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会导致患者在排便时疼痛,同时也会有便血的情况,肛裂是可以治愈的,不过,为了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必须要及时的治疗。对肛裂,我们先了解肛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可以做好预防。
肛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解剖因素:肛管外括约肌浅部在肛门后方形成肛尾韧带,较坚硬,伸缩性差;肛提肌大部分附着于肛管两侧,因此肛管前部和后部不如两侧坚强,容易损伤;肛管和直肠形成肛管直肠角,使肛管后部承受粪便压力大等都是造成肛裂的因素。
2.外伤:慢性便秘患者,由于大便干硬,排粪时用力过猛,易损伤肛管皮肤,反复损伤使裂伤深及全层皮肤,形成慢性感染性溃疡。有人报道,便秘致肛裂占14%~24%,但是便秘也可能是肛裂的后果,是由于病人惧怕排便所致。此外,产伤也可致肛裂,约占3%~9%。腹泻时频繁排便,肛管敏感紧缩也易损伤,反复损伤形成慢性感染性溃疡。
3.感染:齿状线附近的慢性炎症,如后正中处的肛窦炎,向下蔓延而致皮下脓肿,破溃而成为慢性溃疡;肛管损伤后亦难愈合的原因至今不明,有人认为主要是损伤合并感染所致,感染时炎性细胞可以释放溶胶原酶,阻止上皮组织再生与延伸。
4.缺血:近期有人提出肛管后正中线缺血是肛裂好发于该处的原因,因为肛管远端是由直肠下动脉供 应,该血管穿越坐骨直肠窝,分出小支经肛管括约肌至黏膜,但多数后联合处缺乏直肠下动脉分支(占85%)。从毛细血管形态学研究也提示后正中线处内括约肌 内部的毛细血管较稀疏。有人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得肛管后联合处的血流较其他象限处为少。以上都说明缺血确是慢性肛裂发病的主要因素。
5.肛管狭窄:先天畸形、外伤或手术所致的肛管狭窄,在干结粪便通过时更易受损而发生肛裂。
儿童疾病 肛裂的治疗非手术治疗
1.调整饮食:对于急性新鲜肛裂,通过调整饮食、软化大便,注意个人卫生就可以缓解肛裂症状,促使裂口愈合。多吃蔬菜、水果,增加饮水,纠正便秘。
2.坐浴:用温热盐水或中药坐浴,温度40℃~50℃(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温水坐浴可松弛肛门括约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减轻疼痛,并清洁局部,以利创口愈合。坐浴后可以痔疮栓纳肛,外敷消炎止痛药物,以减轻症状。
3.口服药物:口服缓泻剂如福松散、乳果糖或石蜡油,使大便松软、润滑,以利排便。
2.局部药物:通过局部用药物缓解内括约肌痉挛以期达到手术效果,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此类药物有:太宁栓、太宁膏、吲哚美辛栓、麝香痔疮膏等消炎止痛药膏。新近用于临床的硝酸甘油软膏可有效缓解肛管括约肌痉挛性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肛裂愈合,疼痛剧烈者可以选用,必要时局部应用长效麻药封闭治疗,可使急诊患者有效缓解疼痛,部分病例可以使溃疡愈合。
手术治疗
急性肛裂多使用保守治疗,经上述治疗无效,可采用手术治疗。肛裂切除包括溃疡连同皮赘(前哨痔)一并切除,还可切断部分内括约肌纤维,可减少术后括约肌痉挛,有利愈合,创面不予缝合,术后保持排便通畅,热水坐浴和伤口换药,直至完全愈合。手术疗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肛裂切除术:是一种保护括约肌的手术,主要用于一些经治无效的复发肛裂者。
⑴Gabriel(法):在麻醉状态下行梭形或扇形切口,全部切除哨兵痔、肥大肛乳头、肛裂,必要时切开部分内括约肌。该法的优点是病变全部切除,创面宽大,引流通畅,便于肉芽组织从基底生长。但其缺点是留下创面较大,创口愈合缓慢。
⑵纵切横缝法。
⑶肛裂切除、肛管“Y-V”成形术:适用于肛管皮肤缺损及明显狭窄的肛裂。
2.内括约肌切开术
⑴开放式内括约肌侧切术
⑵闭合式皮下内括约肌侧切术
⑶扩肛术:扩肛法可以降低内括约肌高压,改善肛管血供,达到治疗肛裂的目的,但是不适合陈旧性肛裂以及合并肛窦炎、肛乳头肥大、肛周脓肿、前哨兵痔。
3.其他疗法:如激光、电灼治疗等等。
综上所述肛裂病虽小,治疗方法很多,原则上对于急性肛裂,保守治疗2周未愈者,首选扩肛术。对陈旧性肛裂首选内括约肌侧切术。但是总的原则是首先要预防、防止大便的干结,以免再次损伤肛管皮肤,另外要促进炎症的吸收防止感染,其次要促进伤口的愈合从而达到治疗肛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