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报告中,冯晓霞教授从“幼儿园教师是否为专业人员?”一问题入手,详细论述了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基本特征、内涵和标准,阐明了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现状和问题。同时,冯教授结合“全美幼教协会”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以及我国的实际提出了我国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如教师的知识结构方面应包括“个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等。最后,冯教授利用多媒体向在座师生展示了一个名为《影子》的意大利瑞吉欧幼儿研究性学习的实例,进而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就业进行了指导.
当前国际诸多研究表明,现在决定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因素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所采用的教学课程模式,每一种课程模式都有它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实际上,现在确认的能明显影响教学质量的敏感因素有不少,如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学模式、硬件设施、幼儿园师生比等。从大量的实践研究来看,真正最能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是教师,自国内幼儿教育引进竞争机制以来,幼儿园之间、公办园与民办园之间最大的竞争也主要表现在教师的竞争上。而教师之间的竞争、教师之间的素质差异最大的则表现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一、幼儿教师是否是专业人员?
那么,教师的身份和地位到底该是怎么样的?幼儿教师究竟是不是专业人员?关于这个问题,国际上早有人在着手研究,虽然现在还不是很成熟,但有些成果已经在学术界取得了共识。
1. 专业化职业的基本特征
第一,其成员采用的方法与程序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作为支持。
第二,其成员的服务对象的利益为压倒一切的任务。
第三,其成员不受专业外力的控制和限定,有权作出“自主的”职业判断。
2. 我国幼儿教师都具备这些特征吗?
第一,要有系统的幼儿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作支持,有专门的幼教技能作保证。这一条要求我们是符合的,我们有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儿童科学等学科知识,我们的教师从业人员也都有教师资格证等技能要求。
第二,要以儿童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行动的原则。这一条我们也是符合的,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各幼儿园自定的教育方针和服务理念也大都能体现这一点。
第三,要有“专业自主”的外界环境和自身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独立判断、决策。在这个方面,我们却是存在缺陷的。在我国很多地方,任何人都可以办幼儿园,很多地方幼儿教育“正规军”办不过“杂牌军”,甚至有些地方把开办幼儿园作为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一个先进经验进行推广,这让社会怎么能相信我们是一支专业的教学队伍?
如果承认幼儿教育是一个专业,那么我们就不能一味强求,迎合非专业人员及家长的需求,我们的教育工作必须按照专业人员的要求和规则进行,我们的从业人员也必须遵循专业的判断。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并不等同于专业技能水平,它不是指你歌唱得好不好,琴弹得好不好,而是指你能不能达到专业的基本特征要求,能不能按照专业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们的园长、教师在这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3. 为什么幼儿教师不能像医生、工程师那样享有社会声誉和地位?
现在很多幼儿教师反映,她们的工作很辛苦社会地位却很低,根本不能像医生、工程师那样享有社会声誉和地位,不少地方幼儿教师的工资几乎与当地低保线持平。可以说,这在全国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当然,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低下,这与当地的经济、教育、社会、文化等多方因素有关。但是,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自身专业化水平过低。因为任何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学术生命,首先取决于它的专业化程度。专业化是提高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
到目前为止,我们工作在教育前线的教师中仍有相当多的没有按照专业化要求规范自己,也没有坚持不断提高我们的专业化水平。我们普遍把教师这个职业理解得过于简单。“在一般人眼里,从职业技术和科学创造性来说,中小学生教师都不是一个专家,而只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这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事。”现在尤其糟糕的是,我们教师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
世界劳动组织曾经专门召开过一个国际性的教师研讨会,会上就明确指出,教师是一种职业,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
二、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和标准
上个世纪,美国的全美幼教协会对幼儿教师专业化提出过七条标准。
1.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2.善于观察和评量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计划课程和个性化教学的依据。
3.善于为儿童营造和保护幼儿健康安全的氛围。
4.会计划并实施儿童发展的课程,全面提高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各方面的发展。
5.与儿童建立起积极的互动关系,支持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6.与幼儿家庭建立积极有效的关系。
7.尊重和理解儿童在家庭、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支持儿童个性的发展和学习。
三、专业化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
近年北京师范大学申继亮教授等人针对中小学教师作了一项研究,他们按照知识在教学中的性质和所发挥的作用,把专业化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分成三大类。
1.本体性知识。它是指教师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它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
2.条件性知识。它是指教师具有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它仅仅是个体成为好教师的必要条件。
3.实践性知识。它是指教师具有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它们是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的条件。可以包括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知识;教与学的知识;评价学生学习的知识等几个方面。
四、教师专业化的基本途径
1.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
2.通过研究其他老师的经验。
3.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