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铜川:玉米+蔬菜“创下”新的致富之路
“以前我只种玉米,收入比较简单。今年玉米地里种了芸豆,种了一块地,收了两块钱。收入比去年翻了一番。这个账号很划算。”几天前,面对作者的采访,王小玲笑得合不拢嘴。
45岁的王小玲是银泰区金锁关镇北塔村水海子组的一名村民。以前他承包了60亩地,主要是种玉米。今年4月,银泰区农业局在该村示范推广了玉米套种模式,即向农民免费提供菜豆种子、化肥、农药和技术支持,鼓励农民在种植玉米的同时套种菜豆。听了这话,王小玲第一个报名,也是村里唯一一个报名的。
五月底,这是玉米幼苗生长最好的黄金季节。这时,玉米已经长到了一半的高度,但为了给芸豆提供足够的空空间,王小玲把均匀刷过的玉米苗一棵一棵铲下,种上了芸豆种子。从那以后,王小玲一天去田里的次数更多了,银泰区农业局和镇上也邀请了专家到田里指导工作。
8月初,收获了第一茬芸豆。看着一串长满树枝的芸豆,王小玲松了一口气。他雇了同村的贫困户和村民,以每斤0.5元的价格摘芸豆,自己开车到周边的果蔬批发市场去卖。打开市场后,他的芸豆出名了,商人不断来买。他只需要每天采摘和包装芸豆,并按时交付。
现在,第四茬芸豆差不多已经收割完毕,王小玲也算了一笔账:往年种植60亩玉米总收入8万多元,今年种植芸豆总收入7万多元,现在玉米长势良好。不算当时铲的苗,估计减产四分之一,今年总收入六万多。
看到王小玲套种的成功,其他村民坐不住了,说他们明年也会在自己的地里套种,尤其是同村的贫困户,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向王小玲学习。
王小玲成功地套种了芸豆,但杨光镇三河村的一个贫困家庭赵小虎却采取了不同的方法,直接在自己的4英亩土地上种植豇豆。
17岁时,赵小虎在砖厂工作时右腿受伤,成了残疾人。虽然行动不便,但他敢于尝试新事物。赵小虎听到帮助单位和驻地干部宣传套种豇豆的好处,很感动。5月下旬,他和村民收到免费种子,但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他选择在自己的地里种植豇豆。
一个星期后,花蕾绽放,从来没有端过菜的赵小虎非常开心。之后,他拄着拐杖跑到地上,小心翼翼地照看豇豆苗。八月初,一串绿色的豇豆角爬满了藤蔓,赵小虎喜气洋洋。
为了解决销售的后顾之忧,三河村的“一秘”等帮扶干部积极跑市场、找市场,根据市场需求改善菜品的外观和质量,让三河村的豇豆从“小而散”走向规模化、市场化。据赵小虎介绍,他今年已经收了四茬豇豆,总收入达到7000多元,是往年种植玉米收入的两倍。
“今年是第一年,技术和经验不足,消耗人力和财力。明年有经验。我相信只要我经营好了,一定会比今年的收成好。”谈到明年的计划,赵小虎充满信心。
据了解,套种模式是银泰区农业局根据区域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今年在部分地区示范推广的高效种植模式,旨在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空,激发整个区域蔬菜产业的发展潜力。前期银泰区农业局采购种子4200多公斤,免费发放给参与套种的农户,提供化肥农药,并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培训12次参与轮种的农户。目前,全区共示范推广套种芸豆800亩,其中金锁关镇列桥村、何家坊村、北塔村等5个村种植400多亩,杨光镇三河村种植近400亩。
“玉米套种的模式现在已经得到了很多村民的关注和认可。看到效益后,大家都说这种新模式明年要用来种地了。”银泰区农业局农业处处长孙帆说。下一步,银泰区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明年扩大套种规模,继续抓好蔬菜种植,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满足市场需求,多渠道带动村民增收,帮助他们脱贫。
他承包了十多亩地种菜,一季还种了六亩水稻
秋收时节,走进浏阳农村,到处都是“金和金”。勤劳的农民收割并晒干水稻,然后把它放进谷仓。在高坪镇智民村办了卡的贫困家庭谢也不例外。抓住国庆期间的几个晴天,他把新收获的大米都晒干放进了仓库。
“这个季节的水稻收成不错。一英亩的大米可以生产大约一千磅的大米。除了留一些回家吃,其余的都可以卖掉变现。”谢今年一季种下的6亩水稻已经收割完毕,在计算水稻带来的收益时,脸上堆满了笑容。
42岁的谢龙在性方面比较乐观。虽然妻子残疾,母亲瘫痪,父亲无劳动能力,但他从未放弃“脱帽”的追求。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谢这几年承包了十多亩地,种了10亩丝瓜、2亩辣椒等果蔬,给他带来了不少收入。“今年辣椒价格不错,一亩卖一万元左右。”谢说,今年,他的蔬菜种植总收入超过3万元。
丝瓜、辣椒的果实季节过后,承包地已经减产。他很快清理了菜苗,在地里种了晚稻。在淡季的时候,谢并不想停下来。他跟着熟悉的施工队,到处打零工,每天收入接近200元。
“这些大米过几天就会收割。到时候,我就不打零工了。我就回家收小米,干小米。”望着田里的晚稻,谢期待着今年的下一轮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