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高考状元,大家脑海中第一时间会浮现,那些犹如神仙一般存在的学霸形象。
他们数学英语成绩至少140起,分分钟吊打全班其他同学;语文成绩存在太多主观因素,但依旧高得吓人;其他科目的分数更是让人望尘莫及。
这样的学霸,一路顺风顺水,考入名牌大学并不稀奇。
但如果一个曾经倒数的学渣,凭借自身的努力和不服输的精神,最终来了一个华丽丽的蜕变,那就值得说道了。
获得高考状元
难道差生就没有自己的春天?郑恩柏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没有人可以定义自己,我命真的由我,不由天。
从菜鸟到大神:少年学渣的进阶之路因为缺乏系统科学的学习方法,郑恩柏在高一高二的时候,成绩很差。全年级排在200多名,班级成绩更加差强人意,成了班上的倒数几名。
高手如云的学校,郑恩柏这样的成绩算是普普通通。
不要说名牌大学,就连一般的学校可能也很难考上。而且郑恩柏当时的成绩,随时有被挤出班级的危险。
但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不断想对策,找方法。
仔细梳理学过的知识框架和体系,谦虚地向老师请教问题,和优秀同学探讨学术知识,认真做好各科笔记,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规划自己的学习之路。
到了高三以后,郑恩柏的成绩稳步提升。
凭借良好的心态和扎实的积累,在高考中取得了760分的优异成绩。
真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理科状元,最后选择了人文气息浓厚的北大郑恩柏,一个理科状元,最后的选择是北京大学的中文系。
究其原因,大概是这个少年对文学,一直爱得深沉。
北京大学
对于他来说,高中三年,最快乐惬意的休闲时光,就是在繁重的课业学习之余,读上几本书籍,念上几首小诗。
郑恩柏,热爱阅读,钟爱思考。他喜欢鲁迅、林清玄的散文,会在读过徐志摩的诗后写下自己的随笔随感。
他写作文,不拘泥于考试的条条框框,字里行间透露出独属于他的恣意和洒脱。
当老师让全班同学以故乡为主题写作时,大多同学的文字千篇一律,只有他另辟蹊径。
清秀的少年
郑恩柏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和文学研究者,他向往的一直都是北大中文系。燕园的清风,未名湖畔的虫鸣,是他学习困倦之时,内心深处最大的慰藉。
初中校长说他很有灵气,绘画比赛,征文比赛,文艺比赛,各种活动,郑恩柏全都积极参与。到了高中,作为语文课代表的他,才情和文艺气质丝毫未减。
别人写文章是为了应付考试,只有他是出于纯粹的兴趣爱好,是发自真心的热爱。
郑恩伯学习法:学习没有捷径,找个本子把不会的记下来很重要经历了长时间的低迷时期,郑恩柏在劣势中,慢慢摸索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比如勤记笔记。
无论哪个学科,记笔记都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拿语文来说,郑恩柏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好,针对这一学科的学习,他准备了好多笔记本。
他的英语笔记
一个本子用来积累素材,比如平时点滴生活中,突然一闪而过的想法和灵感,为写作也好,应试也好,做好充足的准备。
一个是专门的笔记本,随着学习和做题的深入程度,不断补充完善,时常更新。理论知识和经典例题相结合,做到书本和实战的融会贯通。
一个是错题本,用来积累对自己来说有重大启发的题目。比如搞不懂的一句文言文翻译,一个新颖的答题角度,一个从没有见过的题型。
进步和改变,就在这一点一滴的细节和累积之中,悄悄发生。
高考状元的妈妈不简单:孩子成绩这么差,还能沉得住气郑恩柏的成功,除了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也离不开开明的家庭教育。
郑恩柏的成绩刚开始真的很差,年级吊车尾,班级里也处于垫底位置。面对孩子不尽如人意的分数,他的父母不仅没有批评责怪,反而劝孩子放轻松,摆正心态。
对那个时候的郑恩柏来说,理解、支持、鼓励,多么弥足珍贵啊!
父母的理解和包容,反而成全了孩子最终的完美蜕变。
郑恩柏的母亲为了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特意从金乡搬到龙湾,高三时,更是远赴宁波,全程陪伴郑恩柏,直到最后孩子完成学业。
哪怕是中间孩子成绩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母亲采取的态度依旧是鼓励和支持。没有打骂,没有抱怨,更没有嫌弃。
在这样开明的家庭环境下,郑恩柏渐渐找到了自己的学习节奏,情况开始向着好的方面发展。
荣获证书
不是所有的非打即骂,都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有的时候,父母和孩子坐下来,平心静气地彼此倾听沟通,比一味地粗鲁对待,更加有效。
成绩好坏不是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比起最后的分数,那些中间的过程,更加迷人。
庆祝的场景
想给各位父母说一句:学习不是一个人闷声不响地埋头苦干便可以简单了事,适当的沟通和交流,很有必要。人,从来都不是一座孤岛。
老师也好,同学也好,多多学习身边人的长处,多多汲取他人的意见,对自己的发展和提升,有百利而无一害。
学霸不是天生养成的,学渣也不会一直垫底,只要有梦敢拼,努力敢闯,下一个逆袭的黑马,也许就在你家。