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项羽之于力尝强矣,以其不知真力所在,此所以亡。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在今年的两会上,姚明就《体教融合不能忽视人格塑造》展开了发言。姚明建议中国体育要建立社会化的教学体系,扭转学校体育课“重体能,轻技能”的趋势。姚明进一步认为应该将专业体育运动员,纳入义务教育的体系范围以内,提升专业运动员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
可以说姚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目前中国体育存在的最大弊端,片面重视体育成绩,忽视体育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导致目前中国大部分的体育运动员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的缺失。不要小看了运动员的文化培养,有文化的运动员,与没文化的运动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就像我们的国乒大满贯选手马龙,作为世界级的冠军,不仅有着良好的体育成绩,更重要的是他的个人文化素养非常高。在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马龙完全可以用英语对答如流,记得在2019年世乒赛男单夺冠之后,赛后的马龙来了一句“I am made in China”。可以说这是王者的自信,更是为国争光的体现。
马龙就成为了石川佳纯的偶像
这两天在中国澳门集训的中国乒乓球队,也举办了趣味的英语补习班,以此来提高国乒选手的英语口语水平。毕竟每次赛后接受采访时都要找翻译,翻译能将运动员的话,翻译到什么程度还很难说,很容易产生曲解。如果一个运动员在国际的比赛当中,联赛后的采访都不会说的话,确实算不上是一个职业运动员。
体育与教育确实应该深度融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这些专业的体育运动员,才能对各自的项目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或者有影响力的世界级运动员,给青少年带来正能量的运动员,就必须要有文化素养做底蕴。
像郎平这种在运动员时期以及教练员时期,都取得过顶尖荣誉的现象级体育从员,都是有着很好的文化素养做底蕴的。看一下,目前体育界的巨星们,不管是C罗还是梅西,给人的印象都不可能是大字不识一把的文盲。有了一定的文化素养,成为体育名巨星的运动员,可以激励着他们的粉丝,成为他们生活当中动力的源泉。
国乒公布的英语训练课上,今年不到20岁的孙颖莎正在努力学习着英语的口语发音。在孙颖莎这个年龄应该是在大学校园中度过,可是作为运动员,现在她却在澳门集训备战。所以说运动员从小就参加体育运动训练,是牺牲了学习文化课时间的。
随着运动员年龄的增大,即使想重新拿起课本学习,也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了。因此姚明建议将专业运动员纳入义务教育的体系范围以内,显得非常正确。运动员不能光训练,不能够成为摘金夺银的工具,因为那是一个残缺的运动员。我们都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对运动员退役以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着极大的帮助。
运动员在赛场之上用成绩为国争光,在赛场之下就要用语言为国争光。可以说运动员的言谈举止,体现着一个国家公民的整体对外形象。不要小看了体育的魅力,体育运动员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对外象征。很多时候某一个体育项目的运动员,如果说成绩很好,会直接让这个运动员所在的国家,提升对外影响力。
因此加强文化课的修养,提升运动员的个人素质,显得非常迫切。很多时候运动员是代表国家出战的,是一个国家对外的窗口与名片,言谈举止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