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是什么意思
消费金融是向各行各业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模式。无论从金融产品创新还是扩大内需的角度来看,消费金融试点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最近,许多机构发布了关于消费金融的报告。《2018年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去年中国消费金融增速达到30%。虽然“蛋糕”巨大,但牌照审批却逐年放缓。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自2010年首批4家消费金融公司成立以来,2014年和2016年已有20多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获得牌照,2018年仅有两家公司获批。
中国人民大学崇阳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董希淼告诉《证券日报》,巨大的消费市场是居民的真实需求。对于持牌金融消费公司,应鼓励监管,今年将加快审批速度。
两家公司获得了许可批准
虽然可以参与进入消费金融市场的牌照很多,比如小额贷款牌照、融资租赁牌照,但是私人银行和消费金融牌照对企业更有吸引力,申请这两个牌照的门槛也不低。消费金融公司发起人为企业的,要求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但对民营银行的要求不仅高,甚至到了2018年,监管还没有批下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2018年只批了两个消费金融牌照,也吸引了市场的极大热情。2018年,中国光大银行和宁波银行宣布将成立新的消费金融公司。
宁波银行宣布拟设立宁波应永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其中宁波银行出资3亿元,占60%;协办单位宁波富邦家具和宁波城市广场分别出资1.5亿元和5000万元,分别占30%和10%。
光大银行拟与CYTS、王道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其中光大银行出资6亿元,持有60%的股份;王道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人民币,持有20%的股权;CYTS投资2亿元人民币,持有20%的股权。
王道银行成立于中国台湾,主要通过互联网发展金融业务。
去年9月,富邦华谊银行也宣布计划成立一家消费金融公司,投资1.25亿元人民币,占25%的股份。富邦华谊银行的母公司富邦华谊银行也是中国台湾人。富邦金融控股还于去年11月30日完成了其全资子公司富邦银行(香港)所持厦门银行19.95%股份的转让,直接成为厦门银行第二大股东。
2017年,江苏银行宣布与KGI银行、蓝海之家共同发起成立消费金融公司,其中KGI银行来自台湾,但申请至今未获监管部门批准。
董希淼认为,台资企业在信用卡等消费金融领域经验丰富,而在大陆市场的业务量巨大。近两年来,大陆金融市场开放度加大,台资企业为进入未来发展做出了巨大努力。
虽然市场面是积极的,但是牌照发放的过程并没有明显的改善。2018年,只有厦门金美辛和中信消费金融获得监管批准。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2014年以来,获批消费金融牌照的数量分别为6张、3张、8张、1张和2张。
资本增长正常化
由于消费金融公司不具备吸收储备的能力,业务发展受到资本规模的限制,2018年消费金融公司增资是正常的。
市场上排名靠前的消费金融公司基本都增资了,兆联金融年初和年末两次增资。去年12月底,招行和联通各出资10亿元完成了兆联金融增资,注册资本也达到48.59亿元。
去年初,中国邮政消费金融的注册资本从10亿元增加到30亿元。6月,消费金融公司立即将注册资本从22.1亿元增加到40亿元。此外,中原消费金融、中行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金城消费金融、尹畅58消费金融、哈尔滨消费金融均完成了不同数量的增资。
不变的增资背后是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从几家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规模增长就可以看出来。数据显示,仅在两年后,2016年刚刚成立的尹畅消费金融资产规模仅为3.61亿元。截至9月底,公司资产规模已达32.09亿元,扩张近9倍。
根据尹畅5月8日消费者金融数据,截至2017年底,公司总资产18.59亿元,总负债16.31亿元。仅9个月后,尹畅消费金融资产总额达到26.99亿元,负债总额为24.73亿元。
观众主要是年轻人
消费金融行业洞察报告显示,与消费信贷模式相对成熟的美国相比,中国消费金融(短期消费贷款/消费支出)的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仅为美国的60%,市场潜力仍很大。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1月,用于衡量消费金融规模的短期消费贷款达到7.04万亿元。如果按照未来短期贷款年增长率计算,到2020年,消费信贷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以上,前景看好。
在供给方面,传统金融市场由银行主导。因为只能覆盖白领和高净值个人的优质客户,无法满足大量长端客户的理财需求。典型用户是大学生和年轻蓝领,这两个群体的数量和消费需求都非常大。
2018年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报告称,从年龄层面来看,中国消费金融的用户主要是年轻人。其中,18-39岁的人群中,超过66%的人使用消费信贷,而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很少使用。
从收入水平来看,中国消费金融的主要群体集中在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群体,其中70%是月收入2000元至4999元之间的群体,其次是月收入5000元至9999元之间的群体,而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低收入群体和月收入1万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消费金融行为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