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海域地震(一般通称印度洋海啸或东亚大海啸)产生于2005年12月26日UTC時间0时58分55秒(菲律宾,泰国曼谷当地时间为UTC 7),(香港时间早上8时58分55秒UTC 8)。本地地震局精确测量为地震震级地震灾害经营规模6.8,中国香港、中国内地及英国度量到的抗压强度则为地震震级经营规模8.5至8.7。之后香港天文台和英国全国各地地震灾害信息中心各自调整抗压强度为8.9和9.0,矩震级为9.0。最终明确为矩震级做到9.3,它是自1960年智利大地震及其1964年阿拉斯加犬耶稣受难日地震灾害来最強的地震灾害,也是二十世纪至今经营规模第二大的地震灾害,引起大海啸达到10余米,蔓延到范畴远至波斯湾的阿尔及利亚、非州东岸二手房索马里及毛里求斯、留尼汪等国,地震灾害及地震后大海啸对东南亚地区及南亚地区导致极大死伤,在印尼夺走约10000人生命、马来西亚40000余名不幸遇难,而印度尼西亚的伤亡总数为23数万人之多。 本地地震局精确测量到的经营规模为6.8,但中国香港、中国内地及英国度量经营规模8.6,之后英国全国各地地震灾害信息中心调整经营规模为9.0,此差别很有可能导因于数据误差。它是自1964年阿拉斯加犬耶稣受难日地震灾害至今最強的地震灾害,也是二十世纪至今经营规模第二大的地震灾害。在历史上最強的地震灾害是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震级为地震灾害矩经营规模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