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一作),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琳琅临沂,后迁居山阴,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兼善历书、草书、楷书、行书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
故事一: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农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在会稽山的兰亭,与当时的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聚会。大家轮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并公推此次大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于是《兰亭集序》横空出世。遥想当年盛会,名士云集于兰亭,该是多么有想像力的一件事情!
《兰亭集序》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聚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汉。时喜时悲,喜极而泣而悲,文章也随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语言简淨而意味深长,突出的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且其文字玲珑剔透,琅琅上口。《兰亭集序》成为名篇佳作当之无愧。
【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脩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脩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爲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絃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间,以爲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脩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爲虚诞,齐彭殇爲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说明:据说王羲之的真迹早已不存于世,唐代精摹本历来被当作真迹看待。由于年代久远,且本帖久负盛名和王羲之其他墨迹一样,对它的摹刻年代一直有不同的推断,有称宋摹的,有称唐摹的。据此,我们不做深究,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欣赏到一代书圣之遗宝,足以。
故事二:东床快婿
琅琊王氏在晋代可谓权倾一时,炽盛隆贵。王羲之的祖父王正为尚书郎,父亲王旷淮南太守,曾倡议晋室渡江,于江左称制,建立东晋王朝。堂伯父王导为东晋的宰相,闻名于世。另一位堂伯父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帅。乍一看,王家俨然是东晋屈指可数的的豪门大士族。
晋代士族大姓都非常重视门第,在婚姻上讲求门当户对,当时的大士族郗鉴想与王氏家族联姻,就派门生到王导那里去。王导喜,就让来人到东厢王氏子弟处挑选。门生逐一观察了王氏子弟后,回去向郗鉴汇报说:“王氏的诸子弟都不错。他们听说郗家派人来选女婿,一个个都衣著整齐、神态矜持。只有一个在东床上袒胸露腹地吃东西,好像没有这回事一样。”郗鉴听了,说:“这正是我要找的佳婿。”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在东床上袒腹而食的正是王羲之,结果呢?结果就是郗鉴将女儿嫁给了他。“东床快婿”的成语就由此而来。
王羲之 - 《行穰帖》
楷书 《黃庭经》
故事三|书成换鹅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位老妪养了一只鹅,鸣生很动听。王羲之想买而老妪不卖。于是有一天王羲之带著亲友坐著车来观鹅。老妪听说王羲之要来,就把鹅杀了,煮好了等著王羲之来。王羲之因所爱之鹅因其慾看而死,感慨惋惜了多日。山阴有一位道士,善养鹅。
王羲之去他那裡观鹅,非常高兴,坚持要买鹅。道士说:“如果你肯给我书写一部《道德经》,我就把这群鹅都送给你。”王羲之欣然允之,书写完毕,带著一笼子的鹅欢喜归家而去。说到做到,不以势欺人,合理换取心爱之物,哈哈!果真是个好青年。
王羲之 -楷书 《乐毅论》
《乐毅论》是三国时期魏夏侯玄撰写的一篇文章,文中论述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名将乐毅及其征讨各国之事。"以待田单之徒,长容善之风,以申齐士之志。使夫忠者遂节,通者义著,昭之东海,属之华裔。我泽如春,下应如草,道光宇宙,贤者托心,邻国倾慕,四海延颈,思戴燕主,仰望风声,二城必从,则王业隆矣,虽淹留于两邑,乃致速于天下,不幸之变,势所不图,败于垂成,时运固然,若乃逼之以威,劫之以兵,则攻取之事,求欲速之功,使燕齐之士流血于二城之间,侈杀伤之残,示四国之人,是纵暴易乱,贪以成私,邻国望之,其犹犲虎。
既大堕称兵之义,而丧济弱之仁,亏齐士之节,废廉善之风,掩宏通之度,弃王德之隆,虽二城几于可拔,覇王之事逝,其远矣。然则燕虽兼齐,其与世主何以诛哉。其与邻敌何以相顷。乐生岂不知拔二城之速了哉,顾城拔而业乖,岂不知不速之致变哉,顾业乖与变同,由是言之,乐生之不屠二城,其亦未可量也。
草书《十七帖》
【 东晋 王羲之 行書《快雪时晴帖》 】麻纸,23×14.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此贴为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书迹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形成特有的节奏韵律。
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现存此帖一般认为是唐代摹本。如今则收藏于台湾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行書《姨母帖》
【 王羲之《平安帖》】亦称《修载帖》,与《何如帖》、《奉橘帖》两帖连为一纸,也称“平安三帖”。台北故宫藏。原文: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来,无由同,增慨。注:帖文部分字迹残损,释文根据《王羲之志》补出。
《何如帖》
《奉橘帖》
草书《平安帖》三帖卷彩图
旃罽胡桃帖-大英图书馆
東京國立博物館公布,新發現書聖王羲之書跡的唐代摹本。摹本定名為“大報帖”,共有三行24個字。
王羲之-《其书帖》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