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的广东足球,就有了用技术来对抗欧美足球的思路,打起了传控足球,也曾让人眼前一亮。但随着学习德国足球模式,要求队员向高大型力量型的转变,广东籍球员也淡出了国家队,随着广东足球的衰落,中国足球也每况愈下了。把钱用在了青少年培训方面,教出的球员水平高。从现在起,各支球队都必须聘请外籍青训教练来训练二、三线球员,十年后必见效果。要取长补短,日韩为什么足球能进亚洲一流水平,中国体育大国就必须进行改革,要建全合理机制,弘扬女排精神,中国男足也一定能走出亚洲,进入世界一流水平。
其实中国足球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有机会的,关键是自己没有找准发展方向,在学巴西还是学欧洲上摇摆不定,没有看清作为亚洲人应该走什么技术道路。在这方面日本,韩国,尤其是日本认准了走巴西技术足球道路是唯一正确的,事实证明日本走对了,而中国到现在也没明白。所以在中国从上到下醒过来的时候,也就是中国足球真正开始爬出谷底的时候。
我们从事足球人的思维受社会的影响,和韩日人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并不是说我们从小学生就抓足球了,国家的足球水平就能上去。韩日人认为足球成绩是踢出来的,个人和国家的成绩突出了,大家就都有钱了。中国足球人认为足球是经营出成绩的,球员怎么踢都无所谓,只要球队会经营,就有钱了。所以中国球队更喜欢换外教、买外援甚至是归化球员。一是日韩青训抓得好,优秀球员层出不穷。二是日韩足协选择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三是中国足球一切向钱看,金元足球,超高的薪酬,使队员丧失了向上的动力,轻轻松松赚钱,再不想出国去高水平联赛锻炼。
韩国足球一直都是亚洲强队,风格体系早已定型,不多赘述,值得一提的是球员薪水是东亚三强里最低的。日本足球为了崛起,让实干家川渊三郎掌权了20年,此君为了让孩子们对足球产生兴趣,一手策划了动画片《足球小子》一举让孩子们对足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选材面窄的问题迎刃而解,为了应对球员体能不足,开创了独特的计分方式,不设平局,常规时间取胜3分,加时取胜2分,点球取胜1分,此举让日本足球空前激烈,世纪初的金球死亡法就是从这传出来的。中国足球软硬件都不输日韩,我们只缺一个中国版的川渊三郎。
主要是足协的责任。谁上来也为了眼前任内出成绩,不替将来长远下代考虑。没有长远规划。日本八十年代是中国队手下败将,日本足协主席定下了学习巴西队,五十年后夺世界冠军。中国当时也学巴西,可下屆意大利夺冠后又学意大利。到西班牙夺冠后又学西班牙。谁夺冠学谁以至最后学成了关岛,马尔代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