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飞速发展,人类正在经历春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技术革命--信息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信息技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借助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手段,对声音的、图像的、文字的、数字的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存储、传播和使用的技术。它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多媒体技术、缩微复印技术、声像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光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仿真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数据库技术,其范畴大体包括信息输入、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传输等。其关键领域是计算机技术、电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其中,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信息产业的兴起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互联网络的出现则是这些技术应用的一项具体体现。
互联网络是相互联接的不同网络的集合。因特网就是一个最大的国际互联网络,它采用网关路由器将各个不同类型的网络相互联接起来,再通过网关路由器联接到internet的主干网上。因特网是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络,他将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和机构的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及国家主干网、
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通过网络互联设备“永久性”地高速互联,因此是一个“计算机网络的网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所指的互联网就是因特网,本文将采用互联网这个概念来讨论问题。
作为信息时代的一项主要标志的互联网,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在不断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高度的资源共享,人们可以在迅速从网上搜索到自己所需的资源;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快速的信息传播。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世界上发生的大事;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讨论组、聊天室等交流思想,增进了解;互联网所具有的高速的通信效果与低廉的价格也是它能够迅速发展并产生巨大作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互联网自1994年进入中国以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1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我国上网计算机数:892万台。我国上网用户人数:2,250 万人,各种中文网站122,099个。
二、互联网与教育
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信息科技进入了社会的每一个层面,教育也必然面临着巨大的变革。这些变革的导向是明确可查的,如个人教育制度将取代传统的集体教育制度;自学系统将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教育形式;终身教育即将普及;人们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教育的民主化、终身化、多样化、个性化、国际化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实现。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革新教育模式;革新教育手段,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等变革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面对挑战世界各国都做出了相应的反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日本、新加坡、中国。
1997年2月4日,克林顿在他向国会提交的国情咨文中又进一步提出:将在1998年投入510亿美元的巨额预算用于实施一项称之为“美国教育行动”的宏伟计划,实施该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让每一位8岁的儿童都能阅读,每一位12岁的儿童都能上互联网;
2、使每一位18岁的青年部能受到高等教育;
3、使每一位成年美国人部能进行终身学习。
同时克林顿总统提出到2000年互联网要通向“每一所学校、每一间教室、每一座图书馆和每一个儿童”的口号,实现这个口号的四项教育具体目标是:一、所有教师和学生都能在教室内使用电脑;二、所有学校的教室都与互联网相联结;三、所有学校都用电脑软件和网络辅助教学;四、每一位教师都具有帮助学主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
日本人不仅在设备的投入上大做文章,而且还积极地借助互联网进行教育革新。1995年5月,日本文部省和通产省联合实施了一项在基础教育领域有重大影响的试验研究项目:“100所中个学校联网试验研究”,该项目不仅让试验学校师生了解和学会使用Internet,而且通过一系列科学试验探索新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
新加坡的信息科技教育总局体规划2002年的目标是:所有学校内每两名学生拥有一台电脑,30%的课程使用电脑上课;学校内所有教室及其它学习场所均可联通网络,以获取学习材料;所有教师及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均拥有电子邮件;教师可获得电脑价格20%的补贴用于购买电脑。
中国在1999年的国家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诀定》中规定:“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个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 。提出了要对所有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并在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的研究中提出了六个标淮:1、对信息的关注;2、能够研究和判别可供选择的信息及观点的优劣、可行性;3、能够选择各种信息源,熟悉使用各种信息工具以获取信息的能力;4、能对某一课题找到相应的信息,进行综述及纵观其现状和发展趋势;5、获得继续自我教育的基础;6、发挥主动性和独立性。在2000年10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此外许多国家,如法国、英国、马来西亚、波斯瓦那,查尔等国家互联网部有把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引进个学和中学的计划。
三、中国特殊教育领域应用互联网的状况
我国特殊教育相关站点概况
就在各级普通教育机构抓住机遇,大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普及互联网知识,运用网络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我国的特殊教育领域也开始逐步认识到互联网的巨大效用,并开始了积极的探索。
笔者在中文雅虎,搜狐,新浪等着名搜索网站上,以“特殊教育”或“残疾人”作为关键词进行查询,查询得到与特殊教育相关的特殊教育和残疾人的网站或主页共有32个,这些网站和主页的制作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1998年时,我国大陆仅有一个介绍有关特殊教育的主页----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主页,主要是介绍一些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况和研究中心的业务。而到2000年5月,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特殊需要在线”网站开通之后,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各类有关特殊教育和残疾人的网站32个。这些网站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反应了我国特殊教育领域对新兴信息技术的重视,如何应用新技术来发展特殊教育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当我们逐一的访问这些网站并对他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后,得出的结果却反映了多数网站只起到简单的介绍各自单位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把一些在发展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提出来以供大家参考提高。
第一、建设网站的目的不明确,网站的建设和建立一个学校或一个品牌一样。应该有个性,有目的,有功能,有特点。
第二、网站的内容严重不足。从多数站点上,访问者只能看到一些简单的信息,介绍性,概述性的信息后多,有的学校主页仅仅只有1页。
第三、网站的专业性不够。多数站点仅仅是本机构或学校的介绍,对于本校的教学,招生,设施等的概况介绍的比较多,对于专业领域如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科研等的涉及比较少,不能满足特殊学校教师、专业人员等的需求。
第四、网站的技术含量不够。绝大多数的站点部没有数据库查询系统,而这个是网络的一个重大的功能,即从浩如烟海的知识中快速提取出自己所需的知识。而讨论组,聊天室,电子邮件等实现网站互动功能的技术仍属罕见。
第五、网站分布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绝大多数的站点是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或机构建设的。中西部地区的机构或学校则还没开始使用工联网这一新兴技术。 总体而言,我国的特殊教育站点的发展很快,但是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全体关心特殊教育的人士针对上述的五个情况,做出反应,逐步走出特殊教育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