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中国股市一直以再融资为功能定位,但近一两年来,再融资的功能定位似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据最新统计,从2017年到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股市IPO和再融资规模达到2.03万亿元,而去年IPO和再融资规模超过2万亿元,确实为经济转型和企业成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私募基金多,投资渠道少;中小企业多,融资渠道少,也是近几年国内市场的真实写照。同时,“两多两少”问题直接影响到大量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面对间接融资渠道门槛较高、民间借贷成本较高的现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降低融资成本的途径是提高股市直接融资效率,增加股市融资需求,以适应实体经济发展,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近年来,中国股市进行了多次制度调整,以拓宽企业特别是新经济中企业的融资渠道。其中,CDR改革、IPO审计绿色通道等。,似乎给许多企业,尤其是新经济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处。
从无锡PharmaTech到工业复联,再到宁德时代,一家具有相当市场影响力和高估值的独角兽企业相继上市,也加快了独角兽企业在新经济中的上市步伐,为融资打开了一条出路。与此同时,从目前IPO审核情况来看,银行、券商等机构仍在加快IPO发行流程,更何况他们已经完成了会议流程,离IPO获批也不远了。
可以看出,对于目前的中国股市来说,IPO融资的强度仍然处于较高水平,随着大盘股IPO和大型独角兽企业IPO的相继推进,a股市场的融资功能实际上得到充分发挥,股票市场再融资的特点得到进一步加强。
与以往的做法不同,即使a股市场处于中后期熊市的投资环境中,a股市场的融资步伐并没有放缓,但由于独角兽的加速回归,IPO的速度有所加快。但相比之下,过去a股市场处于相对活跃甚至牛市的环境,会加大IPO发行的力度。从近年来加快IPO发行的策略来看,或多或少意味着市场的承受能力有所提高,但股市的投资功能受到了冲击。
事实上,除了充分发挥IPO融资功能外,股市再融资和股权质押现象也受到了市场的关注和充分利用。
其中,近年来a股市场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显著增加了融资密度,这也是新再融资规定下的良好应对。此外,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行为并没有因为前期轰轰烈烈的“去杠杆化”和“去泡沫化”而停止,而是呈现出保持活跃的迹象。从现阶段来看,a股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仍占有较高比例,质押市值甚至达到a股市场总市值的10%左右。
可以说,近年来a股市场的融资和再融资现象并没有因为股市的长期熊市而遭受重大损失,相反,一直保持活跃和高位。因此,即使股市投资吸引力大幅下降,市场活动大幅下降,也不影响股市服务实体经济、满足实体企业融资需求的效果。
多年来,a股再融资的导向得到了充分发挥,但股市融资并没有被盲目强调。在实际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在市场上看到一些有利的改善因素。
比如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积极性明显提高,a股市场的潜在股息率或多或少有所提高。再比如,出台新规定升级版等配套措施,意在减少大股东变相减持的行为,降低市场频繁套利的风险。此外,股市退市率略有上升,但与年均上市率相比,a股市场退市率确实低得可怜。
股票市场的投融资功能应该处于持续平衡的状态,这将更有利于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但如果再融资功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直接的结果将是股市IPO融资需求大幅增加,上市公司再融资现象频繁上演,上市公司大股东频繁减持现金等等。但这些因素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基本覆盖了增加现金分红、提高退市率等有利因素。但a股市场要想获得实质性的投资信心,恐怕要努力减缓融资力度,降低减持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