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这个季节,正是农村炒玉米花的时候。
小的时候吃的玉米花,不是机器蹦出来的,是用家里做饭大铁锅炒出来的。
那阵子,农村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每家都是一帮孩子。人口多,做饭的锅就大。衡量锅的大小用“印”来划分,一般人家用是七、八印左右,人口多也有用十印,十二印的,生产队做豆腐是二十四印的。炒苞米花就是用这做饭的铁锅。
原始的农业时代,玉米的品种很单一,一种是传统的笨玉米,人们都叫它“牛尾巴黄”,棒小,白瓤,小黄粒,用老农的话讲:有玉米味,是炒玉米花的最好的原料。还要一种玉米是当时新研究出来的品种,学名记不清了,只知道叫“大马牙”,棒大,红瓤,大长粒形状像马牙,产量高,水分大,不好吃,老百姓说它没有玉米味,炒玉米花很少用它作原料,它不但炒出来的“花”少,不好吃不说,还一时半会炒不熟。
在秋天收玉米的时候,各家就有意识地开始选留冬天炒玉米花的玉米穗,选籽粒饱满,没有虫子嗑,拴好吊子挂在屋里的棚杆上凉晒。那时候生产队都自己留玉米种子,挂在各家棚杆上保管,讲究的人家对队上的玉米一穗不动,也有贪小便宜的人家总偷队上的玉米吊子炒玉米花。我父亲管我们特别严,多少年来我们家没有动过队上一穗玉米吊子,队长特别信任我们家的,屋里给生产队挂的玉米吊子也多。
炒玉米花很有讲究,有的人家会炒,炒出来的全是花,白花花的,好看,又脆又香,口感好。有的人家不会炒,炒出来的全是“哑叭豆子”,也就是说玉米没有爆出“花”来,只是把玉米粒炒糊那种,硬邦邦的,吃的时候格嘴。能够炒出来好的玉米花,选择的玉米一定要好,水分要少,干的程度嘎嘎的,同时,炒的手艺说道也不少,在当时的农村也应该算手艺人了。
炒玉米花时,需要加一些炒料,沙子是最常用,先把沙子炒热,达到滚烫程度,然后,将幔杆上挂的玉米搓下来,倒进去,不停地翻动。随着“噼哩啪啦”响动,玉米花就象浪花一样,不停浮在翻动滚烫的沙子上。用沙子炒的玉米花,由于沙子滚烫热度,使玉米粒受热均匀,炒得出来的玉米花格外酥脆,嚼一下,米香溢满口腔,荡漾满身,别提有多么美妙。
用沙子炒玉米花时,一定要用筛子把沙子筛出去,防止吃玉米花时,让沙子咯到牙齿。也有人家喜欢用高粱壳来炒玉米花,炒出来的玉米花虽然没有沙子炒出来的也非常爽口。最好的炒玉米花的人家,什么佐料也不加,在玉米花出锅前,洒上稀释的糖精水,苞米花吃起来香甜可口,谁都喜欢。那时,能够放糖精水的人家很少,没有人家舍得花钱买糖精来炒苞米花。我父亲就说,炒玉米花吃,是败家子,不顶饭,闲嘎嗒牙。
父亲说的一点不假,冬天夜长,那时候没有电视,就一个可以听响的有线广播小喇叭,响到九点就停。人们打发时间就是左邻右舍凑在一块闲聊。炒上一锅玉米花,大家围着火盆,有的人抽着大烟袋,有的人卷着“蛤蟆头”叶子烟,天南海北,古往今来,素的,荤的,无所顾忌一顿神侃,一直到三星偏西才回家睡觉。那些年,生活太苦,隔三差五能吃上玉米花咂咂嘴,也算改善胃口了,是满高兴的事。
在农村吃顺了口,离开了农村以后,我也经常上街买点玉米花尝尝鲜,但是,就是感觉味道不一样。以前是大铁锅玉米掺沙子炒的,“花”大,脆,香,还多少有点甜。现在街里卖的是用压力锅蹦的,“花”倒是比以前炒的大,也挺好看的。就是不爽口,有其名没其实,很像假冒产品。
为什么先进的生产工艺,玉米花怎么就不香了呢!我反复地琢磨,好像懂了:那时候的玉米开的花是整个身心开的花,花即笑,是玉米打心里往外笑,身心绽开的花。现在玉米的花是靠压力强迫它开花,就象捅胳肢窝让人笑一样,真心的笑和假笑就是一样!
是啊,世界上有些道理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