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落在深海 南海首次发现鲸落 什么是鲸落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1-01 12:11:39
分享:

鲸鱼最早是在中国南海发现的

3月10日上午,“探索一号”船搭载“深海勇士”载人潜水器,在三亚牙洲湾科技城南山港码头启航。2日下午3时,“发现一号”搭载60名科学考察队员顺利返航。自3月10日起,本次航行完成了南大洋实验室资助的“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态系统关键过程及驱动机制”项目。

这次航行的重要成就之一是首次发现一条长约3米的鲸鱼在南海坠落。鲸坠是指鲸死后坠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与热液、冷泉一起被称为深海生命的“绿洲”。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这种生态系统。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多少鲸鱼倒下了?

专家表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现代自然鲸不到50只,具有长期观察价值。

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市场供应情况如何

海洋能资源通常是指海洋中可再生的自然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洋流能(潮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差能等。这些能源具有可再生、不污染环境的优点,是一种急需开发利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能源。

潮汐能、波浪能和海洋温差能是海洋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据估计,仅南海储存的温差能每年就能发电5亿千瓦时。利用海洋能发电不仅可以为我国沿海地区特别是岛屿和海上石油平台的能源供应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还可以用于反季节蔬菜大棚、水产养殖等辅助开发。

2017年,全国海洋产值达到77611万亿元,增长6.9%,比上年增长0.2个百分点;海洋GDP占GDP的比重为9.4%,与去年持平。海洋经济总量继续增长,占沿海地区GDP的近17%,比上年增长0.3个百分点,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海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海洋生产总值的4.6%、38.8%和56.6%,海洋第三产业结构连续六年保持“三、二、一”的趋势。海洋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比上年增长1.4个百分点,继续发挥海洋经济稳定器的作用。传统海洋产业升级,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中国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但结构调整的“阵痛”仍将持续。中国海洋经济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协调。发展布局有待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加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弱。海洋渔业、海洋造船业等传统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未来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由于海洋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海洋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海洋生态退化、海洋灾害和生产安全风险日益突出,这是中国海洋经济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十三五”期间,以提高海洋经济质量和效益为重点,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优化和升级,加快绿色转型步伐。为了进一步促进海洋经济提高质量和效率,国家海洋局计划到2020年推出10至20个海洋经济示范区。其思路是聚焦差异化发展的政策优势,使其成为新兴海洋产业的先导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和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从能源结构来看,中国是个富煤穷油少气的国家。1993年,中国首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6年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2009年,中国成为煤炭净进口国。中国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调整结构、提高能效、确保能源安全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能源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目前,虽然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和深海油气资源的开发潜力很大,但海洋石油开发不仅是一个能源勘探的过程,也是一个能源消耗的过程。

因此,利用海浪能、潮流能和温差能作为辅助能源或替代能源,不仅可以减少石油开采中的气体消耗,节约气源,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环境。此外,中国有6500多个岛屿,其发展所需的电力可以由海洋可再生能源提供,这是以“就地取能”的形式提供的。对于边境岛屿,有利于保卫海洋,保卫国家主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纳入“重大海洋工程”的“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是为了收集海洋空、环境、生态、资源等各类数据,整合先进的海洋观测技术和手段,实现高密度、多因子、全天候、全自动的全球海洋立体观测。它将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学研究、海洋防灾减灾、海洋污染防治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全国已形成国家、省、市、县级环境监测网络,拥有专业和工业监测站4800多个,其中环保系统监测站2200多个,工业监测站2600多个。300多个海洋环境监测机构主要隶属于国家海洋局、海军和地方省市。

2018年,船舶电力行业实现年增加值172亿元,比2017年增长12.8%。

图表:2016-2018年船舶电力行业增加值

数据来源:国家海洋局

更多详细分析,请关注中国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前景分析预测报告》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