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寒止痛
包括温中温经,用于经脉寒凉引起的头痛、腹痛、痛经,温经肝经;凡胃寒或温中脾胃寒者均可广泛使用。用于肝脉寒滞所致的各种疼痛综合征。本品能散肝经寒邪,缓解肝经郁结,是治疗肝气郁结所致疼痛的重要药物。治寒疝腹痛,常与茴香、川楝子、木香等药同用,如道芪汤。治厥阴头痛,常与人参、生姜同用,如吴汤。与桂枝、当归、川芎配伍,用于治疗冲任虚寒、血瘀所致的痛经,如温经汤。常与木瓜、紫苏叶、槟榔同用,如纪明散,若寒、湿、脚气肿,或上腹。有轻微的行气作用,但倾向于止痛。
扶阳止泻
苦燥,用于泄泻、泄泻、虚寒泄泻。本品能温脾补肾,助阳止泻。是治疗脾肾阳虚,五月泄泻的常用药。常与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配伍,如申思丸。阳虚寒泻最适合壮阳散寒,止痛祛湿。
温脾利水
可用于寒温引起的各种疾病,如《本草纲目》:“苦、苦、燥,性温散寒;酷暑干燥变硬。所以所治之病,皆取自散寒温、燥湿解郁之功。”
低血压效应
过滤后,将吴茱萸蒸馏液、汤剂、颗粒剂静脉注射入正常家兔、正常犬、实验性肾性高血压犬,每只犬2 ~ 4克生药剂量,降压效果明显,持续时间长,一般可达3小时以上,灌胃给予汤剂的降压幅度小于静脉注射。吴茱萸的降压作用主要是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与组胺释放有关。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研究表明,吴茱萸中含有的吴茱萸碱是苦味的,具有苦味和健胃作用,吴茱萸中含有的挥发油具有芳香健胃作用。吴茱萸甲醇提取物具有抗大鼠水浸应激性溃疡的作用;该汤剂还具有抗盐酸胃溃疡和消炎痛加乙醇胃溃疡的作用,并有抑制水浸应激和幽门溃疡结扎形成的趋势。吴茱萸对离体小肠活动有双向作用,低浓度时兴奋,高浓度时抑制自发收缩,不仅能拮抗尼古丁、毒扁豆碱、乙酰胆碱、组胺、氯化钡、酚妥拉明、利血平对离体小肠的兴奋作用;还能拮抗六碳季胺、阿托品、肾上腺素对离体小肠的抑制作用,但不能拮抗苯海拉明、罂粟碱、维拉帕米、美三通对离体兔小肠的抑制作用。
对子宫平滑肌的影响
吴茱萸中的拟交感成分能使离体子宫松弛,而不含拟交感成分的残液能兴奋大鼠子宫,抵抗羟福林的松弛作用。用于兴奋子宫的成分有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吴茱萸次碱。脱氢吴茱萸碱可能是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其子宫刺激作用可被二甲基麦角胺阻断,但不能被阿托品阻断。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它主要具有镇痛作用,其镇痛成分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异吴茱萸碱和演化内酯。静脉注射吴茱萸10%乙醇提取物可提高家兔体温,也可提高家兔牙髓电刺激引起的口肌挛缩阈值,其作用强度与氨基比林相当。吴茱萸汤5g/kg、20g/kg能显著延迟疼痛反应时间,2.5内不能消失。口服吴茱萸有抗吐作用,与生姜一起服用可以加强这种作用。但也有报道称,分别给犬服用吴茱萸汤和丙酮提取物,对4%硫酸铜引起的犬呕吐无催吐作用。
吴茱萸的其他作用和副作用
吴茱萸功能广泛。还能疏肝理气,对心血管系统有降压作用。其醇提物在体外对蛔虫有显著作用,同时也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因为硬而温,所以和其他中药结合起来有很多好处。
吴茱萸毒性小,含有多种生物碱,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大量可引起神经幻觉和视力障碍。
副作用表现
服用后可出现猩红热样药疹,表现为肢体灼热、瘙痒、不适,出现针尖大小的鲜红色丘疹,受压消退,颈前与上胸融合成片,边界不清,皮肤温度升高。
中毒后的主要症状有:强烈腹痛、腹泻、视力模糊、幻觉、脱发、胸闷、头痛、头晕或皮疹。
阴虚火旺者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