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新中国的仿制之路
饱受战火的中国,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陷入停顿,时间轴跳入新中国成立后。所有卡友几乎都知道,我国从1949年成立以来,无论是乘用车领域、商用车领域还是军工用车领域全部需要进口。直到1956年,解放CA10的出现才打破了我国无国产车的历史。当时国内汽车工业一穷二白,最流行的做法就是利用国外进口的老载货汽车进行手工仿制和改装。从此,揭开了中国近三十年的仿制之路。
雷锋同志和他的CA10
1957年,一汽又开始研制新的军用越野卡车型号CA-30,载重4.5吨并且具有越野和涉水性能,这辆车仿制自苏联1958年开始生产的ZiS151的改进型ZiL-157,可谓一代神车。
1958年,“大跃进”的号角响彻云霄,传遍了全国的每一个角落。汽车行业同样出现了遍地开花,全面“大跃进”的局面。为跟上“大跃进”的步伐,国家各项建设又急需汽车,为此,济南汽车配件厂提出试制汽车的建议。
1959年上海市货车制造厂仿照国外的很多车型,并且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款平头中型卡车SH141,载重4吨,6缸86马力汽油发动机。
作为中国最早的重型卡车生产厂,济南汽车制造厂在1960年4月即试制出了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型8吨重型卡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朱德元帅为此亲笔题写"黄河"两字!
60年代末,河北的长征汽车制造厂仿制捷克斯洛伐克的太脱拉,研制成功载重量分别为10吨和12吨的XD250,XD160两款重型卡车。
1962年,一汽参考Gaz-53ka开始自主开发解放的换代产品,在1964年试制出了载重量5吨解放CA140,因为这款车有很多独立的设计,所以也被认为是第一款真正自主研发的卡车。
1962年上海汽车制造厂参照日本王子牌1.5吨轻型载重汽车,自行设计制造2辆交通牌SH120型1.5吨轻型车。搭载直列4缸汽油发动机,最大75马力,排量2.29升,压缩比为7,使用燃料为66号汽油。
1965年,川汽基于贝利埃生产的越野载重8吨的红岩CQ260,
1966年,南汽也研发了平头载重3.5吨中型卡车WD35型,也就成了后来的红卫140和钱塘江140。
1966年,北京汽车制造厂研制了北京130型轻型卡车,载重量2吨,外型参考丰田Dyna和上海130,发动机搭载苏联产Gaz M21轿车的2.4L 4缸发动机,输出75马力。
1966年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生产的东方红665型,基于法国贝利埃GBC,越野载重5吨。
1968年湖北十堰成立了第二汽车制造厂,也就是老一辈所说的二汽,二汽在一汽的基础上又推出了东风EQ140。
同时,二汽也在CA-30A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了越野载重2.5吨,6x6结构军用越野版的EQ240和改进型EQ245,越野载重3.5吨。
1968年,安徽巢湖汽车配件厂利用进口散件推出了巢湖130 2吨级平头轻型卡车。同年,巢湖研制出HF440型六缸120马力汽油发动机,以这款发动机,在改进巢湖130的基础上,又推出了载重量3吨的HF140,同时巢湖汽车配件厂改名为江淮汽车制造厂。
1968年,柳州机械厂基于北京130型轻型卡车,换装了自行研制的风冷汽油发动机,生产了柳州130型,不过并没有量产。
1968年北汽试制成功第一辆重型军用越野卡车。
70年代,载重量能够达到6-6.5吨的哈尔滨140型和湖南702型,仿自菲亚特OM-X系列。主要装备于导弹部队的二汽8x8的越野版卡车。
1969年,上海货车制造厂也研制成功15吨级的交通牌的重型卡车SH250和SH361(载重15吨,结构为6×4驱动3桥10轮、发动机最大输出217马力,车速每小时75公里。
70年代生产的湖北牌HB161型15吨。
1970年推出越野载重5吨军用8x8越野版JN262。
1977年,由青岛汽车制造厂生产的QD141型汽车,这是仿自三菱653型4.5吨柴油卡车,
1983年又推出了载重量5吨的CA15。
1982年,具有低油耗性能35马力的CA6110A型柴油机研制成功。载重量5吨CA141于1983年定型,1986年开始量产,这也是最后一款完全由解放“自主研发”的卡车。
小结:从运动式的造车热潮,到各地拜师学艺的引进仿制,再到汽车工业基础发展,基本实现了卡车“有条件的自给自足”。小编仅仅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代表车型,背后的企业和汽车人做出的贡献,只能待后续整理。
如有您也有新中国卡车发展过程的一些故事,欢迎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