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895年2月11日的晚上,59岁的丁汝昌在刘公岛上写完给李鸿章的最后一封信,交待完所有后事,端起了一杯泡着生鸦片的酒杯,一口吞下。
吞食生鸦片会引起急性中毒,丁汝昌只觉得喉头一阵阵苦涩,瞳孔缩小,血压猛降,全身不住抽搐,随后陷入半昏迷状态,他在痛苦中徊徘了整整一天,到12日晚上,口吐黑血,脸色惨白,终因呼吸麻痹身亡。
丁汝昌
当天晚上,李鸿章外甥、管带张文宣亦服鸦片随他而去。
在他们之前4天,43岁的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已经用同样的方式自尽。
2月14日下午2时,道员牛昶晒在海军军官程璧光陪同下登上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在舰上的军官会议室里签署了降约。
17日上午10点30分,在西方诸多媒体的目击下,日本联合舰队鸣炮21响,开进威海卫,北洋海军残余的“镇远”、“济远”、“平远”、“广丙”4艘舰被日军收归,下午4点,经日军允许,练习舰“康济”号带着丁汝昌、刘步蟾等人的棺木,驶向烟台,日本联合舰队降半旗并鸣炮致哀,伊东祐享带领日军舰队敬礼,目送“康济”号远去。
甲午惨败后,中国再无海防可言,等到日军全面侵华时,可怜的海军已经只能靠凿穿沉船来阻碍日本海军在长江前进了。
北洋海军覆灭,标志着中国海军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低点。
一直延续了近一百年。
贰
40年后,1935年,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来了一位大鼻子的中国学生。
格拉斯哥大学创建于1451年,是地球最古老的十所大学之一,建立了英国第一个造船系,造船学中的海事海洋工程国际上非常有名。
那个大鼻子中国人祖籍江苏句容,在北京出生,这年刚刚18岁,名叫杨槱,是特意从中国万里迢迢跑来学造船的。
杨槱还年幼时,举家迁到了广州,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到处是各种来来往往的商船,杨槱同学生于这样船来船往的环境,9岁就登上铁制轮船航行,开始对造船有兴趣,还在高中二年级,他就写出了论文《广州造船简史》
---真正的牛人都这样,从来不含糊,是能从头牛到尾的。
杨槱的名字是孙炳文取的,孙炳文当时住在他家隔壁,和民国时期这样的牛人为邻,可以看得出杨槱家境不错,念完高中,家里人为了满足他的志向,把他送去英国攻读造船。
在格拉斯哥读书5年,杨槱学习十分努力,他后来回忆说:
总是争取比别人做得多一些,每天固定学习到晚上十一点半。
勤奋的杨槱同学在英国巴克来克尔造船厂实习时,从放样间到船体钢材加工间,再到铆钉作业台,几乎做遍了造船的所有工种,打下扎实的造船知识。1940年3月完成学业时,荣获了一等荣誉学士学位。
1940年,德国纳粹闹得正欢,英国需要造船精英,多家公司邀请杨槱加入,杨槱拒绝了,抗日战争中破碎飘摇的祖国急需他这样的技术型人才,于是万里迢迢奔赴重庆。
杨槱在当时内地的最大造船厂——民生机器厂担任副工程师,1943年5月,重庆商船专科学校由交通大学接办,杨槱被聘为副教授、次年被提升为教授。
1944年11月,杨槱应邀赴美国学习造船,并在费城海军船厂监造“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等舰船长达一年之久,掌握了美国造船业的第一手情报。
曾经的费城海军船厂
新中国成立后,杨槱历任同济大学教授和造船系主任、大连工学院教授和造船系主任等职务。1955年,大连工学院造船系并入交通大学造船系,杨槱又回到了交通大学工作,从此就留在了上海,
1981年,杨槱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是我国在造船领域评选出的首位院士。
杨槱院士写了一堆造船学的著作,还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其中有的也成为了院士,最著名的两位海军弟子,分别是: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总设计师朱英富
刚好一页页翻开了中国海军的新篇章。
叁
黄旭华生于1926年,广东海丰县人,家里是乡医世家,他小杨槱9岁,年轻的时候,是一位超级大帅哥。
12岁时,因日军侵华,名校聿怀中学迁入揭西,黄旭华和兄长步行四天到达聿怀中学,在这读了两年书,不久日军逼近,聿怀又要搬迁,在梅州广益中学读了一年,1941年,坚持“要读就读名校”的黄旭华,又走了两个月的路,到达桂林中学,通过桂林中学入学考试,顺利入学。
这一年,未来的中国第一艘航母总设计师朱英富,才刚刚出生。
桂林中学当时有许多名师,包括柳无垢、许绍衡、巴小泉等,黄旭华在这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且无师自通学会了口琴、扬琴、小提琴。1944年,狗娘养的日寇阴魂不散,又逼近桂林,黄旭华匆忙毕业,这次没地方跑了,只有重庆有好大学,当下他又经广西、贵州,再次走了两个月的路,到达重庆。马拉松之王黄旭华先生来晚了,错过了大学招考时间,没关系,一路名校读过来的黄旭华在先修班呆了一年,第二年就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交通大学学习造船。
就是在这里,成为了杨槱院士的学生。
杨槱微笑着点了点头,等待着他的第二位学生。
朱英富的人生要顺利得多,他读书时已经是新中国,不用像另一位学霸黄旭华那样在战争中巅沛流离,1958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船舶系,1966年研究生毕业。
学船舶制造的黄旭华毕业后从过几年政,到1953年,他感觉自己不是块从政的料,还是想搞技术,当年就想办法调到了船舶工业管理局,跟随辛一心从事船舶设计与制造,后来又去德国进修了一段时间,专注苏联舰船仿制,1957年开始接触潜艇技术,跟随前苏联专家学习潜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但到了1958年,黄旭华先生的职场之路,再也浪不起来了,这一年,他接到了一项重大机密工作,奔赴中船重工研制核潜艇。
马拉松之王黄先生即将开始他一生中最久远的一次长跑。
1954年,美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1957苏联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核潜艇可依靠强大的机动性和隐蔽性发起核反击,是一国国之重器,一块高尔夫大小的铀块燃料,可以让核潜艇航行6万海里,同样里程,如果用柴油做燃料,则需要近百节火车皮的柴油。
“鹦鹉螺”号
1958年4月到7月,中国向苏联索要承诺过的核武器与核潜艇,苏联提出要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以及在中国领海组建联合舰队作为交换,中方认为苏联企图军事控制中国,并没有答应,1958年6月,中国第一座实验型原子能反应堆开始运转,聂荣臻元帅遂在27号起草了《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核潜艇的报告》,很快得到了批准,中国决定自己制造核潜艇,黄旭华因为有仿制苏式潜艇的经验,被选中参加中国核潜艇的研制。
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四位总师合影
当时研制核潜艇异常困难,是真的没有任何资料,黄旭华回忆说:
连核潜艇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要靠到国外报纸杂志里零零散散找资料。
因为中苏在1960年7月16日就彻底交恶,苏联撤出所有专家,销毁部分技术图纸,但在交恶前,核弹与导弹研发过程都曾有苏联提供过的模型与部分资料,因此中国的核弹能最先搞出来,而核潜艇发明时间晚,苏联人自己还没有玩溜,等到交恶时,还没有交接过任何信息,从零开始研制核潜艇看起来希望渺茫。
但面对困难,中国人特别轴,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