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 专家详解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首套房”认定标准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28 05:13:15
分享:

继10月1日首次发布“提高起征点”的减税奖金后,备受关注的《个人所得税特别附加扣除暂行办法》22日正式出台,标志着我国全面分类结合税制改革迈出关键一步,释放出惠民的积极信号。

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房租、赡养老人——如何扣除六项与亿万人相关的特别附加税扣除政策?扣多少?纳税人能减多少税?记者采访了一些权威专家详细讲解。

儿童教育

每月1000元的定额从新技术人员的教育中扣除

孩子上学,父母减轻负担。根据《暂行办法》,纳税人子女全日制教育相关费用按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扣除。

父母可以选择一方扣除100%的扣除标准,也可以选择双方分别扣除50%的扣除标准。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更改具体的扣除方法。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一注意到,与之前公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暂行办法》在学历教育具体涵盖的高中教育一栏下增加了“技工教育”。

“这样,从小学、初中,到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再到大专、本科、研究生、博士生,涵盖了学历教育的所有阶段和类型。”她说:“这传达了无论你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国家都会一视同仁。”

此外,暂行办法规定,3岁至小学入学时处于学前阶段的儿童,也可按每人每月1000元扣除。

继续教育

当月400元或当年固定扣除3600元

同等学历的扣除期限不得超过4年

根据暂行办法,纳税人在中国境内的学历(学位)继续教育费用,在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期间按月400元扣除。获得本科及以下学历继续教育的个人,符合规定条件的,可选择从父母或本人中扣除。

但是,税收优惠不是“无限期”的。根据规定,同等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得超过48个月。专家认为,这样既能满足大部分继续教育的需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被钻空。

非学历继续教育,纳税人接受技术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可在取得相关证书当年扣除固定金额3600元。纳税人应注意保管相关证件和其他检查材料。

大病医疗

限额提高到8万元,家属也算在内

《暂行办法》规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与基本医疗保险有关的医疗费用,扣除医疗保险报销后,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结算时在8万元限额内扣除。在之前征求意见稿中,限额为6万元。

相比征求意见稿,最关心的是扣分方式的改变。纳税人发生的医疗费用,可由其本人或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疗费用可由父母一方扣除。

“这很温暖,很有必要。”刘一说,如果纳税人身患重病,他的收入水平通常会下降,他可能达不到减税标准,享受不到相关的减税政策。允许配偶抵扣可以有效减轻纳税人家庭负担。

首套住房贷款

每月最多扣1000元是20年

房贷更重,税收也会减少。《暂行办法》规定,配偶单独或共同使用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或住房公积金在中国境内为自己或配偶购房所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费用,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当年按每月1000元标准扣除,最高扣除期限可为20年。

值得注意的是,《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第一套住房贷款”的定义,即以第一套住房贷款利率发放的住房贷款。经夫妻双方同意,其中一方可以选择抵扣,具体抵扣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不变。

夫妻双方婚前买房如何扣首套房贷?《暂行办法》明确了贷款利息费用可以由购房人按照100%的扣除标准扣除,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分别按照50%的扣除标准扣除。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斌表示,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暂行办法》对抵押贷款利息扣除中的一些概念和情况做了更清晰的界定,更加详细,易于实施和操作。

房租

每月定额分为三个档次,扣除800元至1500元

房贷可以还,房租也可以还。根据《暂行办法》,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无自有住房发生的房屋租赁费用,可按以下标准扣除:

——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

——除第一项所列城市外,市辖区内注册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

——注册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细心的人会发现大城市的扣款标准比征求意见稿有所提高。张斌表示,暂行办法吸收了征求意见时租金扣除标准偏低的建议,适当提高了第一、二城市的租金扣除标准,其中第一城市从每月1200元提高到1500元,第二城市从每月1000元提高到1100元。

对于已婚人士来说,房租到底能不能扣,取决于他们的“另一半”。根据《暂行办法》,配偶在纳税人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的,视为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有一方可以扣除房屋租赁费用。

此外,纳税人及其配偶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同时享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的特殊附加扣除。

对老年人的支持

标准定额每月扣除2000元

可以和兄弟姐妹分享

根据暂行办法,纳税人供养一名或多名抚养人的抚养费,独生子女可按每月2000元的标准扣除;非独生子女可以与兄弟姐妹分享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每人分享的金额不得超过每月1000元。

需要注意的是,随军家属是指年满60岁的父母和去世的爷爷奶奶。

给你算一笔账

一万元的税很少一个月赚两万,减税超过70%

增加6项特别附加扣除,意味着进一步减轻纳税人的税负。即使每个人的具体扣除水平不同,如前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所述,加上专项附加扣除后,总扣除水平肯定会明显高于5000元,从而进一步减轻人民负担。

