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三大法宝 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2-02 02:26:58
分享:

货币政策,即金融政策,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控制和调整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各种方针、政策和措施。货币政策的本质是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采取“紧”、“松”、“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走向。

货币政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实现目标所使用的政策工具、监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目标和中间目标,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是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即“三大法宝”。

首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其最初的目的是防止银行大量现金运行时的金融恐慌和危机,从而保证银行的流动性和现金支付能力,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后来,存款准备金制度逐渐发展成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和银行信贷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其调整具有较强的公告效应,其涨跌是央行货币政策的预测指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具有强制性影响,一经公布,任何存款金融机构都必须执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虽然具有很强的通知效应和影响效应,但作为日常调整工具,不能频繁使用,否则会让商业银行感到无所适从。

其次,再贴现是央行拥有的最早的货币政策工具,也是商业银行获取资金的一种方式。商业银行在准备金不足的情况下,一个重要的补充方式是通过转让贴现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央行借款,或者以央行接受的抵押物作为担保申请贷款。央行的房贷通常是政府债券担保,商业票据也可以作为再贴现和房贷的担保。这两种方法习惯上称为再贴现政策。这项政策主要包括调整再贴现利率和确定哪些票据有资格贴现或抵押。就再贴现利率而言,其目的主要是影响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央行借款的成本,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数额,以达到调节社会资金供求的目的;就确定再贴现和再抵押票据的资格而言,主要目的是影响资金的使用方向。虽然再贴现政策工具是一种有效的政策工具,但在实施再贴现政策的过程中,央行处于被动的等待地位,缺乏灵活性。

最后,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央行在公开市场买卖证券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手段。公开市场操作通过银行系统准备金的增加和减少发挥作用。央行买入证券时,无论是由公众还是金融机构卖出,都表现出银行准备金的增加,使其处于扩张货币的地位;相反,央行卖出证券,无论是公众购买还是金融机构购买,都无异于从市场上收回资金,银行准备金的减少必然会收紧货币供应。此外,公开市场业务可以分为防御性公开市场业务和积极公开市场业务。前者是指央行买卖证券,仅用于抵消央行无法控制的因素对银行准备金水平的影响;后者是指中央银行为了改变银行准备金的总水平从而稳定社会经济而买卖证券。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该政策具有准确性、灵活性和主动性的优势。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皮肤 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