展,把孩子框在一个我们认为合理的框里。影响了孩子的独立性,进取心和表达能力。

  只有在孩子精神层面上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后,才会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在自己的身体发育上。父母对孩子的每次否决,都在对孩子说“我对你的所见,所闻,所感”没有兴趣。孩子只能委屈自己来适应父母。

  什么是非爱行为:1. 有条件的爱(你如果怎么样,我就不爱你了);2. 不负责任的爱(包办一切,同意一切); 3. 依赖性的爱(都是为了你才活着);4. 永远不满足的爱(怎么不学学隔壁孩子);5. 讨债者的爱(要不是因为你,我本来可以。。。);6. 要求回报的爱(将来就指望你了啊!)

  永远不要用遗弃来威胁孩子,只有当孩子坚信无论如何,爸爸妈妈都会和我在一起,才能构建安全感,不怕一时的放弃和延时满足。

  真爱是关注(放弃一些,心甘情愿),倾听(全神贯注,平等交流),勇气(改变自己);鼓励独立(无论你做什么,我都爱你);接受分离(孩子不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履行诺言(爱要贯穿如一),自律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