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建筑 智能化建筑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智能建筑上市企业大盘点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31 09:30:20
分享:

如果你有幸从宇宙的外围看地球,就能看到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地球由亮变暗。这不是一场危机,而是一场名为“地球一小时”的环保活动。

这项活动始于2007年,一直持续到今天,并获得了许多国际认可。这也反映出绿色环保已经成为一个日益流行的概念,甚至是一项国际公约。

6月17日,中国节能环保周也在杭州举行,总结工业园区、城市节能、节能建筑、绿色照明等领域的节能模式和经验。可见这也是国家推进绿色经济的重点发展方向。

事实上,自2016年以来,中国越来越强调“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

绿色经济已成为大势所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化国家的快速转变。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源和环境也承受着巨大的负担。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放缓增长、优化结构的新常态,绿色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

2016年,“十三五”规划首次将“绿色经济”理念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2017年,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再次强调绿色发展理念,绿色经济成为中国国家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绿色经济的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建筑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到2015年,中国智能建筑市场将接近5000亿。在智慧城市的绿色发展规划中,智能建筑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市场份额不断增加。

建筑智能行业市场广阔空,但集中度相对较低。因此,艺鸥通过对上市智能建筑企业的梳理,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推理。

地理分布:北京居首位,其次是广东和上海

本次盘点的13家上市智能建筑企业中,总部设在北京的企业有4家,分别是同方、太极、天豪节能、嘉鱼。其次,广东有两个企业,上海和浙江。广东的企业是大石智能和竞争智能。位于上海的企业有华东电脑和燕化智能。位于浙江的企业正在处理裕友和银江的股份。其次,安徽、江苏、江西各有一家企业。

可以看出,智能建筑企业的地域性不强,分布在许多不同的省份,还没有表现出区域集中的趋势。智能建筑企业区域集中度低可能有两个原因:

1.行业广泛分布于各地区空,业主分散。

2.行业内的整体竞争主要是基于关系营销和成本竞争。在这种竞争模式下,本土企业具有一定的优势。

主营业务:既有建筑智能化系统改造

根据上表的统计,主营业务为既有建筑智能化改造的企业有5家,包括:太极股份、大石智能、赛维智能、Handing Yuyou、银江股份;三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建筑节能设计,包括:安徽中甸兴发、华东电脑、燕化智能;三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供热和空能源调控技术,包括:天浩节能、同方股份、金枝科技;主要从事照明和通风节能业务,以及建筑墙体、屋顶、门窗节能技术。

比例最大的五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其主要实现方式是通过建筑智能系统的集成设计,构建一个建筑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建筑能耗的实时监控,便于及时调整,降低能耗。

并列第二的是供热和空能源监管和建筑节能设计企业。新建筑的智能化设计在目前的业务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这可能是因为新楼盘涉及的产业链比较多,不仅仅是信息系统,所以做这方面生意的企业相对较少。

根据上市公司2018年年度财务报告,虽然大多数企业从事智能建筑业务,但并没有明确将智能建筑作为独立业务进行分离。更多的是将其融入智能城市业务或智能能源建设业务。

可以发现,智能建筑的市场已经很大,并且在不断扩大。然而,企业仍然需要对其运营进行更精细的打磨,并将其作为一个成熟的独立企业来对待。

收入状况:一个超级强,第一名遥遥领先

从企业市值来看,同方股份以278亿市值遥遥领先第二名,接近第二名市值的两倍。根据同方2018年收入报告数据,同方股份总收入达248亿元,其中智能建筑相关业务收入48亿元。

但市值排名前六的企业中,有四家是从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可见,既有建筑智能化改造市场火爆。但是除了同方,五家企业的智能建筑收入几乎和同方持平。

从智能建筑系统的构成来看,主要由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结构综合布线系统四部分组成。智能建筑企业可以从楼宇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切入智能建筑领域。

顶级智能建筑企业主要从事工程服务,专注于系统集成业务,但这也导致缺乏独家技术优势。在这种背景下,大公司的核心员工一旦离职成立新公司,更多的竞争主体将被分割,市场集中度难以进一步提升。

可以发现,目前智能建筑企业的市场属于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在领导的带领下,群雄混战。

结论:智能建筑符合国家绿色经济发展理念和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然而,建筑智能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诸多环节。

建筑智能化最初主要应用于酒店和商业建筑,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已经扩展到健身房、学校、金融机构、政府机构等。智能建筑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其智能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

在日益复杂的客户需求下,客户的个体需求能否转化为解决方案,核心技术优势能否建立,是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抢占市场份额的关键。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