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造成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1-29 11:16:33
分享: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如何?留守儿童的成因是什么?

留守儿童的定义

留守儿童是指在父母或者其他亲属的监护下,连续外出工作三个月以上,并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家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近日,《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2019》在北京发布。截至2018年8月底,全国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比2016年减少205万人,96%的农村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

根据《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截至2018年8月底,中国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从地区分布来看,四川留守儿童数量最多,有76.5万,其次是安徽、湖南、河南、江西、湖北、贵州。上述七省留守儿童总数为484.4万人,占全国总数的69.5%。从监测情况来看,农村留守儿童96%由爷爷奶奶照顾,其余4%由其他亲友照顾。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2013年,全国妇联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测算,中国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人。2016年,据各部门联合开展的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统计,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16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为902万人。留守儿童数量在6102万至902万之间,原因如下:一是留守儿童的年龄期限。在过去的报告中,统计数据是基于18岁以下的人,但这次是基于16岁以下的人。二是统计范围的差异。旧报告中,父母一方外出被视为留守儿童,而新的统计方法中,只有父母双方外出工作,或者父母一方外出工作,另一方没有监护能力。与这两者相比,数字大幅缩水并不奇怪。父母双方留下的孩子:父母双方都在外地工作,由其他亲属监管。单亲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另一方离异或死亡或无监护权,由其他亲属监管。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超过1260万人,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超过2200万人。近年来,一系列不良“留守儿童”事件让人们对留守儿童的问题心理进行了深入剖析,增加了部分留守儿童的成长压力。其实并不是所有留守儿童都像报道的那样只有不好的一面。坚强乐观,自信懂事,天真活泼,爱玩爱闹,也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真实生活的写照。

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超过6100万(相当于英国总人口)。57.2%的留守儿童与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与父母双方外出。留守儿童中,79.7%由祖父母抚养,13%委托亲友抚养,7.3%不确定或无人监管。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农民进入城市,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享受不到父母的指导和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情感关怀和照顾。相对来说,他们倾向于走向发展的两个极端。有的孩子认知和价值偏差,人格和心理发展异常,有的孩子变得异常坚强勇敢。所谓穷孩子早当家。

留守儿童的成因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之间存在矛盾。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流动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是,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民工无法长期带孩子。究其原因,在于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以及制度形成的子女免费或低费入学,必须在原籍参加中考和高考的壁垒。农民工负担不起子女入学的高额费用,在农民工子女的简易学校就读时无法解决入学考试问题,这些群体的子女面临着两地教育内容转学后无法衔接的困境,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的出现。

2.从家庭意识来看,经济收入和孩子的教育是不平衡的。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在城市工作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为下一代的成长提供更为充裕的经济支持。然而,当农民工与子女的就学和教育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00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怕影响孩子上学”在第一、第二选择中仅占6.7%。其中既有生活压力,也有教育意识。但不同原因造成的结果是一样的,就是让孩子在不完整的家庭中长大,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化中长大。

3.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和孩子的教育需求是有差距的。外出工作的父母整天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所以对孩子的困惑、需求、沟通、兴趣等关注较少。在家里,他们的父亲或母亲忙于家务,对孩子教育的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人状态。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自我改变等方面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无法给予他们充分的精神支持和智力上的答案。

4.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课程设置不适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有更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更需要学校的帮助和引导,需要老师和集体的温暖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他们健全人格发展的负面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很少有组织和计划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仅是留守儿童所必需的,也是生活在社会快速变化、媒体快速发展时代的所有儿童所必需的。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皮肤 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