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音乐节目盛行的年代,这是个流行音乐爆棚的年代,这是个儿歌彻底衰败的年代?
首届麦咭儿童音乐节将于6月1日、2日在长沙洋湖垸湿地公园举行,但不少人有疑问:在属于孩子们的节日里,在属于儿童的音乐节上,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童音”吗?当《采蘑菇的小姑娘》《小螺号》不再被孩子们传唱,现在的孩子们在唱什么歌呢?
为此,潇湘晨报联合金鹰卡通频道推出儿歌专题策划,邀你和孩子们一起,聊聊过去及现在的儿歌。
本报记者沈参周诗浩长沙报道
时尚加流行,也可以是儿歌Style
“现在的儿歌创作不好做,媒介虽多,但可为儿歌所用的平台太少,我们甚至只能陪着赚吆喝。”
被外界称为“中国新儿歌之父”的儿歌创作人彭野,已创作200多首新儿歌,曾担任过中央电视台儿童歌曲大赛评委,甚至拥有了自己的儿歌品牌,但谈及儿歌目前的现状,他给出了以上的结论。
彭野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是那首登上2011年春晚的《爱我你就抱抱我》。他认为,大家的观念还只是让儿童在学唱儿歌的过程得到教育,还是以说教为主,忽略了孩子真正的内心表达。但是谈及现在孩子流行《最炫民族风》、《江南Style》这类成人歌曲的现状,彭野提出了自己的反问——
为什么孩子就没有唱“江南Style”的权利呢?
Q1儿歌一定需要承载教育意义吗?
首先是快乐,而不是一定要学到什么
儿歌《爱我你就抱抱我》2011年上了央视春晚,很多人因此知道了这首歌。其实,这首歌是彭野在2005年创作的,“如果没有中央电视台的儿童歌曲大赛,这首歌就不可能让春晚导演选上,那么可能它被大家认识的时间还会推迟。”彭野说道。
这6年的滞后期证明了什么?“证明了一个好的宣传平台是多么的重要,这6年里我向很多人很多平台推介过这首歌,但结果都是被婉拒。大家都说,‘儿歌怎么能这样写?怎么动不动就是亲啊、抱啊?’”彭野这样分析这首歌屡屡碰壁的原因:“因为现在圈内的儿歌创作主流观念还是说教,很多老一辈的儿歌创作人都坚持着一个原则,儿歌就是要有教育的意义,很多家长也是这个观念的支持者。其实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个出发点并没有照顾到孩子的真正内心表达,孩子想从儿歌中得到的不仅仅是道理,还有关于他们童心世界的投影。”
前些年,彭野带着《爸爸妈妈听我说》这首歌参加一个儿歌音乐比赛,当时他突发奇想对歌曲做了一些小改动,临时加了街舞元素,“结果表演到一半,下面的老专家就批评说,‘好好的儿歌怎么可以这么改?’”除此之外,彭野还收到过“作品没有文学性”“歌词太直白露骨”等批评,“我都承认,我也接受。但我制作儿歌的目的首先是希望能让孩子快乐,而不是一定要让孩子学到什么……比如1到10的10个数字,可以把它变成一首歌,这里面可能教育的意义并不大,但孩子们在听歌的过程中会很快乐,在快乐中又间接地学会了数数。”
Q2儿歌一定不需要时尚流行元素吗?
有时代感、不说教,孩子们才会喜欢
因为曾经做过流行音乐,彭野对于当今孩子喜欢传唱流行歌曲的现象并不反感,“我从来不限制孩子唱什么样的歌,比如ladygaga,或者前段时间流行的‘江南style’。你能说《最炫民族风》这些歌传达的思想不积极向上吗?不能吧?那为什么孩子们就没有演唱这样歌曲的权利?”
