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曾 李石曾:影响当代中国的沉默巨人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27 04:04:12
分享:

以中国教育为终身职志,影响当代中国思潮、学术而至实际政治的教育巨擘,只有两人: 蔡元培、李石曾。蔡、李同时代人,若论留法,李比蔡早上五年,还是第一个留法学生。他们不但同在北京大学;蔡为校长,李为教授。李尚接下蔡担任中法大学校长。又先后担任过北平大学校长、北平师范大学校长、故宫博物院理事长及院长、北平研究院院长等职。若论家世显赫;实际资助教育和青年、创办中法大学和接引中国青年到法国“勤工俭学”,为国家造就无数人才,实质影响到中国政治。李或有过之。胡适之当然也影响思潮和学术,但他并不是终身以教育为职志的人。

旧世家的新人物

李石曾以字行,原名李煜瀛。出身显赫的世家。据清史记载这一家:自明代居于山西,后迁于河北高阳。高阳李氏自李国普中式进士,开始科名鼎盛而成仕宦世家。李国普諡号文敏;子霨諡文勤;再传至李敏启,为太常寺少卿;李鸿藻更显赫,历咸同光三朝诸部尚书而至太子太傅、大学士;在明清一代即宰相,可称相国;諡文正。是文人从政最尊崇的諡号。有子焜瀛、煜瀛。李氏昆仲虽来自传统世家,但会当清末乱世,却极思改革社会,接受新潮思想。同响往当时普鲁东、克鲁泡特金等之无政府思想。李石曾并翻译“克鲁泡特金回忆录”,和法国著名地理学家、乌托邦主义的雷克吕的著作。他认为科学和教育,能为落后的中国扫除腐陋的成规和传统的偏见;并可建立一个与时代同步的新社会。李石曾从小得慈禧太后的欢心,收为义子,赐三品官;惟终李一生,未穿清服。并在一九零六年加入同盟会,反对专制腐败的封建王朝。为创建民国四大元老之一。可见李的人格独立,不依傍权势。

民国成立后,李石曾仍一本初衷而献身教育。其兄则从事实业兴国,都只对国族、社会尽其责任,未见名利的私谋,高风亮节,世所少见。

带动社会改革的风潮

李石曾生于公元一八八一年,中国丧乱以启列强瓜分企图,但亦是慈禧太后权利鼎盛之世,德宗尚未亲政。一九零二年石曾先生二十一岁,如果他想为官,别的不谈,只以慈禧的义子言,就可以飞黄腾达。但他却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到法国留学,是中国留法学生第一人,同行尚有张静江和夏坚仲。初入孟达顺莪农学院毕业后入巴斯德学院、巴黎大学,成为中国留法著名的生物学家。还在李石曾求学的年代,孙中山已将组织的“中兴会”改为“同盟会”;翌年,李石曾就参加该会从事打倒清廷的革命工作。同年和吴稚晖组织“世界社”;以出版、研究、教育。社会四项事业为立社的目的。一九零七年,蔡元培也到了法国实行俭学,当时李石曾已成为巴黎大学出身的生物学家了。

我们从“世界社”成立的目的看,李石曾致力于出版事业,来配合他唤起国人对中国积弱的的研究,以教育来达成社会的改革,以建立新的社会为目的。这都是相辅相成。李石曾认为,戏剧对社会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他认为要打破传统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垄断的中国剧场,必须注入新的思潮,带动传统社会的改革。他以“世界社”杂志的两期开始介绍西洋戏剧。并第一个翻译当时法国流行的讽刺社会的独幕剧“鸣不平”,对阶级、职业的贵贱有深刻的描写。此剧后来在中国演出,更名为“黄金塔”,就是法国原著的“鸣不平”,。李石曾又翻译了三幕名剧“夜未央”。李石曾得当时主演该剧的女主角 De Sanoit的介绍,与原作者廖抗夫认识;并得他为译本写序。

李石曾的译本把法国舞台剧带进中国,引起了翻译西洋剧的风潮;以后有马君武翻译德国名剧“威廉退尔”;曾樸翻译法国雨果的“梟歟”;陈睱译的挪威易卜生的“傀儡家庭”等。打破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垄断了中国社会剧场。表现了真实的题材、新颖的场景和表演形式。李石曾又把中国的戏剧介绍到西方剧场去,通过法国的音乐大师拉格伊;连同他翻译马致远的“汉宫秋”、“黄粱梦”介绍到法国。中法戏剧交流又是从李的介绍始。他的确相信戏剧对社会的影响。一九三零年他又致力于创办“北平戏曲专科学校。

