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龙观 北京回龙观属于哪个区,回龙观的介绍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2-09 07:33:51
分享:

二十年前,北京批准建立保障性住房,回龙观成为首批规划建设地区之一。据史书记载,“回龙观”最早建于明朝弘治年间,那么它原本是什么样的建筑呢?它的名字从何而来?背后有哪些故事?“回龙观”的由来:和明朝很多皇帝都有很大关系

回龙观位于昌平区东南部。根据1997年的“北京市昌平县地名”,回龙观在清代成为一个村庄。村里原来的傅玄宫建于明朝弘治十七年。还有遗址,是明朝皇帝在陵墓居住的地方。俗称回龙观,村名。”据说上个世纪初,当地人常把“回龙观”一词中的“关”字称为“guān”,意为观望、眺望。人们以为明朝皇帝从皇陵回京,往往是远远地看京城,“回龙观”就是“回龙观”的意思。后来“guàn”这个词第四次读作“gu an”。

清代康熙年间昌平府地图

关于回龙观的来历,其实民间说法很多,但一直无法考证真伪。现在列举三个有代表性的说法供参考。

一种说法是回龙观原本是沙河以南众多道观之一。虽然规模不大,但在北京北部很有名。因此,人们称邻村为“回龙观村”。后来,弘治皇帝下令修建傅玄宫,又称傅玄寺,是昌平死在陵墓里的地方。这个宫殿虽然叫“玄府观”,但因为离回龙观村很近,这个地名叫了很多年,久而久之,“玄府观”也叫“回龙观”。

第二个论点与明朝历史有关。明朝天顺年间“夺门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重新登基,将弟弟景泰皇帝朱祁钰软禁在西苑。不久之后,朱祁钰去世了,他打算葬在昌平天寿山下的皇陵里。据说棺材在运输过程中临时停在一个道观里两天。这时,负责丧葬的官员突然接到皇帝废除景泰皇帝为王喜的圣旨。按照太子礼仪,朱祁钰应该葬在金山、靖西。因此,原本准备安葬在北方皇陵的朱祁钰灵柩被迫返回,葬在金山脚下的西边。因为景泰皇帝的灵柩回到这里,人们把灵柩暂时安放的道观称为“回龙观”。

明孝宗朱祐樘画像

第三种理论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据说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请姚为他选择一百年后定居的“冀点”。经过在京郊的多次考察,姚最终选择了昌平山。朱迪立即颁布法令,禁止在陵墓区内圈地80英里,并将“黄图山”改名为“天寿山”。但是这个山区原本是螫龙的封地,却被姚选为皇陵的禁地。暴怒之下,毒龙追上了正在回京的姚,一把抓住了他的头。永乐皇帝为了表彰姚的功勋,在他殉难时建了一座庙,并把“傅玄宫”赐给他,让他永远享受香火。因为据说姚当时惊慌失措地回头看蛰龙是否追上来,所以人们把这座寺庙叫做“回龙观”,后来又谐音为“回龙观”。

出土的古代古迹记录了回龙观的历史。明武宗继承了孝宗的遗志,将其建成傅玄宫

史记中有很多关于回龙观历史的记载。明末清初顾的《昌平园图》说:“京师有九门,西北称德胜门,元称建德门...离房子八英里的地方是土城...另外20英里是清河...另外12英里是傅玄宫,建于弘治十七年。回龙观通称。另外十八里是沙河店。”清代《五庙记》中“德胜门外有傅园宫”。傅园宫是傅玄宫。清人避开康熙帝的禁忌,将“宣”字改为“元”。《大王日下旧闻考》载:“傅园宫在德胜门以北三十里处,殿有坡,明武宗碑在殿左侧。”

据昌平史记载,回龙观建于明朝中叶。道观建于弘治十七年,郑德十年竣工,最终更名为傅玄宫。当时,傅玄宫的规模非常大,山门内外都是双层的。钟楼、鼓楼、龙厅、虎厅、左右厅、正厅、南北方丈都有配备。建成后,明朝皇帝参观了天寿山的皇家陵墓,并在返回的路上住了下来。明万历年间的吏部尚书杨威,在前往墓前的途中,在回龙观过夜,写下了《睡在回龙观》一诗:“在沙上开尧馆,住几日,每日归双镣,九龄旁云多,承露空仙掌,沿阶自青萝卜,夜风吹来。”由此可见,“回龙观”历史悠久。清康熙年间,傅玄宫被废弃,故乾隆三十九年所编《孙下旧闻考》中有“殿倾斜,明武宗碑在殿左侧”的傅园宫记载。回龙观这种古老的建筑虽然消失了,但却一直作为地名使用。

2009年6月回龙观村被拆除时,出土了“明武宗傅园宫碑”,更详细地记录了回龙观的历史:“弘治十七年,皇考孝宗讲过,天寿山建有余马涧黄土马厩草原。众所周知,土地干燥无水,居民经常生病。他们选择了土地挖井取水供人们使用,但仍然建造了它。我管这叫先帝遗志,一定不算完。我还是下令监督维修,把它改成了傅玄宫...弘治甲子冬十月开工,郑德怡海夏五月顺利完工。这座宫殿是供奉武莺之神的大厅。前面是左右殿,龙虎殿,钟鼓楼,内外门。山门前石为井,南北为方丈。眼花缭乱以城墙、宫殿侧面和正面为兵营,作为停车场店铺,为的是住在放马放旗的军队里,并给60公顷的草原烧香。龚琳北宇,杰出的韩笑,完美的车轮,单笔反映,他是首都。”碑文清楚地描述了回龙观的前身傅玄宫最初建造的原因。道观建成后的规模布局、主要供应和支撑、精美的装饰和宏伟的气魄,可谓是对傅玄宫最可信、最具体的介绍。

今天的居民区其实是北郊农场的旧址,北郊农场曾经是首都的副食品基地

而如今的回龙观居住区,并不在明代回龙观旧址,也不在回龙观村,而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建立的“北京国营北郊农场”的核心区域——北郊农场旧址。

今天回龙观

根据《北京国营农场史》等史书记载,北郊农场在清光绪年间属于昌平县,1936年属于冀东昌平县。1956年2月,黄图乡在北郊建立了一个公私合营的畜牧场,占地近万亩。1959年4月1日,“北京国营北郊农场”在北郊畜牧场的基础上成立。它因位于北京北部而得名,属于北京市农业局。

因为地处文峪河、小清河冲积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北郊农场土地肥沃,水源丰富,非常适合农牧业。到20世纪90年代,北郊已有数百亩菜地和果园,数十个奶牛场、养猪场和养鸡场,成为首都重要的副食品基地之一。1998年,北京进行了“场乡体制改革”,将该地所辖的2个镇、4个乡、36个村划归当时的昌平县。

同年,北京最大的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获批,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南缘,昌平路以东,因靠近回龙观村而被命名为“回龙观文化住宅区”。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昔日北郊农场的农田、农场、周边村落逐渐消失,呈现出一派都市景象。由于回龙观地区的住宅小区以“龙”字命名,如龙泽、龙华、龙跃、龙腾、龙城等,故有“龙兴之地”的美誉。

历史上回龙观村位于回龙观居住区西南部,即京藏高速公路以西。现为回龙观镇行政村,村民姓陈、刘、尚、刘。回龙观的前身傅玄宫就在这里,但这座建筑早已消失,只留下古老的遗迹。还有于光寺、菩萨寺,建于元末明初,清修。尚有遗迹有待发掘,已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皮肤 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