但是确实有很多家长不认同孩子唱流行歌曲,怎么办呢?“那我们可以改编啊!用类似的旋律,配上适合孩子年龄的歌词。就像治水时那种盲目去堵的措施,这是行不通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去疏通。”
彭野口中提到的“疏通”,其实就是“将流行音乐的创作手法,运用到儿童歌曲的制作中来。”因此在新儿歌的旋律和制作方面,彭野认为,“时尚和流行元素必不可少,要有时代感,孩子们才会喜欢。内容上也不能只是大而空的说教,要让孩子们在听歌的过程中觉得很快乐,这样的效果最好”。此外,彭野还会尽可能地去丰富曲风,民族的、说唱的、舞曲的都可以为儿歌所用,“我还尝试把经典的老歌改编成时尚的儿童歌曲,比如《歌唱祖国》《我爱你中国》,甚至我还在做方言类的儿歌。比如长沙话的儿歌,长沙的小朋友学起来就会特别感兴趣,觉得有意思。”
往昔多渠道推广的“黄金时代”
创作了《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七色光之歌》等经典儿歌的著名作词人、中国儿童音乐学会理事李幼容,晚年一直在进行儿歌的推广。在他看来,上世纪80-90年代,从创作到演唱到推广都在蓬勃发展。李幼容创作的不少儿歌,都诞生在上世纪80年代,那时堪称儿歌的“黄金时期”,“80年代社会进入转型时期,各种思想出现,思想解放也刺激了音乐界,无论是创作还是演唱者都非常多。”除了创作以外,当时儿歌的推广与宣传渠道也很丰富,他回忆,当时每年会组织不少征歌的活动,“电视台有相应的儿歌栏目,团中央、文化部会举办不少征集儿歌的活动,当时有一些杂志,也有开辟专门的儿歌栏目。”
现在靠儿歌吃饭有点难
经营着自己儿歌品牌的彭野,是因为女儿的出生才开始关注到儿歌的创作领域,创作的动力有了,作品也出来了,但之后环顾目前的环境,彭野只能有苦难言,“现在媒介多到应接不暇,广播,电视、网络、手机……可是能真心实意为儿童服务的媒介有多少?那少部分能够为儿童服务的弱势媒介,相较于为成年人提供娱乐服务的媒介而言,前者的能力和影响力太渺小了。”最重要的宣传渠道也没有完全打通,彭野介绍说,现在中国从事儿歌创作的还是以老音乐人居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做这个,为什么?因为扛不住,你做成人的音乐见效更快。其实我现在就是处在一个陪着赚吆喝的位置,很尴尬。”
奶爸马可:孩子不该屈从成人的体系
马可虽然时常陪着孩子唱《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这样的欧美老童瑶,但是提及自己童年时期的儿歌,他开门见山地说不是很喜欢,“因为它们的旋律和曲调都比较单一,虽然听起来舒畅,但容易腻”。马可的女儿不但会唱《小兔子乖乖》,也会唱一些国外的儿歌,“他们接触的东西比我们小时候多太多了”。
马可认为,现在的孩子,有了很多的自我表达,“比如我女儿有时选择自己的方式和曲调来演唱一首儿歌,唱出属于她的味道。这种演绎方式是我们当时做不到的,所以我很尊重她,孩子的世界本来就不该屈就于成人的评价体系”。马可觉得孩子选择歌曲就像捏橡皮泥,他们捏出来的形状千奇百怪,却自得其乐,“我觉得这样挺好,就该尊重他们的选择”。
这些歌声串起时代的回忆
儿歌和其他所有歌曲一样,都充满了时代感和记忆。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我爱北京天安门》词作者金果临,对新中国成立各个年代流行的儿歌以及特点进行了回顾和点评。在这些熟悉的名字里,有多少能勾起你儿时的回忆?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儿歌童谣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涌现了大量反映这个时代儿童生活的童谣,歌颂毛主席、歌颂党歌颂祖国,提倡热爱劳动的歌曲大量涌现,其中不少歌曲成为了经典。
代表作:《小燕子》《上学歌》《劳动最光荣》《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丢手绢》《娃哈哈》《让我们荡起双桨》《劳动最光荣》《少年先锋队队歌》
点评:这个年代的儿歌有一个特点,传播渠道不多,但是影响范围却很广,一方面是因为建国初期的国内环境大为改善,教育成为关注重点,这时候创作儿歌的人也很多,大家都很热情,歌颂新时代,歌颂新生活,当然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
