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它使人们不仅能反映由感觉器官所直接感知的事物,还能够反映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这是通过对事物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来进行的,是一种用推理或判断间接地反映事物本质的认识活动,它是凭记忆、想象以处理抽象事物,从而理解其意义的过程。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有关思维的文章,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
什么是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是一种思维习惯,是所有关系的核心,着重相互的利益,是一种强调富足的习惯。这种习惯会促使人不断地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寻找双边利益。双赢就是双方有福同享,皆大欢喜,利人利己,这种结果会让所有人都愿意接受决定,完成计划。
除了双赢这种最好的人际交往模式之外,还有另外五种,两败俱伤(输/输),损人利己(赢/输),独善其身(赢),舍己为人(输/赢),好聚好散(无交易)。
这几种人际交往的模式,往往暴露了人性的弱点,背后是一种匮乏的思维,担心资源稀缺,认为这个世界如同一块大饼,并非人人得而食之。假如比人抢走一块,自己就会吃亏,人生仿佛一场零和游戏。见不得别人好,甚至是对亲朋好友的成就也会眼红。这些都是匮乏思维在作祟。
其实这个世界足够大,资源足够丰富,养得起每个人,无须因为别人的成功而感到威胁。天足够大,地也足够大,成的下小小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你的天地与我的天地相连,我们的天地就会变大,通过双赢的过程,我们的本质发生了变化,发掘出更强的创意,更多的资源,更丰富的原创力,更高超的智慧,更成熟的心智。贯彻于机构之中,深入我们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带来集思广益,实现整体大于部分总和的理想。财富、知识和力量也随之增加,我们的人生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双赢思维的实现过程,也就是双赢思维的五个要领。双赢品德,双赢关系,双赢协议,双赢体系和双赢过程。其中双赢品德是基础,接着建立起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需要双赢体系作为培育的环境,通过双赢过程来完成。
双赢思维,让你走向开阔的人生
生活,是一个合作者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
很多人都会担心资源稀缺,认为世界如同一块大饼,并非人人得而食之。假如别人多抢走一块,自己就会吃亏,人生仿佛一场零和游戏。难怪俗语说:“共患难易,共富贵难。”见不得别人好,甚至对至亲好友的成就也会眼红,这都是“匮乏心态”(ScarcityMentality)作祟。
老话说“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种看似二者必须选其一的难题,要么听你的,要么听我的,要不然就没办法合作。但是还有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面对这类看似二选一的冲突时,既不是听你的,也不是听我的,而是超越我们的方法,通过协作和努力,设法找到一种更高明、更好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双方都更有利。
大多数人在寻求共赢方面做得并不好,因为我们会依照自己的思维定势去思考和行动,而要摆脱自己狭隘的认知模式的限制,容纳和倾听对方的意见,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它涉及到个人思维方式的改变,涉及到对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的打碎和重建,还涉及到双方愿不愿意共同解决问题。
比如,我的教育方式是好的,你带孩子的方式是坏的,我的父母是为我好而且是正确的,你的父母是错误且固执的,我的家庭、我的公司、我的孩子在我脑海中的形象都是不容对方否定和质疑的,不认同我的方式就是在攻击我,你攻击我,那我必须回击你。
这一切似乎都很理所当然,但是仔细想一想这个问题,是不是正是由于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才有了各种各样的冲突和对抗,才让我们忘了初心,彼此攻击,我赢你输/我输你赢等错误的模式。
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到了,很是奇怪,就问他:“你什么都看不见,干吗还要打着灯笼走路呢?”那个盲人回答说:“其实,我夜里打着灯笼当然不是为自己照明,而是为了给别人照明。可是,当他们看见我时,他们就不会把我撞倒了,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人类社交的本质就是增进彼此情感账户中的“信赖”,也就是他人与你相处时的一份“安全感”。
只有双方的情感账户富足,才能使对方对我更加信任,必要时能发挥相当的作用,甚至犯了错也可以用这笔储蓄来弥补。
双赢的精髓就是信用,即情感账户。没有信用,我们最多只能妥协。
碍于篇幅,不能过多的来讨论具体的技术细节,总结一下想要实现双赢思维,就需要双方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并为之努力,通过以礼相待,尊重和欣赏对方以及他的不同观点;倾听是为了感受,而不是为了反驳。同时也需要勇于表达自己,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潜力,这样彼此的交往才能得到维持,双方的情感账户也才会日渐丰盈,让双方最终能相信,我们能实现真正的双赢。
双赢思维,处理人际关系的哲学
建立互赖型人格的第一个习惯是“双赢思维”。双赢思维不是什么技巧,而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哲学。
人和人之间进行交往,会有6种模式。6种模式太多了,不好记,我把它分解一下,帮助大家理解。我们先看,如果用自己和他人作为一个维度,用输或者赢作为另外一个维度,可以有四种组合:
一个是利人利己,他赢我也赢,也就是双赢;
一个是人损人利己,这种模式是自己赢别人输;
第三种是舍己为人,是自己输,让别人赢;
最后是两败俱伤,两个人都是输。
除了和别人合作,我和他人之间还可以选择不合作。这里面又会有两个情况,一个是独善其身,另一个是好聚好散。
所以,这么算下来是4种合作模式(利人利己、损人利己、舍己为人、两败俱伤)+两种不合作模式(独善其身、好聚好散)。
一般人看事情大多是非此即彼,非强即弱,非胜即败。这和大家平时受的教育是有关系,也和大家所处的环境有关系。现代学校教育模式都是教育一个人的价值是通过和别人比较得以实现的,强调了太多的竞争和比较,完全忽视学生作为一个人,他的潜能和天赋的开发。所以人们到社会上,还是按照这样的思维处世。举两个例子吧。
柯维博士在视频里有一个掰手腕的游戏,他请一个现场观众上来和他掰手腕,为了让这个游戏刺激一点儿,他请另一个人来赞助,谁赢了给谁一块钱。于是,两个人开始使劲掰,掰了半天僵持不下,这时候柯维博士说,我们掰手腕可以赢他的钱,这样,我们两个不如合作一下,这把你让我赢,下把我让你赢,于是两个人就这么着,一块、一块,很快挣了不少钱。
我们总是习惯要赢对方,而不知道还有双赢的思路。你赢我也赢,大家都赚钱,这样多好。
为什么生活中很多人没有这个思路呢,是我们的学校教育的结果。
我们在一个班上,你要是考了第一,我就考不了第一了。大家都是在一个狭小的空间来发展自己,都盯着一个蛋糕,争着给自己多切点儿,而忘记了大家可以把蛋糕做大,虽然,大家的份额还是那么多,但实际上收入大大增加了。
另一个例子是书里面的。柯维博士去给一个公司解决员工缺乏合作精神的问题。老板认为他的员工缺乏合作精神,太自私,不愿意合作,所以公司的效率不高。柯维博士经过了解,员工确实不愿意合作。他就问老板,你们公司是对员工不合作给与奖励的吗?老板说怎么可能?我们当然是鼓励合作,奖励合作。你看,我办公室墙上的这个赛马图,每一个跑道上的赛马代表一个部门,年底谁跑第一,奖品是百慕大群岛旅游。
每个星期老板都把部门经理喊来,一边告诉大家合作的重要性,一边以百慕大旅游为诱饵鼓励大家拼命干。换句话说,老板口头上高唱相互合作,实际上是鼓励彼此竞争,因为胜利者只有一个。
这种情况在很多公司都有,一边老板头疼大家不合作,一边加大考核,以为加大考核就可以让大家合作,真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双赢思维是一种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