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由于技术落后,市场需求小,国内汽车安全带生产厂家不多,大部分是从军工和航天机构转型而来,主要生产一些常见的安全带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的安全带产品主要依靠进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乘坐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汽车安全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奥托立夫、天合光能、高田等跨国大型汽车安全带生产企业在中国建立合资或独资企业,投资建厂,实现本地化生产;与此同时,国内本土企业特别是民间资本开始进入汽车安全带领域,我国汽车安全带的生产能力基本能够满足国内汽车行业的发展需求。
目前,汽车安全带产品已经形成了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配送占据中低档次。中高档产品的主要市场份额。这种市场格局未来可能会改变,但是外资企业占据了高端产品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居民很难改变。外资企业占乘用车市场份额近70%,内资企业不到30%。其中,南京奥托立夫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占比超过20%,长春奥托立夫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和上海天河企业安全系统有限公司市场份额均超过10%。目前,汽车安全带CCC认证企业123家,其中CCAP认证企业96家(含3家),但从增速来看,增速在逐年下降,工业企业间的并购正在加剧。到2016年,中国将有41个海外和55个国内汽车安全带行业。2015年新增企业3家,其中2家为注册企业新增组装项目。总体而言,企业数量从2011年的104家增加到12家,达到127家。
随着汽车安全带需求的旺盛,本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国外集团也加大了抢占中国汽车安全带市场的力度,投资也逐渐向独资化发展。产品方面,中高档车辆配备的预紧和限力安全核心技术由外资企业掌握,本土企业主要以生产和销售普通安全带为主。配套方面,外资企业不仅实现了国内合资企业的配套,还加入了本土汽车企业(如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的配套体系。但当地安全带厂商的配套设施仅限于数量有限的国内政策性企业,主要供应中低档车型。可以看出,外资企业在国内销售收入结构中占据明显多数,本土企业需要加大市场拓展力度。
想了解更多汽车安全带行业的专业分析,请关注中国普华研究院的研究报告《2017-2022中国汽车安全带行业供需预测及投资潜力研究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