上世纪60、70年代——这个时代歌曲出现了分流,一部分延续50年代风格,革命歌曲、歌颂祖国,另一部分则是反映儿童日常生活,充满了童心童趣。其中的不少经典至今仍在校园里传唱。
代表作:《我爱北京天安门》《红星歌》《爷爷为我打月饼》《红星照我去战斗》《种太阳》《采蘑菇的小姑娘》《妈妈的吻》《铃儿响叮当》《小鸭子》
点评:《我爱北京天安门》就是这个年代创作的,创作这首歌时我刚出完一期黑板报,而那期黑板报的报头就是天安门。因为当时孩子们的业余活动也很多,很多歌曲的创作者也会与小孩子在一起,经常参加我们的活动,以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所以他们创作的儿歌贴近生活,情感也很饱满。当然,那个年代还有不少与政治挂钩的歌曲。
上世纪80、90年代——儿歌发展进入繁荣期,“革命”元素和政治元素在减退,反映孩子生活的歌曲增加。这一时期的儿歌含有很多教育性,童稚、童真、童趣表现得非常到位。随着电视的普及,影视作品、外来动画片、台湾校园歌曲受到追捧,到90年代末,流行音乐开始进入,成为“主旋律”。
代表作:《小螺号》《七色光之歌》《歌声与微笑》《阿童木之歌》《蓝精灵》《黑猫警长》《外婆的澎湖湾》《世上只有妈妈好》《聪明的一休》
点评:改革开放后,对于儿歌来说最大的改变无疑就是外来事物的冲击,比如一些日本动画片的主题曲,即使动画片的歌是外文的,但是大家也会哼唱这个旋律,传唱度很高。还有《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这些台湾民谣,也在那个年代传入大陆,而这些歌被传唱,我觉得主要是胜在旋律方面,有一股很清新的感觉。所以这个年代的儿歌,更像一个包罗万象的花园,各式各样的风格都有。
2000年以后——电脑的普及以及音频技术发展,儿歌的创作加入了不少流行元素,流行歌曲当道,儿歌的传播度减弱,经典曲目大多来自电视剧。
代表作:《白龙马》《别看我只是一只羊》《吉祥三宝》
点评:新的儿歌大多来自于动画片,口号式的歌曲减少了,但是儿歌的创作也相对减少,现在还在写儿歌的不到10个,儿歌的传播途径也变得狭窄。
——李幼容《七色光之歌》词作者
《采蘑菇的小姑娘》最有名
这些不同年代伴我们走过童年的音符,你还记得多少?5月29日,潇湘晨报联合大湘网发起了有关“儿歌记忆”的调查,截至30日23点,共收到近700名网友的答案。其中,超过9成是成年人,《采蘑菇的小姑娘》以391票荣登榜首,成为大家最熟悉的儿歌。新时代流传颇广的动画片歌曲《别看我只是一只羊》仅获32票。
对于现在的儿歌,大家普遍表示不熟悉。52.53%的网友表示,现在身边唱儿歌的小朋友已经很少,近2成网友更是直言很久不曾听到儿歌。
而对于孩子们的音乐选择,52.23%的网友会选择教孩子们唱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有340名网友认为,只要歌词健康向上,是不是儿歌,完全不重要。记者沈参周诗浩
金鹰卡通飞行幼儿园,大班。有关儿歌的个案调查从这里开始……
当天的采访,一位小朋友提到《最炫民族风》,瞬间迎来全班同学的应和。有位小朋友唱了一首《送别》,也引来不少同学的合唱,但他们大多数都表示,不喜欢这首歌,“因为好慢的,要死不活的”。记者提名了《小燕子》《采蘑菇的小姑娘》等歌,却被几位小美女“鄙视”了,“这么幼稚哦”。孩子们自动地为这些儿歌划定了一个合适场合,“在表演节目的时候,就唱这些歌,什么《王老先生》《春晓》,出去了就不唱了”。
他们不爱唱儿歌的N个理由
1.我觉得我有点早熟,儿歌不太适合我了。
2.《最炫民族风》又好唱又好听,我们都喜欢……
3.儿歌,好幼稚的!我这么大了还唱儿歌啊。
4.每次跟大人去KTV,都没人唱儿歌,我一个人唱好孤单的啵,就跟着他们学。
5.舞蹈课里会教《我的歌声里》,我觉得很好听的。
6.《两只老虎》,老虎没了耳朵就是残疾老虎呗,有什么好奇怪的,还要唱两遍,真是的。
7.我不喜欢唱歌,我喜欢演戏,我要当演员。
8.每次我表演《爱情买卖》的时候,大人会表扬我,我唱《两只老虎》,他们就不理我啦。
9.儿歌都是合唱,要等别人一起,好麻烦的。
10.儿歌反反复复就是那两句,没意思,一点也不洋气。
11.每次听流行歌的时候,都觉得他们说的就是我想说的,已经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了。
12.什么是儿歌啊,《荷塘月色》算不?
大人答·为啥要学?
