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本身不是一种疾病,是由于体内致热源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内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的一种现象。所以退热是以增加散热、减少产热为出发点。退热药是改变体温调节中枢的状况,减少产热,只做到退热的前提。真正退热的效果需要通过物理降温,增加体内散热来实现。
人体散热途径,也就是退热途径有四条:
1.经皮肤蒸发水分散热是最主要途径,占90%以上。所以发热时不要给孩子穿得太多,应该少穿盖衣物。
2.经呼吸散热。发热时呼吸会增快加深。
3.经排尿过程散热。多喝水多排尿。
4.经排便过程。
所以,遇到孩子发热要从这四方面帮助孩子进行物理退热。
如何做到发热时有效的物理降温呢?首先尽可能保证婴儿液体摄入。退热过程主要是通过皮肤蒸发水分实现。若体内水分不足,退热效果受限。再有,在适当提高室温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穿盖衣物利于皮肤散热。还有,洗温水澡、温热毛巾湿敷也是很好的物理降温方法。冰袋或冰贴也会有一定的效果。
物理降温有两大形式——冷降温和温降温。通过冰贴或冰袋,导致局部皮肤降温为冷降温,不过退热效果有限。虽可感到皮肤变凉,但体内温度未必降低。变凉的皮肤血管收缩,反而会妨碍体内热量散出。温降温是在提高环境温度前提下,用温热毛巾敷身体、洗温水澡等致皮肤血管扩张,有利于体内热量散出。
正确看待物理降温,维持体温需体内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发热是产热增加和/或散热减少的结果。要退热,增加散热很重要。经皮肤是主要散热途径,增加皮肤血流就可增加散热。在多饮水前提下,适当提高室温减少穿盖衣物、温水浴都是很好的方法;而冰袋、酒精擦浴只带走局部皮肤热量,退热效果有限。
退热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体内水分不足。婴幼儿生病时多不喜喝水或奶,家长一定要耐心少量多次喂养,以增加体内水分,利于退热,否则服了退热药也达不到预期效果。再有,排尿和排便过程都可利于降温。总之,退热的捷径不是从药物出发,而是增加体内水分和采用适宜的物理降温。
想了解更多小儿发热的知识,请点击查看专题:父母必学的宝宝发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