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当我长大后,给我印象最深的零食不是辣条,而是一种棒棒糖。
Pop rocks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会跳的糖。
如果你吃过pop rocks,应该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吃的感觉:往嘴里倒一小把糖,然后等十几秒。随着口中感觉到的轻微疼痛,你的头骨中突然发出嘶嘶声和抓挠声。
是的,口中的糖仿佛开始了聚会,在口中上蹿下跳,直到他们的生命都“耗尽”,然后慢慢地死去。
当时这种感觉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除了对这种“令人兴奋”的感觉感到惊讶之外,我和我的朋友们最想知道流行摇滚是如何做到的。为什么能在嘴里蹦蹦跳跳?
其实原理很简单:pop rocks会“放气”。
这种“气”来自于流行岩石中的特殊加工工艺。
pop rocks中使用的成分与普通糖果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混合加热制成浓郁的热糖浆。
这时候热糖浆如果用机器冷却加工,就可以形成得不到工业化灵魂的硬糖。
但如果选择走pop rocks这条路,这些热糖浆会被送到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高压舱里进行搅拌充气,里面的压力大约是正常大气压的40倍。
搅拌均匀后,热糖浆将在高压室中继续冷却。在这段时间里,糖浆中的二氧化碳想要逃逸并继续自由生活,但冷却的糖浆将二氧化碳捕获。
恢复正常压力后,充满高压二氧化碳的糖块会分裂成许多小块。由于这种碎裂的随机性,pop岩石的形状并不像普通硬糖那样规则。
虽然方糖被敲碎了,但这些小碎片中还是有很多小气泡结构,是用高压二氧化碳气泡“密封”的。
当我们把pop rocks放进嘴里时,口腔分泌的唾液开始溶解表面的糖浆。因为糖果颗粒本身非常小,“密封”小气泡的外壁开始变得脆弱。这时糖果中存在的二氧化碳气体跑出来,开始带着小糖果原地“跳来跳去”,在口腔中产生爆裂声。
此外,二氧化碳不仅可以通过溶解释放出来,而且如果直接粉碎破坏了pop岩石的结构,也可以看出它们会跳起来。
除了流行摇滚,最常见的会“泄气”的食物应该是可乐。
他们之间还是有点联系的。
因为可乐是用类似于爆破岩石的方法制成的,一种是向液体中加入二氧化碳,另一种只是用二氧化碳填充固体。
有趣的是,第一个制作流行摇滚的化学家威廉·米切尔(William A Mitchell)只使用流行摇滚作为配料。他实际上想把含有二氧化碳的糖果溶解在水中,制成速溶碳酸汽水。
可惜这种“速溶碳酸苏打水”在当时并没有研制成功,这种pop rocks配方被人遗忘了二十年,直到另一位化学家改进了配方,做出了现在的pop rocks。
流行摇滚出现后,由于其“活泼”的天性,父母起初担心这种糖果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但是经过厂家和厂家的公关,家长慢慢接受了这种新糖果。
但是好景不长,有传言说和可乐一起吃的时候pop rocks会在肚子里爆炸,很危险...
不得不说,当时很多人都相信了这种说法,因为可乐被震得“鼓鼓的”。
但实际上,一包pop rocks的二氧化碳含量只有半瓶罐装可乐左右。如果和可乐一起喝,不会产生什么奇怪的化学反应。最多相当于喝了半瓶可乐。估计打嗝必不可少,不会发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