“现在的孩子接受能力很强,学什么都快。他们更喜欢有点新元素、动感一点的歌,像我们卡通频道每年会创作不少儿歌,像少年摇滚什么的,他们也很喜欢听,但没有形成趋势。至于流行歌曲,小孩子都喜欢模仿大人,像我们小时候穿妈妈的高跟鞋啊,唱《流星雨》啊,可能并不
懂那些意思,就是觉得洋气好听,所以现在也很正常。”——小燕子姐姐
“现在的儿歌都不太好听,虽然说有童趣,但有的确实比较幼稚,可能两三岁的孩子愿意学,大了他们就觉得没意思了,哪像我们那时候,到了六年级还有比较好听的儿歌。”——杨女士
[个案]李锐:儿歌匮乏?是他们的世界丰富了
主持人李锐的女儿“跳跳”今年四岁半,“在家里面经常就是我弹琴她唱歌,各种都会唱”。在他看来,孩子年纪小,但有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甚至还会创作,“自己看到什么就唱什么,比如有客人来,就会唱‘客人来到家,快进来喝茶’,还蛮押韵的”。孩子唱流行歌曲,李锐认为“无伤大雅”,“有些流行歌曲表现的元素也很好,孩子们喜欢是正常的,时代在变化,没必要想得那么严重,我们那时候,《月亮代表我的心》还是‘黄色歌曲’呢”。
“儿歌匮乏”的说法,李锐不能认同,“我们那个时候是没那么多渠道也没那么丰富的资源,你只能学唱儿歌,那些儿歌就流传得比较久比较广。但现在,他们的世界太丰富了,能够学习的东西和视野都很广,所以没有出现什么特别流行的儿歌是正常的,比如说小时候玩洋娃娃,芭比娃娃很流行,但现在没那么流行了,你能说小孩子的玩具比那时候少了吗?”
大人答·都学了什么?
“他们也唱儿歌,因为觉得很新奇,但到了休息的时候,他们自己唱的歌都是流行歌曲了,有几个小家伙比我会唱的还多。”——毛老师“每次我说小朋友唱首歌听,他们就会唱《爱情买卖》《我的歌声里》这种,我也很惊讶。我会跟他们说很好听,但是你要是唱首《小燕子》我会更喜欢。但他们说觉得儿歌不洋气。
——小燕子姐姐“有段时间孩子学会了《我的歌声里》,有次回家就跟我说,妈妈,某某某已经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了。某某某是他们班上的一个小男生,把我笑死了。” ——陈女士
调查样本
地点:金鹰卡通飞行幼儿园和儿童节目录制现场班级:幼儿园大班至小学四年级学生:40名年龄:5—10岁调查方式:随机
这些影响了孩子
1.家长影响 52%
渠道1:父母的手机铃声是孩子学习的第一来源,将近一半的孩子表示,他们学的《最炫民族风》《爱情买卖》都是跟着爸妈手机学的。
渠道2:家长车上的音乐。把《烟花易冷》唱得很动情的小杰说,每天上学听一遍,放学听一遍,“两天就晓得唱了”。
渠道3:爷爷奶奶给他们哼的歌。
2.电视节目 22%
渠道1:《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中国新声代》等节目出现的歌曲。
渠道2:卡通片里的歌曲。
3.学校 16%
学校里小伙伴们一起学的歌,学校里中午放学时放的音乐。
4.社会影响 10%
渠道1:大街小巷里的音像店、服装店播放的歌曲。渠道2:早上或放学时听到的广场舞的音乐。
大人答·在哪儿学的?
“他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每天要学英语,还有一些辨识课、故事课,所以我们幼儿园每周只有一节音乐课,都是我们老师自己备课的,一般还是以前那些老的儿歌为主,《虫儿飞》《上学歌》《蜗牛与黄鹂鸟》,还有一些节日应景的歌,像圣诞节会唱《圣诞颂》。”
——毛老师“现在的孩子跟我们那时候不一样,他们学习的渠道来源太广了,像我们那时候可能就是从学校的教材、电视剧、卡通片里学,但他们现在很多都会上网,能够接触到网络这个大千世界,所以你完全无法掌控他们在学些什么。” ——小燕子姐姐
“我不晓得她是哪里学的,我们反正也都不会唱歌,也没人教她,好像六七岁的时候就会唱很多流行歌曲了。手机铃声?我手机铃声是《荷塘月色》。”
——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