根据新规定,记者算了一下账:假设李在北京工作,是独生子女,有一个上小学的孩子,父母60岁以上,没有在北京买房,租房,正在读在职研究生,他可以享受四项特殊附加扣除:子女教育、继续教育、房租、养老。

假设李月薪20000元,不考虑“三险一金”,今年10月1日税制改革前,按每月基本成本降低标准3500元计算,每月应纳税3120元;10月1日以后挣的工资,按照每月5000元的基本成本扣除标准和调整后的税率表,要缴纳1590元的税,税负水平降低近50%。

在此基础上,李在2019年1月1日后取得工资后,享受特殊扣除,其中子女教育费1000元,继续教育费400元,房租1500元,养老费2000元,共计4900元。

这样,李每月应纳税额减少到800元,比今年10月1日以后的1590元税额有所降低,税负减轻49.7%;比今年10月1日税制改革前的3120元应纳税额少2320元,税负水平降低74.4%。

从这个计算,假设李在同一个家庭月工资在10000元以下,加上自己的情况,2019年1月1日后领取工资后,李应纳的税几乎为零,享受特别附加扣除。

相关问题的答案:

1.特殊附加扣款有哪些处理方式?

答:特殊附加扣款可以在单位日常生活支付工资时按月扣缴税款时办理,也可以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由员工自行申请“结付”。

2.员工第一个月做扣款需要注意什么?

答:员工首次享受时,向用人单位填写《个人所得税特别附加抵扣信息表》,用人单位在每月发放工资时为员工办理特别附加抵扣。

3.六种特殊附加扣除可以每个月都处理吗?

答:不可以,子女教育、继续教育、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职工可以选择在单位支付工资薪金时按月享受特殊附加扣除政策。但单位按月享受的特殊附加扣除政策,不包括重疾医疗扣除,需要来年自行“结算支付”。

4.如果员工未能及时向单位提交扣款信息,下个月能否补报?

答:单位根据员工提交的专项附加抵扣信息,按月计算应预扣预缴的税款,并向税务机关办理全体员工的全额纳税申报。如不及时报送,也可在随后的月份上报,单位将在当年剩余月份补缴工资,不影响职工享受特殊附加扣除。如果员工A在2019年3月第一次向单位提交其4岁女儿正在上幼儿园的信息,员工可在单位3月份发放工资时,从子女教育支出中扣除3000元(1000元/月×3个月)。

5.一年内没有时间向单位上报扣款信息怎么办?

答: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员工未及时向单位报送抵扣信息,导致单位代扣工资和工资所得税未抵扣或未全额抵扣的,可在当年剩余月份向单位申请补充抵扣,或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向汇款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最终结算申报时申请抵扣。

6.来年还有哪些情况需要自己处理?

答:比如员工不愿意向用人单位提交相关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或者没有工资薪金收入,但有劳动报酬、报酬、提成收入,或者有大病医疗费用,可以在下一年度自行办理“最终结算”。

7.申请专项抵扣后需要保留哪些材料供税务机关参考?

答:儿童教育:国内教育不需要保留特殊资料,国外教育需要保留国外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资料。继续教育:职业资格继续教育需要保留技术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住房贷款利息:需保留住房贷款合同的贷款还款费用凭证。房屋租赁合同或协议。赡养老人:非独生子女采用约定或指定的扣除金额时,方可保留分享协议。

8:大病医疗费用可以扣除哪部分?

答:扣除的是医保目录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医保报销后个人支付。具体而言,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与基本医疗保险相关的医疗费用,扣除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疗保险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且不超过8万元。

9.重疾医疗扣费需要保留哪些文件?

答:需保留与患者医疗服务收费、医疗保险报销相关的票据原件或复印件或医疗保障部门出具的医疗费用清单。

10.重疾就医的申报时间是什么时候?

答:重疾要特别注意就医。由于大病医疗金额在年度结算和支付时扣除,新税法(即2019年)实施第一年发生的大病医疗费用只能由员工在2020年办理。

11.个人特别附加扣款信息的填写方式有哪些?

答:个人特殊附加抵扣信息的填写方式有三种:纸质表格、电子表格、远程税务端口(包括APP和WEB)。

12.我在哪里可以拿到纸质表格?

答:纸质表格的获取方式有三种:一是从附近任何一个办税服务大厅获取打印好的信息表格。二、去单位负责办理特殊附加扣款的部门。三、登录国家税务总局或各省市税务机关官网,下载电子表格,自行打印。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