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换粮饲料是我国青贮玉米发展的新方向
粮改饲作为农业部近年来开展的一项重要农业改革模式,主要是引导农民因地制宜种植青贮玉米,并在适合种植优质饲草的地区推广,将简易粮仓改为“粮仓+奶罐+肉仓”,将粮食和经济作物二元结构调整为粮食、经济和饲料作物三元结构。
实践证明,这一政策是调整农业结构的科学安排,有利于加快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改革。自2015年实施退耕还林试点工作以来,试点工作范围扩大到17个省。2017年《国家种植结构调整规划》提出,到2020年牧草面积将增长到9500万亩,其中青贮玉米2500万亩。
种养结合,开发与绿色并行
种养结合是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依托区域农业生产资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优势动植物相互依存,水产养殖和水产养殖共同发展。栽培的农产品可以用作饲养动物的饲料。相反,动物粪便是农作物最天然的养分,优质绿色,还可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此外,在生产经营模式上,农民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更合适的产品,增加管理时间,促进农业生产向精细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反过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产品品牌的建立,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在粮改饲料的大背景下,青贮玉米种植和畜牧业无疑是相辅相成的。现在市场变化很大,只有坚定跟随市场信息的人才能规避风险。相对而言,农民的信息渠道相对狭窄,接收信息被动、滞后。种植与养殖相结合,可以根据养殖需求确定种植面积,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满足市场需求,避免盲目扩大生产范围,降低生产风险,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重点推广全青贮玉米
粮改饲政策的重点是调整玉米种植结构,大规模发展青贮玉米,以满足肉牛、羊和牛等草食畜牧业的需求。在粮改饲试点地区,推广全株玉米青贮是重点,发展规模养殖提高种植和养殖效率。青贮玉米其实就是将新鲜的整粒玉米存放在青贮窑中,通过发酵制成饲料。
与普通玉米相比,青贮玉米营养丰富,消化率较高。其茎叶含有易消化的纤维营养,其籽粒富含淀粉能量营养。牛羊适口,更适合畜牧业。可以说,改粮饲是优惠政策,青贮饲料只是牧草需要。青贮玉米在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种子、种植、饲料、育种到乳及肉制品,都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一些种植者在抱怨。
目前我国青贮玉米的面积仅占玉米总种植面积的6%-8%,而欧洲高达80%。一方面,由于我国青贮玉米技术起步较晚,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还不了解,但由此造成的尴尬后果是农民购买其他品种的玉米种子,最终造成损失;另一方面,青贮玉米对品种和种植技术要求较高,很多地区难以满足。
新的发展方向:普通青贮玉米
你用钱买的玉米种子并不是你想要的,这让很多农民反复抱怨,却分不清自己,只能明年提心吊胆地四处打听。目前科研单位正在研究一般青贮玉米品种,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
一般青贮玉米主必须同时通过青贮玉米认证和普通玉米认证,既可以收粮出售,又可以做青贮,满足农民多种选择的需要。在收获季节,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其用途。当粮食价格高的时候,他们可以收获和出售粮食,因为它有更高的粮食产量;如果青贮饲料价格合理,整株出售青贮饲料,保证种植者和农民都能有更好的收入。
随着养殖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对全青贮玉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选择优质玉米品种显然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许,普通青贮玉米用于谷物饲养将成为未来更多人的选择,成为行业新的发展方向。
督导小组指导广西退耕还林工作
根据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关于2018年退耕还林进度监管的通知要求,10月25日至26日,由退耕还林第六监理组4人组成的小组对广西退耕还林工作进行了检查和指导。
今年,广西退耕还林的目标任务是完成种植面积10.7万亩,优质饲草料收贮32.1万吨。目前已完成种植面积121.35%,饲草料51.2%。在听取了广西农业厅关于今年广西粮改饲料进展情况的汇报后,督导小组充分肯定了广西在粮改饲料方面取得的成绩,要求广西加大收贮力度,努力利用甘蔗收获季节,收集和储存大量甘蔗尾梢作为优质饲草料,努力完成农业农村部交给广西的粮改饲料任务。督察组还前往清秀区和都安县检查指导了退耕还林工作。
广西农业厅畜牧饲料司、广西草原监理中心相关领导陪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