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大学生群体作为未来人才资源构成的核心部分,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新一代建设力量,其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必将对社会文明的进步与社会道德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班级活动作为大学生个体与他人、社会接触和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有效、潜移默化地达到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良好功效。在活动中,大学生可以广泛地接触自然、接触他人、接触社会,活动空间扩大,人际交往增多,从而使他们能够体察社会生活,了解他人身上的良好品质,懂得社会的道德准则,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思想感情、正确的道德观念、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民主、合作、竞争意识;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相互督促与合作,培养关心同学、爱护同学、帮助同学的高尚情操,激发他们树立荣辱观、义务感、责任心;可以通过尝试实践中的各种考验,体验不同的结果感受,进一步磨练他们的思想和意志,从而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顺境与逆境、成功与挫折、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最终达到个人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诉求的融合。
二、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马克思说:“只有完善的集体,才能造就完善的人。”意思是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班级活动作为一种在校大学生进行集体生活的主要形式,对增强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作用与功效是不言而喻的。在班主任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开展一系列让学生自行筹划、组织、分工和合作的班级活动,使学生们进一步亲身体会到自己的思想言行对周围同学的影响,从而增进班级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逐步认识到个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别人负责,进而逐步提高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并树立或重构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自由与纪律、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等各方面关系的意识。继而营造和谐融洽的集体氛围,逐渐将众多的个体思想情感和目标聚集为班集体共同的思想情感和目标,变生活图享受、学习不刻苦、组织散漫、纪律松懈、不关心他人、狭隘自私、甚至个人主义的思想意识为自觉地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并把自己的言行与集体荣誉联系起来,把自己融合于集体之中,最终把集体目标内化为个体的成长目标,从而达到集体与个人同步发展。
三、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拓展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当前高速发展、高度竞争的社会对人才方面的需求,不仅仅是对其专业知识的认同,还是对其综合知识结构的考量,而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更是要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此,大学生要具备广泛的知识范畴,除其自身的努力奋斗外,还需外界力量给予其学习的机会与场所。班级活动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可以在活动过程中使大学生主动或者被动地去接触新事物,感受新领域,传递新信息,并从中获取立足社会、开拓事业所需的多行业知识与经验。从而使大学生不但能够巩固课堂所学并加以深化,还能更多地了解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弥补课堂所学之不足。又能使同学之间进行必要的探讨切磋,互相启发,弥补个人先前所学的不足,从而丰富个人的知识领域,拓宽知识面,进而增强他们感知和适应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使之最终成为促进社会发展所需的“后备人才”。
四、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优化大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不同于枯燥的政治说教,也不同于传统的课堂讲解,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真实生活,更加贴近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加能够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这就使我们能够引导他们的成长路径,促使他们得到良性发展。由于当前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其个性夸张且迥异,又因其家长的高度重视和自身努力,使之具备了一种乃至多种特长。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既能避免那些忍受不了院校里清规戒律的学生逃到缺乏温暖、缺少引导的歧途上去,又能使他们各自找对自己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作用;既能使那些爱文学、好体育、善书画、嗜科技的不同兴趣爱好者和懂管理、善组织的能力特长生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又能使老师们较清楚地了解到每个人的长处与短板,从而可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既能使那些外向的、善于展示的大学生们得到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与舞台,又能使那些内向的、不善交往的大学生们走出自己的“圈子”,步入班集体的“洪流”中;既能促使大学生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个体特长得到进一步发挥,身心得到愉悦与发展,又能达成教育之最终目的——素质教育。
五、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往往比任何外来力量的干预都来得更为直接、更为有效。这是因为他不但获取了所需的知识与经验,更懂得和掌握了如何使自己进步的方法。为此,通过开展班级活动,进一步锻造大学生的自主能力是可行的,也是必需的。当大学生个体把自己置身于班级活动时,他会切实感受到活动所营造的和谐与进步氛围,会深刻体会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会自然地把活动中的表现与自身的利益、自身的荣辱以及自身能力的提高联系在一起,同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给予主动的关心和积极的参与,以体现自身在班集体或者活动中的价值。这就促使大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在活动中加强了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学习乃至自我管理的能力,并且也能激发他们在下次活动中自主地参与制定并努力完成班级活动计划,进而达到缩小与他人差距或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的目的,最终“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当然,良好的自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还需在众多的、有意义的班级活动中及在班主任的引导和激励下逐渐得到培养与加强。
六、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和发展
所谓班风、学风,指的是一个班级整体的学习、思想、生活作风。班风、学风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想品德状况。实践证明,开展班级活动,非常有利于良好班风与学风的建设。一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班级活动,可以使集体中大多数人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意志情感、精神状态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导向,使之成为班集体不成文的、自觉的行为规范。马卡连柯认为:学生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因素。它对大学生的影响,往往比老师个人的力量大得多,有效得多。可以战胜不健康的观念,打击歪风邪气,让错误的言行站不住脚,如其一旦出现,也会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舆论围攻和谴责,从而保证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始终占据优势。二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班级活动,可以使优秀的大学生个体脱颖而出,形成“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在班集体中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调动同学们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积极性,形成人人争上游、个个当先进的局面。这样,不仅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也必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