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让孩子学会自我竞争,而不要过分引导孩子与同伴竞争。适当的竞争固然能刺激孩子的好胜心和自信心。但凡事谈竞争,势必会引发竞争的消极功能。而且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过分激烈的竞争不仅会给孩子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而且还会使孩子对失败缺乏应对能力,以致压力过大。在生活中,父母们喜欢用“赶、超、比”来要求孩子,凡事都要孩子做到最好,如此会使孩子的心理负荷过重而导致身心疲惫。再说,只要有竞争,就会有失败,良性竞争会让孩子笑看失败,恶性竞争会让孩子产生嫉妒、自我怀疑等不良情绪。恶性竞争对孩子将来的人际交往极为不利。
俗话说得好,吃亏是福!生活中,凡是经历过吃亏并学会吃亏的孩子,一定不会表现得咄咄逼人,人际关系也不会一塌糊涂。然而,许多父母认为,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现代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应当勇猛强悍,在竞争面前懂得先发制人,否则就会吃亏受损,受人欺侮。殊不知,父母的这种争强好胜不甘人后,斤斤计较锱铢必争的想法,一旦植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必会诱导孩子走向事事求胜处处必赢,自私自利孩子思维与分析,甚至替代孩子去跟伙伴“算账”的做法,无疑是把自己的孩子推到被孤立的边缘地位,而且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觉得有父母做坚强的后盾,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到父母身边,寻求他们的庇护。这十分不利于孩子和同龄伙伴的交往。父母应该主动帮助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平时多观察孩子和同伴间的游戏活动,除了关注自己孩子的内心感受,还要多倾听伙伴们的诉说与评价。即便父母察觉孩子表现出“老好人”或“和事佬”的行为,也不要斥责孩子“不中用”或“缺心眼”。要知道,“和事佬”角色是和平的化身,是促成伙伴间友谊的黏合剂,是化解伙伴间冲突的调和剂。
最后,不要随便在孩子面前诋毁他的朋友。父母要明白,即便自己很不喜欢他的朋友,或他朋友的家长,但有时候,尊重孩子的朋友很重要,尤其是他认可的朋友或是他学习的楷模。做父母的要尽量与孩子一道分享他们的友谊,尽力与孩子的伙伴的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一起关注孩子们的成长。
专家支招
面对交往挫折,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归因。当孩子在交友期间受到冷遇、遭受排斥时,父母应该给予关心和指导,并从实际出发,帮助孩子打消疑虑,鼓励孩子再次勇敢地接触小伙伴。孩子也只有经历自己独立结交朋友的过程,才能锻炼自己,最终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