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继杰 非科班出身的逆袭之路,手握80多篇SCI,10篇CNS!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24 09:03:41
分享:
无名之辈我是谁继续追谁的光荣不是伴着眼泪— — 《无名之辈》从无名之辈到蜚声中外。从本科毕业,到造纸厂工作,再到清华教授。从石油化工到医药,再到生物院士。手握80多篇SCI,10篇CNS,被引用12000+次。就是这样的一位科研大牛,一次次突破自身局限,在科研道路上不断突破想象。ONE柴继杰,不折不扣的制浆造纸专业出生,相比科班的生物专业学生,起点太低。毕业后在丹东造纸厂做了四年造纸助理工程师,科研又晚人一步。因为勤奋好学的人品,在艰苦环境中仍能自学成才,被破格录取进入施一公团队。初入团队的柴继杰,被吐槽连最基本的PCR都不会。施一公说他英语太差,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但面对现实的曲折艰辛,柴继杰坚持了30年,从未放弃。

TWO1987年,柴继杰进入造纸厂工作。工厂环境艰苦,工作量大。学习的时间全靠自己休息时间挤。别人放假出去娱乐放松,他就窝在自己的宿舍里埋头苦读。即使当时考上了研究生,他也没有停止勤奋苦读的状态。1997年,柴继杰终于拿下了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的博士学位后。这时他已经毕业十年了。在博后的这段时间里,他才真正接触到生物医学。面对全新领域,他又给自己定下新的方向和目标,不断钻研。经过6年的努力,1999年,终于考上普林斯顿大学,进入施一公门下。他的年龄,比施一公还要大上一岁。

在施一公的团队里,他当时是科研基础最差,英语水平最差的那个。施教授称呼他为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水平。相比长篇著作傍身的同门,他实在太普通。但柴继杰没有放弃自己,一边听从教授的教导一边暗下苦功。不是天赋型选手,就靠努力。

他每天睡很少,花大量的时间在文献阅读上。每天坚持学英语看报纸。不仅培养自己做科研的兴趣,更注重总结自己学习心得。从第三年开始,才慢慢开窍,第四年才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虽然起步慢,但也算找到了门道,得到施一公教授的肯定。

THREE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30年的学习坚持终于让柴继杰走进公众视野。

2017年,号称德国诺贝尔奖的“洪堡教席— —国际研究奖”在柏林举办了颁奖典礼,柴继杰教授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该项荣誉的人。他个人获得了500万欧元的资助,折合人民币约3800多万元。

柴继杰教授长期从事先天免疫和植物受体激酶相关蛋白质复合物结构方面的研究,为防治植物病害以及研发治疗炎症疾病等药物提供了重要基础。通过他的这一项研究,有望将医学、生物化学和植物学领域的研究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于医学界来说意义非凡。

2019年7月11日,柴继杰课题组最新的研究成果,关于植物受体激酶FER识别配体RALF的分子机制,得到了审稿人及Nature期刊编辑和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 这项新的工作极大地推动了领域的发展,他们证明了一个细胞壁相关的GPI膜锚定蛋白LLG与受体激酶一道作为一类植物肽类激素的受体。这是一个全新的受体配体结合范式,将在相关蛋白的研究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

FOUR

一个人的出生或许无法改变,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自己和后代。

柴继杰教授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他成为逆袭的代名词。“逆袭”听起来很爽,但背后却是无数个星辰与日夜。

当你抱怨文献太难不能理解时,想一想是否自己懒癌发作,将阅读文献的时间一天天往后挪;当你下定决心坚持阅读学习时,是否一个热搜就吸住了你的眼球;当你纠结是否要转行转专业时,有一群正在坚守默默努力的人,最终成为了“柴继杰”们。

柴教授说,在科研之路上勤奋是必须的,时刻想要了解“为什么”,才能做好科研。

了解科研“为什么”,就需要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文献的每一章节和每一段落表达的思想就是不同科研领域里每一细节的体现。没有一帆风顺的道路,面对晦涩难懂的文献, 难以驾驭的外文期刊,让小狗阅读来替你扫清障碍。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