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是什么节 3月12日植树节是为了纪念谁?植树节的由来和意义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29 17:49:03
分享:

3月12日植树节是纪念谁的?

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其实,今天是孙中山先生逝世周年纪念日。确定这一天为植树节。首先考虑种植季节;二是纪念孙中山一生倡导植树造林的成就。

植树节的起源和意义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在清明节插柳种树的传统。历史上,魏小宽是第一个在路边种树的人。据《资·同治鉴》记载,西魏废二年(公元552年),魏孝宽因军事工作被封为永州刺史。魏小宽上任后,发现官道上用来计算道路里程的土平台,暴露在风吹日晒下,特别是被雨水冲刷时,很容易坍塌,需要经常维护。为了节省国家开支,保护人民免受苦役,魏小宽下令永州官道上所有设置土台的地方都要重新种上一棵槐树。这样就不需要浪费人力去修地台,还能保护行人免受风雨。

植树不仅可以绿化家园,还可以扩大森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正式通过决议,将3月12日定为植树节。设立植树节是为了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中国把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与孙中山有关。

在中国近代史上,孙中山先生是第一个认识到森林的重要性并倡导植树造林的人。早在1893年,他在《李尚洪章》中就提出了“兴农重树轻畜”的强国思想。民国南京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任临时总统,1912年5月,成立农林部,下设中国植树节林业部,主管国家林业局事务。1914年11月,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颁布。

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事业单位、学校都要如期参加植树节仪式,植树。当年7月21日获批后,奉命全国如期遵守。从那以后,中国就有了植树节。

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逝世。1928年,为了纪念他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从那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每年的3月12日被指定为植树节。

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后,4月7日,国民党政府下令全国:“将旧历法中的清明节改为植树式,以纪念总理逝世”。1929年2月9日,农业和矿业部以部长令颁布了16个省植树暂行条例,以纪念总理逝世。国民政府行政院农业与矿业部部长易培基,积极倡导依照孙中山先生的遗志造林。1930年2月,他被介绍给行政院和国民政府。3月9日至15日的一周是“植树运动宣传周”,在孙中山先生逝世12周年之际举行了植树仪式。在北方地区,由于寒冷还没有消失,不适合植树,所以专门规定3月12日仍将举行植树方式,在周清明节当天举行植树造林宣传活动,部里将公布《省、市、县植树造林宣传周活动大纲》的七篇文章,以便全国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正式通过决议,将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孙中山先生去世的那一天被指定为中国植树节,这也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伟大成就,象征着他未实现的愿望将在新中国实现。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各国植树节的名称和时间也不同:日本被称为“树日”、“绿化周”;以色列称之为“树木元旦”;缅甸被称为“植树月”;南斯拉夫被称为“植树周”;冰岛被称为“学生植树节”;印度被称为“国家植树节”;法国被称为“国树日”;加拿大被称为“森林周”。

森林作为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生物,不仅是各种树木的组合,还维持着生命的复杂运作。树木吸收阳光的能量,将气体、水和营养物质转化为生命所需。森林滋养大气。简而言之,森林制造新鲜的气体。

森林最难能可贵的是它的自我表现。无论是工具的手柄,枯树,还是每一根活树枝,它记录着风吹过的声音,它总在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这就是为什么木头对人有吸引力,不仅仅是物质本身,而是一种同源共存,相互理解的精神。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美化家园,还可以扩大森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这是一个造福今世后代的宏伟工程。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