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的四条法则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1-19 00:13:25
分享:

1.要有说服力,对幼儿提出明确、严格的要求。

当你提出每一个要求时,你都应该提前仔细考虑,使之合理。根据孩子的能力,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当初我只是希望孩子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律。比如上课的时候,安静的坐着,以免干扰别人。然后,提出关于社交行为的要求,比如对别人有礼貌,向老师阿姨问好,接受别人的礼物,或者感谢别人的帮助等。

我问孩子的时候,注意具体,清晰,通俗,简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比如要求孩子对别人有礼貌。我这样跟孩子说:早上进公园的时候跟老师和孩子打个招呼;回家说“再见”;和别人说话要注意,别人说话不要插嘴;要要求孩子卫生,我说,我们要做卫生的孩子,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要求孩子午睡时把衣服裤子叠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这个要求是具体明确的,让孩子可以遵循。

2.不断鼓励孩子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的意志力是不可持续的,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我采取持续的鼓励来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比如大家都在午睡的时候,往往会有个别孩子起来小便,脚步很重。给他一个提示,提醒他改正;当一个孩子小心翼翼地走路时,他微笑着点头,以示他正在做正确的事情。另一个例子是魏,我们班的一个新生,他很胆小。他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做。对他来说,我们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我用各种方法鼓励他。第一,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上上面美术课的时候,让他发美术论文;午饭时间,让他分筷子。经过一两次练习。他的勇气慢慢长大了。然后,我训练他在公共场合说话的习惯。有一次我在学习儿歌《老师的手》,我问全班的小朋友:“老师的手能干什么?”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问完问题,我自觉地说:“老师要请一个勇敢的孩子来回答这个问题。看看最近谁比过去更勇敢?”当孩子们提到魏时,他大胆地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当孩子受到鼓励时,他们会有意识地停止那些不良行为,以便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快乐。

3.注意纠正幼儿任何小行为的错误

孩子们经常从小错误中养成不良行为习惯。这些事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有的孩子容易发脾气,趴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哭着喊着;当一些孩子喜欢玩某些玩具时,应该无条件地给他们...他们不能对这些行为采取姑息的态度,任其发展。小班刚开始的时候,孩子的习惯很差,不注意吃饭,四下看看,慢慢吃。另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之间的交流需求也增加了,吃饭时说话的现象也增多了。老师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如何调动孩子的内在因素,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才能让孩子变得被动主动,自觉遵守纪律?经过讨论,我们列出了标准,就是吃的小心,不说话,吃的快,不挑食。经过评估,我们得到了一朵小红花。老师也对全班的孩子提出了要求。进步大的也可以被授予“最佳餐桌”称号。进步的人多了,还能跑两个“最佳餐桌”。现在老师也不像以前那样处处提醒了。吃饭、说话、不注意、东张西望、吃饭慢等不良习惯减少了很多。吃饭不再是孩子的难题。

4.家庭合作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

近年来,家庭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趋势。而很多渴望孩子成龙,渴望女人成功的父母,只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而不注重孩子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这就要求家庭和幼儿园把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放在首位。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