从“勤工俭学“到”中法大学“

一九一一年,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在十月十日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孙当选临时大总统。一九一二年中华民国政府正式成立。李石曾并不热衷政治活动,他认为要建立一个新国家、新社会,要培养人才为第一要务。“百年树人”对教育长远的规划,更需要像他这些不计眼前名位者的献身,为新国家、新社会造就人才。他完全了解国家自鸦片战争开始已,历七十二年的丧乱,让国家负担大量青年出国求新知当无可能。凭他个人在法国的经验和人际关系,于一九一二年与吴玉章在北京发起成立“留法俭学会”。第一次将他的教育理想写进会章;“改良社会,首重教育”、“造成新社会、新国民”。他热心为青少年的留学出钱出力,和向各界筹募,并常到法国为留学生安排工作和各校选读的课程。一九一六年,他成立了“华法教育会”,在他的组织和交涉下,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零年间,先后分二十批共一千七百人到法国勤工俭学。包括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一九二零年,已有许多学成归国的学生,回来协助李石曾将北平碧云寺原有的“法文预备学校”扩充而成“中法大学”,隶属“世界社”兴办教育下的“世界大学”。一九二一年,复在里昂成立“中法大学海外部”。北平的“中法大学”本部先后增设“孔德学院”、“服尔德学院”、“居礼学院”、都经政府命令立案,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摇篮,影响至大。“中法大学”首任校长蔡元培,继之为李石曾、李书华、李麟玉。至一九五零年与华北大学工学院合并始结束。在法国的“里昂中法大学”以李石曾之努力,获法国以庚子赔款捐出兴建,以法国为主管。中国留学生有一百三十一人获得博士学位,六十人获得工程师文凭。他们大多学成归国,成为我国科学界、教育、文化‘艺术的中坚。该校至一九五一年始停办。

超越党派的巨人

李石曾不空谈教育理想,他以务实来实现它。一九三三年的“北京晨报”刊出他的教育观:一。俭学与工学相结合;就是勤工俭学结合当时国情,打破了少数官费生的纨绔子弟的陋习。这也是打破传统垄断教育的习气,鼓吹起近世半工半读的克难刻苦精神,造就了大批留学生。二。学理与实用相结合。近世大学已有所谓Co-op大学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机构实习。加拿大著名的滑铁卢大学等就是采取学年中一半在校上课,一半到相关企业、机构实习。李石曾的先知先觉提早了半个世纪。三。身体力行、兼全并重。就是提倡苦干求实效。四。以天然优美的学习环境和工作,代替学校之假期与游艺,将学校设于风景区。他认为:办学还应结合四个元素:严谨、求实、科学、民主。

李先生几乎是民国史上一个完人,一生孜孜矻矻于造就青年的教育事业,心无旁骛。只要有益于人群社会或国家民族的,他都不辞劳苦,甚至独任艰巨,而从不夸功逞能。过去有人非议他的翻译无政府主义论调,引入这种荼毒人心的邪说。殊不知石曾先生崇尚自由民主,奉膺“人民有知的权利“,他当时介绍这一种新的学说,并不等于他信服他它,赞成它。如他出身于传统封建家世,却终身信奉孙中山学说,并不因提携过的人飞黄腾达而心存异志。“菜根谭”有言:“看得开名利,便可超凡”。李先生几可称民国完人,大概与此有关。

近日读到“高阳李氏”的网页,对这一位影响当代中国的沉默巨人,兴起我将这些零零碎碎的史料,整理较为有系统的初步陈述,作为历史存真的开步。实际上,去年底我已读到石曾先生的侄孙女李洁珣部分相关的传记,并带到台湾国民党中央党部的党史馆,向馆长建议为这一位开国元勋出单行本。馆长也认真看过,也认为有此必要。可惜党史馆没有经费,只可搁置下来。我想,如果不是党同伐异,像李石曾对当代对中国的影响,早已超越党派的巨人,国民党党史馆的馆长,向一个热心推荐党元老的中评委没有说谎的可能。我后来再向台湾、香港一些出版社问询或推荐,都基于商业的投资报酬而未果。倒希望国内有广大读者市场的公私出版企业促成。试想;直接间接接受李石曾恩惠的组织,机构或个人,连他一本传记都无法出版,真是负德负恩说不过去的。

先生生于一八八一年,终于一九七三,享寿九十二岁。晚年有田宝田为伴,当时台湾尚艰苦,先生没有其他照顾,生活生计桎梏,恐非当年输財兴学时始料所及。我在学生时代尚及见,他已是老境颓唐了,时代辜负了他!不禁掷笔三叹!

编者按:高阳李氏学社网址为:www.coinlish.org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